四十年前,鄧小平在葉劍英的支持下,打倒「四人幫」接掌權力,啟動中國的改革開放後,立刻在一九八○年代啟動了對台灣的「和平攻勢」。
首先,鄧小平透過葉劍英在一九八一年十月一日發表了帶有「一國兩制雛形」的《葉九條》,又派出密使在香港穿梭,邀請蔣經國到香港或在公海上艦艇相見,想要來一場「鄧蔣會」。
蔣經國知道鄧小平的攻勢就是一直想要招降蔣經國,雖然共產黨有很多「讓利」,但蔣經國神智清晰,甩都不甩。
李光耀自己提過,鄧小平百般誘惑都無法打動蔣經國,於是就委請新加坡李光耀到台灣來勸蔣經國,蔣經國還是 No、No、No!
李光耀於是告訴蔣經國:「你現在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路就是接受鄧小平條約跟他和好,另外一條路就是走你老爸的路,就是反共到底。」
沒想到,蔣經國斷然回絕說:「光耀兄你搞錯了,我還有第三個選擇,走我自己的路!」
蔣經國「台灣的命運絕不讓中國決定」的氣魄和意志,正是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該學習和繼承的最偉大民族資產。
從此之後,蔣經國更強化「革新保台」政策,鼓吹「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道路自己開」,中華民國和台灣的前途,北京沒資格指指點點。
蔣經國更在晚年開放黨禁、開放老兵回去探親,開放報禁,所有的禁都開了,之後,以「贖罪」之姿,放逐思想箝制人民最深的王昇,也展現出對於「美麗島事件」鎮壓不同的態度,對於反對運動有了更多包容。
於是,從一九八○年代開始,原本充滿「白色恐怖執行者」色彩的蔣經國搖身一變,不但加速推動台灣經濟起飛,厚植國力自立自強,還啟動了自造戰機和國防自主,捍衛中華民國之獨立自主,「革新保台」,開創了「反武統自保」之歷史契機。
蔣經國的功功過過,見仁見智,留待歷史來評說,「台灣的命運絕不讓中國決定」的氣魄和意志,仍是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該學習和繼承的最偉大民族資產。
事實上,早在接任總統之前,在行政院長時代,蔣經國就已經知道「中國是中國,台灣是台灣」,雖然沒有說出口,為了「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的基本前提,做出重大決策。
這是長期跟隨過孫運璿,曾被馬英九封做「財經總設計師」,後來又當成「神主牌」冰封冷凍的蕭萬長所說過的一個故事。
那是在一九七○年代初期的故事,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外交風暴席捲而至,邦交國家快速流失。
那也是台灣生死存亡的關頭。
當時,台灣剛剛啟動「十大建設」,推動加工出口區,實施「客廳即工廠」,開始拓展經貿,當時的國民年均所得,僅一年四百美金以下,和現在世界各地的落後國家差不了太多。
退出了聯合國,外交上不被承認,台灣初萌芽的外銷出口馬上受到沉重打擊,因為台灣不能在自居是中國,中國更是和現在一樣千方百計在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R.O.C」不能使用的國家,高達一○九國。
怎麼辦?當時的經濟部長孫運璿和許多財經專家討論只有一個結論,「放棄R.O.C」,改用「Made in Taiwan」,也就是後來象徵曾經是「四小龍之首」台灣奇蹟的「MIT」。
不稱中國,改稱台灣,在那一個「刑法一百條」還存在,警備總部正囂張的年代,可是殺頭的叛亂罪。
孫運璿和經貿官員很掙扎,堅持正統,用R.O.C,可保平安,但台灣經貿死路一條;改用MIT,就是叛國罪!
孫運璿與汪彝中、汪彝定等參與過台灣奇蹟締造者並不驚慌,他們知道,在他們的背後,有一個更寬、更厚實、讓人可以信賴與依靠的「肩牓」在,這個肩膀就是蔣經國。
孫運璿於是帶著幾位國貿局官員求見蔣經國,詳細解說「R.O.C」無法用,必須改稱MIT的原由,蔣經國只問了一句話:「這是專家開過會討論過的專業結論嗎?」
孫運璿回答不但開過會,而且很多次,答案就是「MIT」!
