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感染風險考量,加上口罩不織布材質也是塑膠的一種,無法自然分解,目前無論用完被當做醫療廢棄物處理,都是依一般垃圾處理,最後送進焚化爐焚燒。雖然這樣可以避免病毒感染風險,但直接燃燒口罩還是會造成空汙對地球有害,目前已有學者思考將廢棄物口罩「能源化」的可能性。
廢棄的不織布口罩不能回收再利用嗎?
產、官、學者及環保團體多認為「目前不織布口罩是無法回收再利用」,不僅是因為有感染風險,還有不織布屬較低階塑膠材質,沒有回收再利用的價值,即便現有技術做得到,處理成本也會相當高。
但想減少對地球環境的衝擊,不如從口罩材質及在功能無損的情況,朝「減量」思考,或是看口罩那些結構如鬆緊帶等可以拆除重覆使用,來減少對環境傷害。
不織布含不含氯成關鍵
看守台灣秘書長謝和霖表示,不織布口罩要看用的是哪種材質的不織布,如果不織布裏頭含氯太多,如聚氯乙烯(PVC),那麼燃燒之後就有可能產生有毒戴奧辛毒氣,但目前不織布口罩多含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稱PP,或聚乙烯(polyethylene)簡稱PE,這些燃燒後較不會有戴奧辛的疑慮。
雖然有些醫療廢棄物是可回收的,並由專門的醫療廢棄物公司處理,再透過高溫滅菌等方法,成為再生資源回收再利用,但一般民眾使用的醫用不織布口罩則無法回收再利用。
謝和霖說,主要除可能有沾染病菌的風險外,就連含有不織布材質的尿布及彈簧床也很少回收,因不織布屬於比較低階的塑膠材質,沒有回收製成再生資源的價值,即便現在技術做得到,但多因為處理成本太高,因此不織布口罩最終多進了焚化爐。
綠色和平也覺得「口罩回收再利用有點難」,主要是不織布不算高階塑膠,回收再分製出來的塑膠品質非常差,再利用價值很低。很多產品能否回收再利用,要看回收市場與回收價值高不高,要考慮後端處理,若處理成本太高,比再製成賣出去的原料還高,對回收公司來說,價值就沒那麼高。
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副教授林宏嶽則提到,從口罩的布料屬性來看,本身很輕密度低,可能裝一點點就很蓬鬆,所以要分類收集的前提,得先找到很大的收集桶來裝。
「這就會是一個大問題,誰願意有一個大桶子在旁邊還可能是感染源。」因此,從收集角度來看就可能做不到,從處理面來說又有防疫考量,走焚化是大家較無疑慮的,也是最單純的處理方式。
廢棄口罩能源化能提高回收效益
若不是基於防疫考量,廢棄口罩還可如何處理?林宏嶽說:「能源化也可以,如果本身沒有生物上的危害,只要熱值夠高,口罩熱值應該也高,長期來看也許可以做廢棄物衍生燃料(RDF),只是要看有沒有需要特別做這事情,就是得額外收集口罩。」
但口罩使用就是為防疫,防疫就是要少接觸,不可能把口罩拆解,且口罩表面可能沾有細菌及病毒等,做這樣的分類就很奇怪。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戴華山也談到,不織布口罩原則上是不會分解的,但也沒有回收再利用的價值,他就跟衣服的內裡材質一樣是PP或PE做的,「現在連衣服都很難回收再利用,口罩更沒有再利用價值,加上又可能沾染病菌,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燒掉。」
雖然口罩也是化學材質,燒掉也會有空汙問題,但燒口罩不會比目前空汙問題更嚴重,口罩問題在可能含有病菌,如果高溫可以殺死它,也不至於有戴奧辛、重金屬及鹽酸氣體的問題。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副處長劉瑞祥也提到,「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如果可以達到消毒、安全無虞、重複回收再利用當然很好,但不是現階段要務。」應該要跟病毒做阻隔,尤其使用過的口罩因接觸人的口鼻,可能沾有口水等,再加上現階段回收體系都是要具有回收再利用的價值,不織布雖有有很多種類,最好是單一型態、單一材質,處理才有回收價值,否則經濟效益低,在評估口罩對環境的負荷及社會大眾的心理因素之下,目前恐怕還是不建議口罩回收再利用。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產、官、學者及環保團體多認為「目前不織布口罩是無法回收再利用」,不僅是因為有感染風險,還有不織布屬較低階塑膠材質,沒有回收再利用的價值,即便現有技術做得到,處理成本也會相當高。
