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話題不小的電影「中途島」,故事就是1942六月,太平洋戰場的美日兩造海空大戰,中途島戰役。
這是場改變二戰太平洋戰場戰略態勢的關鍵戰役,面對自偷襲珍珠港來,橫掃印太地區,連奪菲律賓、香港、印尼、新加坡等美、英、荷等國領地的日本,美軍以弱擊強,不僅粉碎日本要奪佔中途島企圖,更以損失一艘航空母艦代價,擊沉四艘日本航空母艦,重創開戰來幾乎連戰連勝,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國海軍驕兵,自此,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幾乎完全轉自美國手中,日本聽任美國發牌擺弄,直至三年後,瀕毀滅邊緣的日本戰敗投降。
今年初超高票連任的蔡英文,依恃美國川普總統執政來,美中兩強對峙,台灣主體意識高漲,支撐隱含反中情緒的抗疫大成功「順時鐘(中)」,近期又逢香港國安法,幾個月來民進黨內部民調,幾乎都是一黨對藍白黃三黨,以四成上下支持度,還領先三黨各一成上下支持度加總,將近一成,政黨結構,是一超強三弱態勢。
1月11日,小英打破18年慘敗陰霾的連任勝選,不僅總統大選史上最高817萬票,幾個月來,國會繼續穩定多數的中央執政,雖不是沒有波瀾,但在國民黨積弱、柯文哲消風、時代力量無力,且全民關注防疫的大氣氛下,蔡政府幾乎是無人能敵,520 蔡再度就職兼收回黨權,近期罷韓成功,近94萬超高票數,更在公眾中形塑蔡政府超強的政治權威印象。
諷刺的是,如同將近80年前的中途島戰役,一樣是六月,就在罷韓成功,民進黨信心滿滿,剛派對高雄一生懸命的陳其邁投入補選,準備真正「光復高雄」之際,以「超越黨派」美名,實是吃國民黨豆腐,又具體聯絡經濟困窘,但似仍有北京管道鴻海郭董的黃健庭人事案,卻在民進黨內踢到大鐵板。
要行使同意權的民進黨立院黨團率先大爆炸,蔡英文及其幕僚在這次大選引以為傲的社群網路操作,一面倒的挨打,黃的人事案從台東曝光不到三天,此案就在黃帶著悲憤情緒的辭退聲明收場。
黃案是結束,不過在七月要進行黨職改選,加上黨內非新蘇陣營對閣揆蘇貞昌資源分配獨斷的情緒下,此案到底誰主導?目的是護菊還是替英增光?民進黨內英系新系猜疑情緒已被引爆,此外,針對蔡英文核心幕僚林錦昌,因文總職務,壟斷巨大文化利益的戰線,才剛被啟動。
雖然不同中途島是被敵方擊敗,驕傲滿滿的蔡政府這次發動的黃健庭攻勢,是內爆重挫,但對才剛開啟第二任期的蔡英文,遭逢這次形同被自家國會前線士兵倒戈造反,曾與聞機要者直言這是場讓蔡英文「已跛腳」的重大潰敗,處境怎不如在中途島大敗的日本般凶險?林錦昌的文總案才剛開始,蔡政府處境,怎不如在中途島大敗的日本般凶險?
