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柯文哲丟出高雄市長補選可以「藍白合」,引發外界討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先說合作好了,政黨間合作本屬正常,從政策、論述或國家未來走向都可以討論、互相交流,但若合作的第一步就是談「選舉」,而且是因為「合作才能拉下另外一個候選人的話」,這樣的「合作」我認為就是「投機」。

時間拉回 2014 年,當時台北市長選舉就是「綠白合」,國民黨的連勝文對上白綠共推一人,民進黨當時是姚文智通過黨內初選,然後再跟當時是無黨籍的柯文哲作二次民調,誰的民調高就出線。當時綠營的論調是「台北市藍營有執政優勢,若綠營不共推候選人,是無法拉下國民黨執政」,所以講好聽是「在野整合」,其實是為了奪取權力。

事實證明,柯文哲以「在野大聯盟」名義選上台北市長後,根本搞不起或是說不想搞在野聯盟,訴求跨黨派的市府團隊,也只是虛晃一招,既無法維持戰力,反而內鬨不停、分崩離析,結果是市民換來了一個「實驗室市府」,被當成白老鼠,搞到最後柯文哲自己都承認,在野聯盟徹底失敗。

再看民進黨,結合地方資源及網路勢力支持親綠的柯文哲選上,但自從選上後就開始放生,等著看柯文哲好戲,壓根就沒有要跟柯文哲合作。民主選舉勝負固然是以選票多寡決定,但政黨推舉候選人的意義在於負責任的告訴選民,其代表的價值及理念,而非因為「有機可乘」;

假使是利益的結合,因為「看某人不爽」、「一定不准讓某黨繼續執政」,即便選上也是紛爭的開始。

因為是「利益導向」,所以到 2018 年台北市長選舉時,因為柯文哲的「不合作」,民進黨就不來共推那套了,徵召姚文智二度上場,最後結果柯文哲慘勝,還因為投票爭議,弄得灰頭土臉。

民進黨後來承認,柯文哲第一次參選台北市長,若沒有民進黨是沒機會當選的;第二次選市長,若沒有民進黨是會落選的。更批評柯文哲的「三黨不過半」是想獲取政治籌碼,沒有中心思想。想想也是啦,一手扶植出來的人到頭來罵自己、罵綠營,然後繼續穩坐市長位子,難怪會不爽。

民主選舉最終淪為政治分贓。最無奈的是,當初被綠白合作給吸引的台北市民,選了一個柯文哲,號稱要「把台北市還給台北市」,但這 6 年下來台北市並沒有因為綠白合作而獲得進步,反而被綠白挾持,動輒得咎。現在,柯文哲組了個民眾黨,跑來說要跟國民黨合作,要共推「無黨籍的候選人」投入高雄市長補選,沒有基礎、沒有理念,更沒有共識,這樣說要來合作,而且還要推無黨籍的人選。就我來看,就是一個無良商人在瞞天喊價,反正這無本生意只賺不賠。

柯文哲自己都把「政黨合作」當成是「生意」,強調若藍白合生意沒做成,最差就是找自己的人選。對於如此的生意人,把「民主」當成「交易」、把「選舉」當成「投資」,只看效益、不談實質,「撈完台北,還想再撈高雄」,這樣的人跟黨真的不必有任何期待!

●作者:錢震宇/資深媒體人、開放智庫發起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