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經過三個月的研議,振興券終於定案並更名為「三倍券」,全國民眾都能領,基本原則就是「付一千,領三千」,希望達到「好溫暖、好刺激」的振興效果。
三倍券設計了包括到郵局或超商領券的「紙本模式」,以及用信用卡、電子票證、行動支付領券的「數位模式」。不同領券方式各自都有對應的折抵方式。
負責介紹方案的蘇貞昌院長表示,領券方法很多很複雜沒關係,你只要搞懂自己常用的那種即可,這點我非常同意,應該停止「好複雜,搞不懂」來浪費討論版面。
真正該聚焦的是,三倍券的幾種方案,不僅有可能進一步降低振興方案所高舉的「乘數效果」,甚至會出現「助長劣幣」的疑慮。
第一個問題是,這到底是「三倍振興」還是「延長紓困」?
振興經濟要成功,絕對不會是靠三四百億的擴大支出,而是要看重「點火效果」,幫助原本會有所發展,卻因為疫情受挫的產業,才能進一步創造內需,擴大產業規模。
換句話說,同樣是因為疫情受創的不同產業,或許都有紓困的必要,但是否也同樣都能被「振興」,則有待商榷。
例如,餐飲業及觀光旅宿業都在武漢肺炎期間受到很大影響,所以政府都應該提供紓困,幫助他們度過現金緊縮的難關。
然而,如果是從振興的角度,觀光旅宿業會是更適合的目標,因為「國內旅宿」的需求是有彈性的,如果品質和價格能比國外旅遊更有競爭力,那內需就會提升,真正達到振興的效果。
因此,如果能夠讓振興券搭配優惠,同時加上政府重點推動改善體質的軟硬體措施,觀光旅宿的點火效果就可期待。
反之,餐飲是剛性需求,也就是「無論景氣如何都要吃飯」,即便發給三倍券,多數人也不會因此吃三倍食物。至於會不會吃「三倍貴」的食物,得要看每個人的整體收入是否改善,如果沒有,三倍券肯定多數被拿來「替代原本的飯錢」,而不會達到「擴大消費」的效果。
然而,從行政院的公開說法是「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用,如此「廣發廣用、雨露均霑」的結果,就是讓振興券更接近「延長紓困」,所謂的「 700 億或 1000 億」消費效益,恐怕會大打折扣。
第二個問題是,數位模式的設計,會進一步提高「替代消費」的效果。
行政院因為同樣看到數位經濟的浪潮,所以納入三種數位領券方式。遺憾的是,三種方案的設計方式,比起紙本領券將產生更多問題。
首先是信用卡,領券方案是你刷 3 千元,會退給你 2 千元。
這個方案鎖定的是原本就使用信用卡的族群。請問早有信用卡習慣的大家,光是拿來花在食衣住行及綁定電子支付,平常達到3千元很困難嗎?如果政府扣抵2千元,大家會怎麼辦?當然是存起來,當作政府幫繳卡費囉!
其次是電子票證,通常也是被拿來支付「通勤費」和「便利超商的花費」,到超商靠卡儲值「三倍券」給的 2 千元後,大家會拿去多花掉,還是繼續拿來搭車和超商消費?當然是後者居多。
換句話說,比起紙本票券,上述兩種數位支付,只是讓「替代消費」變得更方便罷了。但這兩種頂多是讓振興「打折」,下面這種不僅會打折,弄不好還會形成「後遺症」!
第三個問題是,這樣的通路選擇,反而會有「劣幣淘汰良幣」的疑慮。
數位領券的第三種是「行動支付」,包括 Line Pay 、街口支付、台灣Pay 等,直接把 2 千元存到你的 APP 裡。
這個方法不僅同樣會出現「替代消費」的問題,更大的疑慮是,目前市佔率較高的幾種 Pay 看來受益也會最大,但這些公司真的是我們要「發展振興」的嗎?
例如,「街口支付」近年來爭議不斷,包括屢屢與金管會槓上、甚至遭到開罰,以及違反《勞基法》的不當解雇等。如今卻同樣可以受惠於振興政策的挹注,這讓其他遵守法規但市佔率不比「街口」的歐付寶、橘子支付等情何以堪?