回到黃健庭人事案,黨內下層推翻黃案,更形同對得到蔡英文最信任,長期壟斷一切黨政權力的蔡核心幕僚圈發難,2018年大選慘敗後,民進黨的權力運作結構,及形成決策過程,一度因為蔡找了多年黨內政敵,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及黨中央由所謂卓羅體制掌握的多樣性,已在今年初總統大選結束,除了蘇貞昌憑其民間高聲望,在行政系統的坐大,在蔡的默許或吞忍下,自佔一大塊,幾乎全盤回歸黨內外早多有批評的極度封閉,時常自我感覺良好原貌,就是蔡政府最高權力結構,就是蔡透過信任的極少數所謂「御飯糰」成員幕僚,推動議程,運作權力,或進行資源利益分配。
這次黃案,整過程保密到家,能與聞機要者,就是蔡自己,還有前面提到的飯糰最核心若干數人而以,出了這個大狀況,怪不得別人,包含拍板的蔡當然只能自己吞。
針對此案,連日來府方打出的解釋,是想要促成朝野和解,跨越黨派,沒錯,疫情稍緩、經濟待振、香港狀況會更惡化,中國不斷機艦逼近武嚇威脅,台灣是太需要朝野和解、跨越黨派,尤其蔡英文在連任演說,還揭示要推動高難度,但一定需朝野合作才可能有機會的憲改,問題是要朝野和解、跨越黨派,就要開大門,走大路,細緻的鋪陳氣氛,適時拋出完整的論述,具體的合作標的,更要有審慎的政治評估,尤其在總統立委大選剛結束,罷韓持續的時間點,更要先做好黨內的溝通,確保黨內上下都能一致。
只是,由近日事件發展觀之,連前幾天為了提振經濟去九份,連找當地國民黨市長一起來吃芋圓都不願的蔡及其親信,看似是想用最後突襲式的方式,宣布黃健庭的人事,目的是真要朝野和解?還是要彰顯自認的天縱英明?而以黃在去年起,表面是國民黨,更是郭台銘的背景,這是真要朝野和解?黃健庭幾個讓民進黨人難辯解的爭議背景,要放在怎非道德院的監察院,又真是英明?
蔡及其核心圈,對最高權力的掌握,防黨內如防賊,早非秘密,黃健庭確實非藍綠極端意識者,後山八年,也不是沒成績,但黃惹上的爭議,又是蔡英文兩任總統政治正當性基礎的政治不正確,監院副院長確是沒太大實際政治影響力的虛位,但核心圈恣意妄為的操作安排,只讓公眾感受到權力運作至上的道德虛偽。
連同剛上任的司法院人事同意權,提名後被迫重提,號稱已進化的蔡英文2.0再出人事狀況,擁有國會多數卻都搞不定國會,剛把他們討厭的卓羅趕走收回黨權,卻仍然控制不了黨,問題怎非蔡及其核心圈極度封閉,黨內不少有資歷有才者被排除在外?同樣的權力運作模式,同樣的核心圈親信幕僚,同樣的難堪結果,當初造就2018大慘敗的蔡及其親信們,到底是憑什麼總能自視天縱英明?曾經中央執政過的民進黨,是真的都沒其他人了?
●作者:李定國/政治觀察家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初超高票連任的蔡英文,依恃美國川普總統執政來,美中兩強對峙,台灣主體意識高漲,支撐隱含反中情緒的抗疫大成功「順時鐘(中)」,近期又逢香港國安法,幾個月來民進黨內部民調,幾乎都是一黨對藍白黃三黨,以四成上下支持度,還領先三黨各一成上下支持度加總,將近一成,政黨結構,是一超強三弱態勢。
1月11日,小英打破18年慘敗陰霾的連任勝選,不僅總統大選史上最高817萬票,幾個月來,國會繼續穩定多數的中央執政,雖不是沒有波瀾,但在國民黨積弱、柯文哲消風、時代力量無力,且全民關注防疫的大氣氛下,蔡政府幾乎是無人能敵,520 蔡再度就職兼收回黨權,近期罷韓成功,近94萬超高票數,更在公眾中形塑蔡政府超強的政治權威印象。
諷刺的是,如同將近80年前的中途島戰役,一樣是六月,就在罷韓成功,民進黨信心滿滿,剛派對高雄一生懸命的陳其邁投入補選,準備真正「光復高雄」之際,以「超越黨派」美名,實是吃國民黨豆腐,又具體聯絡經濟困窘,但似仍有北京管道鴻海郭董的黃健庭人事案,卻在民進黨內踢到大鐵板。
要行使同意權的民進黨立院黨團率先大爆炸,蔡英文及其幕僚在這次大選引以為傲的社群網路操作,一面倒的挨打,黃的人事案從台東曝光不到三天,此案就在黃帶著悲憤情緒的辭退聲明收場。
黃案是結束,不過在七月要進行黨職改選,加上黨內非新蘇陣營對閣揆蘇貞昌資源分配獨斷的情緒下,此案到底誰主導?目的是護菊還是替英增光?民進黨內英系新系猜疑情緒已被引爆,此外,針對蔡英文核心幕僚林錦昌,因文總職務,壟斷巨大文化利益的戰線,才剛被啟動。
雖然不同中途島是被敵方擊敗,驕傲滿滿的蔡政府這次發動的黃健庭攻勢,是內爆重挫,但對才剛開啟第二任期的蔡英文,遭逢這次形同被自家國會前線士兵倒戈造反,曾與聞機要者直言這是場讓蔡英文「已跛腳」的重大潰敗,處境怎不如在中途島大敗的日本般凶險?林錦昌的文總案才剛開始,蔡政府處境,怎不如在中途島大敗的日本般凶險?
