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7月1剩不到1周,屆時4大保險新制上路後,不僅「純儲蓄險」將在市場消失,保費將調漲,其中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的終身型險種及長年期主附約保單,例如終身壽險、終身健康險、儲蓄險、長年期定期壽險、長年期定期健康險等影響最大,保險業務員及銀行理專也接電話接到手軟,民眾主動詢問及投保意願大增,業務員估業績至少增加3成。但在保單改款前,到底該不該跟風搶搭這波停售潮?專家認為還是要回歸需求,若現階段的風險承受能力或保障已足夠,就不需要搶購。
停售潮帶動業績成長逾3成
這波停售潮到底有多熱?有保險業務員私下透露,業績至少成長3成以上,預期至6月底想買的都會進來搶一波,熱賣險種主要以儲蓄險、年金險及健康險為主,投保年齡最多為40至50歲,主要是馬上就面臨退休問題,有的甚至一次追加6、7張儲蓄險,短、中、長期都有,也有46歲左右的保戶原本1家5口年繳保費已3、500萬元,最近又追加保單,也使得一家人年繳保費逼近8、900萬元。
保險業務員表示,雖然目前利率條件已沒過去那麼好,但至少可以先鎖定利率,還有2%、3%,總比之後進入零利率,加上7月後宣告利率會越調越低,若7月後再買,原本可能10年至12年還本,即本金加利息會大於原繳保費,在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壽險保障大幅拉高下,還本速度更慢,存20年可能到第21年才能還本,失去儲蓄的功能。
錠嵂保險經紀人公司特許財務規劃師李俊毅也表示,這波真的很多都是保戶主動打電話詢問及投保,但以他的客戶來說,大部分都是買終生型商品為主,主要是終生型7月後保費漲幅較大,像是失能及重大傷病險,當然儲蓄險也有,因可預期原本可能繳完6年還本,之後得等到8至9年才回本,有部分錢拿去買壽險。也因此,他覺得既然大家擔心未來風險之下,尤其重大傷病越趨普及趨勢明顯之下,為何不在保費調漲前就先規畫,尤其是較缺少的部分,就可趁此時補足。
社會新鮮人先補強醫療保障
去年剛畢業現年23歲的張先生,1月才剛到金融業上班,目前月薪約4萬多,所持有保單除數年前父母幫他買的1張意外險,大部分都在2019年底,即今年初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時就投保了,而且都以保障為主的健康險,包括1張實支實付、1張失能險及1張重大傷病險。
他表示,由於去年底已確定1月要上班,加上保費將調漲,就趕快先投保,並鎖定健康險,保費1年約繳2萬元左右,若符合失能條件,1個月可拿3萬元,但都是純保障不還本,因試算若要還本,1年保費要近4萬元,財務壓力太大,若等7月後再保,估算保費要多2成。至於七月前還會不會再買?他覺得半年前的需求與現在差不多,沒有需要再補。
不過,他目前並沒有儲蓄險,張先生說,主要是才剛開始工作,工作還不穩定,儲蓄險若要發揮儲蓄功能,要放好多年,他不想被綁死,而壽險部分也還沒買,主要是還沒結婚覺得還不算是家庭經濟支柱,等結婚後再說,目前有餘力比較想再買第2張實支實付。
錠嵂保險經紀人公司北五營業處經理呂明珊也表示,7月後保費漲較多也代表風險較高,像終生型就符合風險高的險種,如失能險、重大傷病或癌症類型,這3個風險發生後所需醫療照護費用較高,而現在年輕人遇到重大傷病也變多了,在替客戶理賠時就發現罹癌年紀亦年輕化,因此一般她會用「老病殘死」4面向讓保戶思考現階段最需要什麼,前2名就病及殘,病就是擔心就醫能有高醫療品質並快速回到職場,這可以用保險轉嫁,另一個就是發生事情時不希望拖累家人,就需要失能險,而且越年輕保費越便宜。相較保障需求,她覺得社會新鮮人可能還有學貸還要繳,薪水也不高,可能工作2-3年後才會思考如何存錢理財,這時才會想買儲蓄險。
全球人壽商品部副總經理鄭中安則說,今年上半年的商品銷售態樣跟去年底差不多,整體市場仍以利變商品為主,其中美元保單受惠於台幣匯率升值賣像較佳;保障型仍以失能扶助險及醫療險為主,其中醫療險因防疫議題又更加引起民眾關注,詢問度最高;投資型商品因目標到期債自2月起業者已不再發行新商品,主要來源為類全委保單,但他也觀察到分期繳投資型商品占率有些微提升,民眾願意以定期定額的方式來分散目前市場波動的風險。