再說一次,政府振興經濟是大家都樂見的,但振興券定案的發放及花費方式,或許雨露均霑「大溫暖」,但並不能發揮「三倍」這樣的「大刺激」效果。更麻煩的是,幾種方案不僅會進一步降低振興效果,甚至可能帶來後遺症。
方案既定,只能祈求政府在執行面儘量降低疑慮,避免衍生更多問題。此外,更希望政府將振興的重點擺在公共建設和法規的超前部署,千萬不要只把「大刺激,大溫暖」都寄望在三倍券上,而錯失後疫情時代的振興轉型良機。
●作者:李兆立/時代力量智庫執行長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負責介紹方案的蘇貞昌院長表示,領券方法很多很複雜沒關係,你只要搞懂自己常用的那種即可,這點我非常同意,應該停止「好複雜,搞不懂」來浪費討論版面。
真正該聚焦的是,三倍券的幾種方案,不僅有可能進一步降低振興方案所高舉的「乘數效果」,甚至會出現「助長劣幣」的疑慮。
第一個問題是,這到底是「三倍振興」還是「延長紓困」?
振興經濟要成功,絕對不會是靠三四百億的擴大支出,而是要看重「點火效果」,幫助原本會有所發展,卻因為疫情受挫的產業,才能進一步創造內需,擴大產業規模。
換句話說,同樣是因為疫情受創的不同產業,或許都有紓困的必要,但是否也同樣都能被「振興」,則有待商榷。
例如,餐飲業及觀光旅宿業都在武漢肺炎期間受到很大影響,所以政府都應該提供紓困,幫助他們度過現金緊縮的難關。
然而,如果是從振興的角度,觀光旅宿業會是更適合的目標,因為「國內旅宿」的需求是有彈性的,如果品質和價格能比國外旅遊更有競爭力,那內需就會提升,真正達到振興的效果。
因此,如果能夠讓振興券搭配優惠,同時加上政府重點推動改善體質的軟硬體措施,觀光旅宿的點火效果就可期待。
反之,餐飲是剛性需求,也就是「無論景氣如何都要吃飯」,即便發給三倍券,多數人也不會因此吃三倍食物。至於會不會吃「三倍貴」的食物,得要看每個人的整體收入是否改善,如果沒有,三倍券肯定多數被拿來「替代原本的飯錢」,而不會達到「擴大消費」的效果。
然而,從行政院的公開說法是「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用,如此「廣發廣用、雨露均霑」的結果,就是讓振興券更接近「延長紓困」,所謂的「 700 億或 1000 億」消費效益,恐怕會大打折扣。
第二個問題是,數位模式的設計,會進一步提高「替代消費」的效果。
行政院因為同樣看到數位經濟的浪潮,所以納入三種數位領券方式。遺憾的是,三種方案的設計方式,比起紙本領券將產生更多問題。
首先是信用卡,領券方案是你刷 3 千元,會退給你 2 千元。
這個方案鎖定的是原本就使用信用卡的族群。請問早有信用卡習慣的大家,光是拿來花在食衣住行及綁定電子支付,平常達到3千元很困難嗎?如果政府扣抵2千元,大家會怎麼辦?當然是存起來,當作政府幫繳卡費囉!
其次是電子票證,通常也是被拿來支付「通勤費」和「便利超商的花費」,到超商靠卡儲值「三倍券」給的 2 千元後,大家會拿去多花掉,還是繼續拿來搭車和超商消費?當然是後者居多。
換句話說,比起紙本票券,上述兩種數位支付,只是讓「替代消費」變得更方便罷了。但這兩種頂多是讓振興「打折」,下面這種不僅會打折,弄不好還會形成「後遺症」!
第三個問題是,這樣的通路選擇,反而會有「劣幣淘汰良幣」的疑慮。
數位領券的第三種是「行動支付」,包括 Line Pay 、街口支付、台灣Pay 等,直接把 2 千元存到你的 APP 裡。
這個方法不僅同樣會出現「替代消費」的問題,更大的疑慮是,目前市佔率較高的幾種 Pay 看來受益也會最大,但這些公司真的是我們要「發展振興」的嗎?
例如,「街口支付」近年來爭議不斷,包括屢屢與金管會槓上、甚至遭到開罰,以及違反《勞基法》的不當解雇等。如今卻同樣可以受惠於振興政策的挹注,這讓其他遵守法規但市佔率不比「街口」的歐付寶、橘子支付等情何以堪?
再說一次,政府振興經濟是大家都樂見的,但振興券定案的發放及花費方式,或許雨露均霑「大溫暖」,但並不能發揮「三倍」這樣的「大刺激」效果。更麻煩的是,幾種方案不僅會進一步降低振興效果,甚至可能帶來後遺症。
方案既定,只能祈求政府在執行面儘量降低疑慮,避免衍生更多問題。此外,更希望政府將振興的重點擺在公共建設和法規的超前部署,千萬不要只把「大刺激,大溫暖」都寄望在三倍券上,而錯失後疫情時代的振興轉型良機。
●作者:李兆立/時代力量智庫執行長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