但想減少對地球環境的衝擊,不如從口罩材質及在功能無損的情況,朝「減量」思考,或是看口罩那些結構如鬆緊帶等可以拆除重覆使用,來減少對環境傷害。
不織布含不含氯成關鍵
看守台灣秘書長謝和霖表示,不織布口罩要看用的是哪種材質的不織布,如果不織布裏頭含氯太多,如聚氯乙烯(PVC),那麼燃燒之後就有可能產生有毒戴奧辛毒氣,但目前不織布口罩多含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稱PP,或聚乙烯(polyethylene)簡稱PE,這些燃燒後較不會有戴奧辛的疑慮。
雖然有些醫療廢棄物是可回收的,並由專門的醫療廢棄物公司處理,再透過高溫滅菌等方法,成為再生資源回收再利用,但一般民眾使用的醫用不織布口罩則無法回收再利用。
謝和霖說,主要除可能有沾染病菌的風險外,就連含有不織布材質的尿布及彈簧床也很少回收,因不織布屬於比較低階的塑膠材質,沒有回收製成再生資源的價值,即便現在技術做得到,但多因為處理成本太高,因此不織布口罩最終多進了焚化爐。
綠色和平也覺得「口罩回收再利用有點難」,主要是不織布不算高階塑膠,回收再分製出來的塑膠品質非常差,再利用價值很低。很多產品能否回收再利用,要看回收市場與回收價值高不高,要考慮後端處理,若處理成本太高,比再製成賣出去的原料還高,對回收公司來說,價值就沒那麼高。
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副教授林宏嶽則提到,從口罩的布料屬性來看,本身很輕密度低,可能裝一點點就很蓬鬆,所以要分類收集的前提,得先找到很大的收集桶來裝。
「這就會是一個大問題,誰願意有一個大桶子在旁邊還可能是感染源。」因此,從收集角度來看就可能做不到,從處理面來說又有防疫考量,走焚化是大家較無疑慮的,也是最單純的處理方式。
廢棄口罩能源化能提高回收效益
若不是基於防疫考量,廢棄口罩還可如何處理?林宏嶽說:「能源化也可以,如果本身沒有生物上的危害,只要熱值夠高,口罩熱值應該也高,長期來看也許可以做廢棄物衍生燃料(RDF),只是要看有沒有需要特別做這事情,就是得額外收集口罩。」
但口罩使用就是為防疫,防疫就是要少接觸,不可能把口罩拆解,且口罩表面可能沾有細菌及病毒等,做這樣的分類就很奇怪。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戴華山也談到,不織布口罩原則上是不會分解的,但也沒有回收再利用的價值,他就跟衣服的內裡材質一樣是PP或PE做的,「現在連衣服都很難回收再利用,口罩更沒有再利用價值,加上又可能沾染病菌,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燒掉。」
雖然口罩也是化學材質,燒掉也會有空汙問題,但燒口罩不會比目前空汙問題更嚴重,口罩問題在可能含有病菌,如果高溫可以殺死它,也不至於有戴奧辛、重金屬及鹽酸氣體的問題。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副處長劉瑞祥也提到,「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如果可以達到消毒、安全無虞、重複回收再利用當然很好,但不是現階段要務。」應該要跟病毒做阻隔,尤其使用過的口罩因接觸人的口鼻,可能沾有口水等,再加上現階段回收體系都是要具有回收再利用的價值,不織布雖有有很多種類,最好是單一型態、單一材質,處理才有回收價值,否則經濟效益低,在評估口罩對環境的負荷及社會大眾的心理因素之下,目前恐怕還是不建議口罩回收再利用。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