回到黃健庭人事案,黨內下層推翻黃案,更形同對得到蔡英文最信任,長期壟斷一切黨政權力的蔡核心幕僚圈發難,2018年大選慘敗後,民進黨的權力運作結構,及形成決策過程,一度因為蔡找了多年黨內政敵,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及黨中央由所謂卓羅體制掌握的多樣性,已在今年初總統大選結束,除了蘇貞昌憑其民間高聲望,在行政系統的坐大,在蔡的默許或吞忍下,自佔一大塊,幾乎全盤回歸黨內外早多有批評的極度封閉,時常自我感覺良好原貌,就是蔡政府最高權力結構,就是蔡透過信任的極少數所謂「御飯糰」成員幕僚,推動議程,運作權力,或進行資源利益分配。
這次黃案,整過程保密到家,能與聞機要者,就是蔡自己,還有前面提到的飯糰最核心若干數人而以,出了這個大狀況,怪不得別人,包含拍板的蔡當然只能自己吞。
針對此案,連日來府方打出的解釋,是想要促成朝野和解,跨越黨派,沒錯,疫情稍緩、經濟待振、香港狀況會更惡化,中國不斷機艦逼近武嚇威脅,台灣是太需要朝野和解、跨越黨派,尤其蔡英文在連任演說,還揭示要推動高難度,但一定需朝野合作才可能有機會的憲改,問題是要朝野和解、跨越黨派,就要開大門,走大路,細緻的鋪陳氣氛,適時拋出完整的論述,具體的合作標的,更要有審慎的政治評估,尤其在總統立委大選剛結束,罷韓持續的時間點,更要先做好黨內的溝通,確保黨內上下都能一致。
只是,由近日事件發展觀之,連前幾天為了提振經濟去九份,連找當地國民黨市長一起來吃芋圓都不願的蔡及其親信,看似是想用最後突襲式的方式,宣布黃健庭的人事,目的是真要朝野和解?還是要彰顯自認的天縱英明?而以黃在去年起,表面是國民黨,更是郭台銘的背景,這是真要朝野和解?黃健庭幾個讓民進黨人難辯解的爭議背景,要放在怎非道德院的監察院,又真是英明?
蔡及其核心圈,對最高權力的掌握,防黨內如防賊,早非秘密,黃健庭確實非藍綠極端意識者,後山八年,也不是沒成績,但黃惹上的爭議,又是蔡英文兩任總統政治正當性基礎的政治不正確,監院副院長確是沒太大實際政治影響力的虛位,但核心圈恣意妄為的操作安排,只讓公眾感受到權力運作至上的道德虛偽。
連同剛上任的司法院人事同意權,提名後被迫重提,號稱已進化的蔡英文2.0再出人事狀況,擁有國會多數卻都搞不定國會,剛把他們討厭的卓羅趕走收回黨權,卻仍然控制不了黨,問題怎非蔡及其核心圈極度封閉,黨內不少有資歷有才者被排除在外?同樣的權力運作模式,同樣的核心圈親信幕僚,同樣的難堪結果,當初造就2018大慘敗的蔡及其親信們,到底是憑什麼總能自視天縱英明?曾經中央執政過的民進黨,是真的都沒其他人了?
●作者:李定國/政治觀察家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