7月前要不要搶一波?先評估自身需求
至於該不該趁在7月前搶買一波?鄭中安認為保險規畫或是風險預防本來就是一個超前部署的觀念,可趁這次重新檢視自身與家庭的保障需求,或超前部署未來可能的風險變化例如結婚生子,在自已可負擔的預算範圍內,盡量先讓風險高的因子能夠有所保障,例如家庭經濟之柱應優先保障。因此,若目前有保障需求的民眾,建議可在7月1日費率調整前買。
兆豐銀行保險代理處處長林春如則說,過往調降責準金消息一出,往往都造成消費者感受到保費即將調漲的壓力,多數抱著不買可惜趕快搶買的心態,但在此也要提醒大家,末班車的笛聲是來提醒大家再次審視自己目前保險的缺口,與已擁有的保單規畫是否適配?是否還有不足之處?而不是為買而買。
至於要如何調整?她說因為責準金的調整,都代表保單變貴的訊息,但保單屬於長期資金規畫,未來短期解約多數會造成損失,所以不論是保障險或儲蓄險,前提手上是屬於長期不動的餘錢,再予以考慮增加規畫。若以商品面來看,責任準備金利率的調整對固定型和還本型影響較大,因此,未來市場上固定利率的還本型商品影響較大,因此商品類型也是目前檢視及建議的首選。
此外,由於7月之後的改變主要是保障比率提高及宣告利率的限制,她認為目前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破30元大關,美元相對便宜,可將美元保單納入資產規畫,不僅可以達到多元配置、分散風險的目的,還能同時兼顧保險保障,而且美元保單還有4大優勢值得留意。
她進一步分析,美元保單的利率相對較高,以6月各大壽險公司的宣告利率來看,新台幣變利保單的利率多在2%以下,最低甚至跌破0.5%,反觀美元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則是仍維持在2.6%至3.05%之間,相較起來還是比較誘人。再來,目前新台幣相對強勢,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來到了2字頭,此時買進美元保單相對是有利時機,加上美元保單的匯兌風險,可以用分期繳納保費來適度分散。
她說,每年分期繳交保費,與定期定額投資的概念一樣,可以分散風險、降低匯價換在高點的損失,而美元屬於穩定的國際資產,各國外匯存底、國際流通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的儲備貨幣都是以美元為主,流通性不需要擔心;另外,美國的經濟與政治風險所造成的美元匯率波動,仍然相對其他貨幣穩定。
不過,林春如也提醒,民眾在選擇商品時,還是要審視適合自己的商品、多方比較,也應該把國家的政治及經濟變動風險、自身承受匯率風險能力,以及未來是否有外幣需求等因素,納入通盤考量,若購買保險的目的,是想要完成資產保全以及資產傳承的目的,則是需要全盤的考量與規畫,倒不需要急於匆促時間做購買的決定。
3大族群可依不同需求規畫保障
富邦人壽建議,可依人生不同階段的保障需求進行規畫。就父母替子女投保這部分,根據富邦人壽保戶投保年齡資料顯示,有3成保戶是0至15歲小孩,主要都是父母幫小孩投保,因此聰明的爸媽當然優先規畫醫療險,尤其是兒童抵抗力較弱,可用醫療險來轉嫁就醫、住院的相關花費,而且越早投保保費越便宜,尤其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後,終身醫療險保費勢將提高,若預算有限前提下,可搭配保費較低的定期醫療險(保證續保),以提高保障額度,萬一有住院、手術等狀況,有定期險做為靠山。
針對月薪青壯族群,因手上都有多張保單,但買了什麼多半不清楚,富邦人壽建議將保單提供給信任的業務員做保單健檢,隨著進入不同人生階段如換工作、結婚、生小孩,加強階段性保障,建議可透過近年很夯的「零件式保單」組合商品,10年期定期險、保證續保,依個人需求自主搭配補足壽險、意外、住院、手術、癌症、實支實付及失能等不足的保障,用少少的預算拉大保額,符合月薪族喜歡彈性又自主的訴求,滿足生命不同週期提高階段性保障的需求。