蔣經國點點頭,只裁示了一句話:「為了國家好,專業問題,你們放手做;政治問題,我來解決!」
別小看蔣經國的這句「就是MIT,我來解決」的「獨台」風險!
那時蔣介石雖還在卻不健,對外都是宋美齡與孔宋家族在把持。
那時,更有許許多多「漢賊不兩立」自居是「中國法統」的蔣經國之叔叔伯伯等老臣依然把持高位,加上蔣宋美齡等等「夫人派」虎視眈眈,蔣經國還只是準備接班的太子,才擔任行政院長。
「太子搞台獨?」蔣經國的壓力,恐怕難為外人道。
那種壓力,隨時就會有宮廷政變,更何況蔣介石已經神智不清,蔣宋美齡掌控一切蔣介石的對外聯絡,蔣經國隨時可能就變成「廢太子」,箇中恐怖,非一般人可以理解。
矮個子的蔣經國,辦到了,他選擇了「台灣」之實質,放棄了「中國」之虛妄,說穿了就是「反武統、獨台」先聲!
蔣經國的肩膀讓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王昭明‧‧‧那些台灣奇蹟領航者,只要是對的就幹到底。
他們,永遠沒有後顧之憂,才有放手「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之「十年眼光,五年計畫」的氣魄。
也許有人會說,時代不同了,但是,領袖的肩膀就該更寬、更厚、更讓人能夠信賴與依靠的原則,應該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哪還有蔣經國「自己國家自己救、自己道路自己開」的氣魄!
雖然蔣經國還是一個「統派」,但他的決策很清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統一的主動權操之在己,而不是自居下風,主動向北京低頭稱臣。
更具體地說,蔣經國就是「反武統」的先驅,只有台灣自己站得住、有實力,不仰人鼻息,更不會「逢中必跪」,厚植國力,不許中國併吞台灣。
或許,有很多人會覺得台灣統一中國是幻夢,也對,但台灣獨立自主,以實力反制併吞,卻是蔣經國所留下最珍貴之歷史遺產,國民黨眾人,也該清醒了。
●作者:黃創夏/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蔣經國知道鄧小平的攻勢就是一直想要招降蔣經國,雖然共產黨有很多「讓利」,但蔣經國神智清晰,甩都不甩。
李光耀自己提過,鄧小平百般誘惑都無法打動蔣經國,於是就委請新加坡李光耀到台灣來勸蔣經國,蔣經國還是 No、No、No!
李光耀於是告訴蔣經國:「你現在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路就是接受鄧小平條約跟他和好,另外一條路就是走你老爸的路,就是反共到底。」
沒想到,蔣經國斷然回絕說:「光耀兄你搞錯了,我還有第三個選擇,走我自己的路!」
蔣經國「台灣的命運絕不讓中國決定」的氣魄和意志,正是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該學習和繼承的最偉大民族資產。
從此之後,蔣經國更強化「革新保台」政策,鼓吹「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道路自己開」,中華民國和台灣的前途,北京沒資格指指點點。
蔣經國更在晚年開放黨禁、開放老兵回去探親,開放報禁,所有的禁都開了,之後,以「贖罪」之姿,放逐思想箝制人民最深的王昇,也展現出對於「美麗島事件」鎮壓不同的態度,對於反對運動有了更多包容。
於是,從一九八○年代開始,原本充滿「白色恐怖執行者」色彩的蔣經國搖身一變,不但加速推動台灣經濟起飛,厚植國力自立自強,還啟動了自造戰機和國防自主,捍衛中華民國之獨立自主,「革新保台」,開創了「反武統自保」之歷史契機。
蔣經國的功功過過,見仁見智,留待歷史來評說,「台灣的命運絕不讓中國決定」的氣魄和意志,仍是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該學習和繼承的最偉大民族資產。
