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疫情影響衝擊台灣經濟,我國政府規劃「振興三倍券」,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日親自主持記者會說明政策,民眾拿 1,000 元就能兌換 3,000 元「三倍券」。對此,有網友好奇詢問,當初馬政府的消費券被批評達不到預期效益,那麼三倍券就可以嗎?引發大家熱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網友在 PTT 八卦版發文表示,三倍券終於公佈方案了,可是原 PO 不懂的是,「消費券發 3,600 ,振興券花 1,000 買 3,000 」,雖然消費者會自己掏 1,000 出來,但實際上市場上流通的金額也就是 3,000 。「如果消費券達不到預期效益,為什麼振興券就可以?」

▲網友好奇詢問,消費券達不到預期效益,三倍券就可以?(圖/翻攝自批踢踢)
▲網友好奇詢問,消費券達不到預期效益,三倍券就可以?(圖/翻攝自批踢踢)
原 PO 請問有沒有財金專業的可以解惑,但底下網友紛紛留言回覆政治哏,「顏色取向」、「黨說可以就可以」、「台灣價值加持」、「時空背景不同」、「滾動式標準,懂?」

另也有網友指出維基百科對當年消費券的說明,有提到效益不如預期的主因是「六成至七成的花費,是用以購買本來就打算購入的項目」。換句話說,不管政府怎麼發,只要消費者是用來購買他「本來就打算」購買的東西,那麼政府想要振興經濟的乘數效益就是會不如預期。(編輯:倪浩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