對於小有積蓄中年族群,富邦人壽保單健檢大數據顯示,在壽險、意外、醫療、長照、養老等5大保障面向中,民眾最缺乏的就是「長照保障」,其中45至65歲中年族群高達86%都無規畫長照保險、缺口最大, 因此建議民眾應趁身體健朗、收入穩定階段,善加選擇長照險與失能扶助險來累積「長照存款」,當因疾病或意外導致失能時,能降低對個人或家庭所帶來的經濟衝擊與照護壓力。另外,也可及早為退休後打造穩定現金流,屆滿退休年齡給付生存金的還本險是不錯選擇,適合退休前重保障、退休後重現金流的現代社會需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波停售潮到底有多熱?有保險業務員私下透露,業績至少成長3成以上,預期至6月底想買的都會進來搶一波,熱賣險種主要以儲蓄險、年金險及健康險為主,投保年齡最多為40至50歲,主要是馬上就面臨退休問題,有的甚至一次追加6、7張儲蓄險,短、中、長期都有,也有46歲左右的保戶原本1家5口年繳保費已3、500萬元,最近又追加保單,也使得一家人年繳保費逼近8、900萬元。
保險業務員表示,雖然目前利率條件已沒過去那麼好,但至少可以先鎖定利率,還有2%、3%,總比之後進入零利率,加上7月後宣告利率會越調越低,若7月後再買,原本可能10年至12年還本,即本金加利息會大於原繳保費,在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壽險保障大幅拉高下,還本速度更慢,存20年可能到第21年才能還本,失去儲蓄的功能。
錠嵂保險經紀人公司特許財務規劃師李俊毅也表示,這波真的很多都是保戶主動打電話詢問及投保,但以他的客戶來說,大部分都是買終生型商品為主,主要是終生型7月後保費漲幅較大,像是失能及重大傷病險,當然儲蓄險也有,因可預期原本可能繳完6年還本,之後得等到8至9年才回本,有部分錢拿去買壽險。也因此,他覺得既然大家擔心未來風險之下,尤其重大傷病越趨普及趨勢明顯之下,為何不在保費調漲前就先規畫,尤其是較缺少的部分,就可趁此時補足。
社會新鮮人先補強醫療保障
去年剛畢業現年23歲的張先生,1月才剛到金融業上班,目前月薪約4萬多,所持有保單除數年前父母幫他買的1張意外險,大部分都在2019年底,即今年初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時就投保了,而且都以保障為主的健康險,包括1張實支實付、1張失能險及1張重大傷病險。
他表示,由於去年底已確定1月要上班,加上保費將調漲,就趕快先投保,並鎖定健康險,保費1年約繳2萬元左右,若符合失能條件,1個月可拿3萬元,但都是純保障不還本,因試算若要還本,1年保費要近4萬元,財務壓力太大,若等7月後再保,估算保費要多2成。至於七月前還會不會再買?他覺得半年前的需求與現在差不多,沒有需要再補。
不過,他目前並沒有儲蓄險,張先生說,主要是才剛開始工作,工作還不穩定,儲蓄險若要發揮儲蓄功能,要放好多年,他不想被綁死,而壽險部分也還沒買,主要是還沒結婚覺得還不算是家庭經濟支柱,等結婚後再說,目前有餘力比較想再買第2張實支實付。
錠嵂保險經紀人公司北五營業處經理呂明珊也表示,7月後保費漲較多也代表風險較高,像終生型就符合風險高的險種,如失能險、重大傷病或癌症類型,這3個風險發生後所需醫療照護費用較高,而現在年輕人遇到重大傷病也變多了,在替客戶理賠時就發現罹癌年紀亦年輕化,因此一般她會用「老病殘死」4面向讓保戶思考現階段最需要什麼,前2名就病及殘,病就是擔心就醫能有高醫療品質並快速回到職場,這可以用保險轉嫁,另一個就是發生事情時不希望拖累家人,就需要失能險,而且越年輕保費越便宜。相較保障需求,她覺得社會新鮮人可能還有學貸還要繳,薪水也不高,可能工作2-3年後才會思考如何存錢理財,這時才會想買儲蓄險。
全球人壽商品部副總經理鄭中安則說,今年上半年的商品銷售態樣跟去年底差不多,整體市場仍以利變商品為主,其中美元保單受惠於台幣匯率升值賣像較佳;保障型仍以失能扶助險及醫療險為主,其中醫療險因防疫議題又更加引起民眾關注,詢問度最高;投資型商品因目標到期債自2月起業者已不再發行新商品,主要來源為類全委保單,但他也觀察到分期繳投資型商品占率有些微提升,民眾願意以定期定額的方式來分散目前市場波動的風險。
7月前要不要搶一波?先評估自身需求
至於該不該趁在7月前搶買一波?鄭中安認為保險規畫或是風險預防本來就是一個超前部署的觀念,可趁這次重新檢視自身與家庭的保障需求,或超前部署未來可能的風險變化例如結婚生子,在自已可負擔的預算範圍內,盡量先讓風險高的因子能夠有所保障,例如家庭經濟之柱應優先保障。因此,若目前有保障需求的民眾,建議可在7月1日費率調整前買。
