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宣布擴大對華為出口制裁,傳出台積電無法供應晶片給華為,華為則開始轉向中國中芯國際( SMIC )。不過有消息傳出,美國若嚴格執行新的出口禁令,中芯同樣無法再接華為的訂單;也有市場人士直言,中芯與台積電的晶片技術差了兩個世代,短期內替代性較低 。
近日中國網路上流傳《中芯國際-泰康一對一交流紀要》的機構交流會內容,其內容指出,若美國嚴格執行華為出口禁令,所有華為獲得晶片的管道都將被控管,對中芯而言「新訂單理論上不能接了」。
該紀要的內容提到,生產晶圓的機器中,美國佔了約 40% 至 50% ,即使是來自日本、歐洲的機器、材料,也有很大部分來自美國,而晶圓設計相關的EDA軟體、PDK工具,美國廠商也有 99% 佔有率,目前不太可能完全避開禁令。
不過中芯也發布聲明,否認上述網路流傳的「交流紀要」的真實性,澄清該內容違背事實、純屬捏造。儘管如此,在相關消息傳出後,昨中芯國際股價仍慘跌 7.01% ,每股 17.50 港元,以總市值而言,相當於蒸發超過 70 億港元(約新台幣 273 億元)。
綜合港媒報導,不過即使中國日前已注資中芯 22.5 億美元(約新台幣 670 億元),以台積電 5 奈米製程將於今年下半年量產,中芯最先進製程還在 14 奈米,與台積電足足差了兩個世代的現況,短時間內即便未如上述傳言,美國禁令影響中芯出貨華為,中芯對於台積電的替代性也相當有限。(編輯:陳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該紀要的內容提到,生產晶圓的機器中,美國佔了約 40% 至 50% ,即使是來自日本、歐洲的機器、材料,也有很大部分來自美國,而晶圓設計相關的EDA軟體、PDK工具,美國廠商也有 99% 佔有率,目前不太可能完全避開禁令。
不過中芯也發布聲明,否認上述網路流傳的「交流紀要」的真實性,澄清該內容違背事實、純屬捏造。儘管如此,在相關消息傳出後,昨中芯國際股價仍慘跌 7.01% ,每股 17.50 港元,以總市值而言,相當於蒸發超過 70 億港元(約新台幣 273 億元)。
綜合港媒報導,不過即使中國日前已注資中芯 22.5 億美元(約新台幣 670 億元),以台積電 5 奈米製程將於今年下半年量產,中芯最先進製程還在 14 奈米,與台積電足足差了兩個世代的現況,短時間內即便未如上述傳言,美國禁令影響中芯出貨華為,中芯對於台積電的替代性也相當有限。(編輯:陳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