事實上,早在接任總統之前,在行政院長時代,蔣經國就已經知道「中國是中國,台灣是台灣」,雖然沒有說出口,為了「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的基本前提,做出重大決策。
這是長期跟隨過孫運璿,曾被馬英九封做「財經總設計師」,後來又當成「神主牌」冰封冷凍的蕭萬長所說過的一個故事。
那是在一九七○年代初期的故事,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外交風暴席捲而至,邦交國家快速流失。
那也是台灣生死存亡的關頭。
當時,台灣剛剛啟動「十大建設」,推動加工出口區,實施「客廳即工廠」,開始拓展經貿,當時的國民年均所得,僅一年四百美金以下,和現在世界各地的落後國家差不了太多。
退出了聯合國,外交上不被承認,台灣初萌芽的外銷出口馬上受到沉重打擊,因為台灣不能在自居是中國,中國更是和現在一樣千方百計在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R.O.C」不能使用的國家,高達一○九國。
怎麼辦?當時的經濟部長孫運璿和許多財經專家討論只有一個結論,「放棄R.O.C」,改用「Made in Taiwan」,也就是後來象徵曾經是「四小龍之首」台灣奇蹟的「MIT」。
不稱中國,改稱台灣,在那一個「刑法一百條」還存在,警備總部正囂張的年代,可是殺頭的叛亂罪。
孫運璿和經貿官員很掙扎,堅持正統,用R.O.C,可保平安,但台灣經貿死路一條;改用MIT,就是叛國罪!
孫運璿與汪彝中、汪彝定等參與過台灣奇蹟締造者並不驚慌,他們知道,在他們的背後,有一個更寬、更厚實、讓人可以信賴與依靠的「肩牓」在,這個肩膀就是蔣經國。
孫運璿於是帶著幾位國貿局官員求見蔣經國,詳細解說「R.O.C」無法用,必須改稱MIT的原由,蔣經國只問了一句話:「這是專家開過會討論過的專業結論嗎?」
孫運璿回答不但開過會,而且很多次,答案就是「MIT」!
蔣經國點點頭,只裁示了一句話:「為了國家好,專業問題,你們放手做;政治問題,我來解決!」
別小看蔣經國的這句「就是MIT,我來解決」的「獨台」風險!
那時蔣介石雖還在卻不健,對外都是宋美齡與孔宋家族在把持。
那時,更有許許多多「漢賊不兩立」自居是「中國法統」的蔣經國之叔叔伯伯等老臣依然把持高位,加上蔣宋美齡等等「夫人派」虎視眈眈,蔣經國還只是準備接班的太子,才擔任行政院長。
「太子搞台獨?」蔣經國的壓力,恐怕難為外人道。
那種壓力,隨時就會有宮廷政變,更何況蔣介石已經神智不清,蔣宋美齡掌控一切蔣介石的對外聯絡,蔣經國隨時可能就變成「廢太子」,箇中恐怖,非一般人可以理解。
矮個子的蔣經國,辦到了,他選擇了「台灣」之實質,放棄了「中國」之虛妄,說穿了就是「反武統、獨台」先聲!
蔣經國的肩膀讓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王昭明‧‧‧那些台灣奇蹟領航者,只要是對的就幹到底。
他們,永遠沒有後顧之憂,才有放手「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之「十年眼光,五年計畫」的氣魄。
也許有人會說,時代不同了,但是,領袖的肩膀就該更寬、更厚、更讓人能夠信賴與依靠的原則,應該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哪還有蔣經國「自己國家自己救、自己道路自己開」的氣魄!
雖然蔣經國還是一個「統派」,但他的決策很清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統一的主動權操之在己,而不是自居下風,主動向北京低頭稱臣。
更具體地說,蔣經國就是「反武統」的先驅,只有台灣自己站得住、有實力,不仰人鼻息,更不會「逢中必跪」,厚植國力,不許中國併吞台灣。
或許,有很多人會覺得台灣統一中國是幻夢,也對,但台灣獨立自主,以實力反制併吞,卻是蔣經國所留下最珍貴之歷史遺產,國民黨眾人,也該清醒了。
●作者:黃創夏/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