兆豐銀行保險代理處處長林春如則說,過往調降責準金消息一出,往往都造成消費者感受到保費即將調漲的壓力,多數抱著不買可惜趕快搶買的心態,但在此也要提醒大家,末班車的笛聲是來提醒大家再次審視自己目前保險的缺口,與已擁有的保單規畫是否適配?是否還有不足之處?而不是為買而買。
至於要如何調整?她說因為責準金的調整,都代表保單變貴的訊息,但保單屬於長期資金規畫,未來短期解約多數會造成損失,所以不論是保障險或儲蓄險,前提手上是屬於長期不動的餘錢,再予以考慮增加規畫。若以商品面來看,責任準備金利率的調整對固定型和還本型影響較大,因此,未來市場上固定利率的還本型商品影響較大,因此商品類型也是目前檢視及建議的首選。
此外,由於7月之後的改變主要是保障比率提高及宣告利率的限制,她認為目前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破30元大關,美元相對便宜,可將美元保單納入資產規畫,不僅可以達到多元配置、分散風險的目的,還能同時兼顧保險保障,而且美元保單還有4大優勢值得留意。
她進一步分析,美元保單的利率相對較高,以6月各大壽險公司的宣告利率來看,新台幣變利保單的利率多在2%以下,最低甚至跌破0.5%,反觀美元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則是仍維持在2.6%至3.05%之間,相較起來還是比較誘人。再來,目前新台幣相對強勢,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來到了2字頭,此時買進美元保單相對是有利時機,加上美元保單的匯兌風險,可以用分期繳納保費來適度分散。
她說,每年分期繳交保費,與定期定額投資的概念一樣,可以分散風險、降低匯價換在高點的損失,而美元屬於穩定的國際資產,各國外匯存底、國際流通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的儲備貨幣都是以美元為主,流通性不需要擔心;另外,美國的經濟與政治風險所造成的美元匯率波動,仍然相對其他貨幣穩定。
不過,林春如也提醒,民眾在選擇商品時,還是要審視適合自己的商品、多方比較,也應該把國家的政治及經濟變動風險、自身承受匯率風險能力,以及未來是否有外幣需求等因素,納入通盤考量,若購買保險的目的,是想要完成資產保全以及資產傳承的目的,則是需要全盤的考量與規畫,倒不需要急於匆促時間做購買的決定。
3大族群可依不同需求規畫保障
富邦人壽建議,可依人生不同階段的保障需求進行規畫。就父母替子女投保這部分,根據富邦人壽保戶投保年齡資料顯示,有3成保戶是0至15歲小孩,主要都是父母幫小孩投保,因此聰明的爸媽當然優先規畫醫療險,尤其是兒童抵抗力較弱,可用醫療險來轉嫁就醫、住院的相關花費,而且越早投保保費越便宜,尤其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後,終身醫療險保費勢將提高,若預算有限前提下,可搭配保費較低的定期醫療險(保證續保),以提高保障額度,萬一有住院、手術等狀況,有定期險做為靠山。
針對月薪青壯族群,因手上都有多張保單,但買了什麼多半不清楚,富邦人壽建議將保單提供給信任的業務員做保單健檢,隨著進入不同人生階段如換工作、結婚、生小孩,加強階段性保障,建議可透過近年很夯的「零件式保單」組合商品,10年期定期險、保證續保,依個人需求自主搭配補足壽險、意外、住院、手術、癌症、實支實付及失能等不足的保障,用少少的預算拉大保額,符合月薪族喜歡彈性又自主的訴求,滿足生命不同週期提高階段性保障的需求。
對於小有積蓄中年族群,富邦人壽保單健檢大數據顯示,在壽險、意外、醫療、長照、養老等5大保障面向中,民眾最缺乏的就是「長照保障」,其中45至65歲中年族群高達86%都無規畫長照保險、缺口最大, 因此建議民眾應趁身體健朗、收入穩定階段,善加選擇長照險與失能扶助險來累積「長照存款」,當因疾病或意外導致失能時,能降低對個人或家庭所帶來的經濟衝擊與照護壓力。另外,也可及早為退休後打造穩定現金流,屆滿退休年齡給付生存金的還本險是不錯選擇,適合退休前重保障、退休後重現金流的現代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