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研究院今(8)日舉行線上防疫科技記者會,首度曝光台灣首台「醫療級呼吸器原型機」,成功化科技力為防疫力,預計將於10月底試量產10台呼吸器,目標明年6月完成量產100台呼吸器,此創舉將提升臺灣產業爭取布局高階醫材機會,更展現「Taiwan Helps」的實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指出,過去台灣急重症使用的呼吸器都是仰賴進口,工研院在經濟部的支持下,17天就打造出國內首台呼吸器原型機,象徵了四大意義,包括超前部署防疫物資、提升臺灣產業爭取布局高階醫材市場的機會、建立臺灣呼吸器校正及驗證能力、凸顯臺灣可以協助全球呼吸器需求的能量,展現「Taiwan Helps」精神。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經濟部在防疫部屬上已做好三階段的準備,第一階段是備齊防護裝置:包括口罩、防護衣等,籌組口罩國家隊、防護衣紡織國家隊。第二階段則是建立檢測病毒能量:包括中研院、國衛院、國防部預醫所等機構,都齊力研發檢測快篩技術,工研院也在短時間內發表核酸分子檢測系統,以1小時快速揪出初期感染者,防止疫情擴散。

而現在進入了防疫整備的第三階段:強化醫療照護的能量,根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等機構統計,目前全球呼吸器數量供不應求,在全球呼吸器緊急需求主要國家,以歐盟區缺口數最高,需要128萬台,美國76萬、印度19.5萬、英文2萬、日本1,共計2265萬。

羅達生指出,在這次全球呼吸器的需求中,也等同找到臺灣布局高階醫材的契機,我們可藉此機會將國內上中下游的關鍵零組件廠商進行整合,串聯其優勢與能量共同為高階醫材的整體輸出布局做努力,如此一來不僅讓臺灣製造成為全球呼吸器供應鏈的一環,也益於整體提升臺灣的國際競爭力。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表示,在過去累積長達5年的快速試量產經驗下,打造國內首台醫療級呼吸器原型機,預計將於10月底完成10台呼吸器試量產,以進行各項法規符合性驗證,目標是在明年6月完成量產100台呼吸器,以展現科技研發守護台灣,與全球共同防疫作戰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