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2020」受到新冠狀肺炎蔓延影響,創下了奧運史上首次的延期,這不僅造成國家與社會經濟的巨大損失,亦對運動員造成重大衝擊,如:已積極調整好的最佳狀態卻無法參賽、賽事延期打亂自身運動生涯的規劃、未來賽事時程的不確定性、被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時自身的無助感與來自他人異樣眼光、無法持續訓練保持體能狀態的不安等等,再再使得運動員身體與心理承受巨大的壓力,日後並可能演變為更嚴峻的焦慮與憂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運動心理學家與運動員站在同一陣線,提出以下七點策略提供在疫情期間的壓力因應。

維持健康,落實個人健康自主管理

疫情期間維持自我健康乃為首要。雖然運動員身體強健,然仍有感染可能。主動落實自我防疫:戴口罩、勤洗手、量體溫、注意咳嗽禮節、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等,都是維持身體健康的第一基礎。

保持靈活可調整的心態

奧運延期的時間已定,然許多積分賽事時間仍在不確定中。此時與其擔心,不如將心態稍加調整,保有「視變動為正常」、擁抱「接受不可控制事件」的靈活性,再加上「專注於當下」,相信不管未來何時復賽,都可以保有穩定的心理狀態。

重新設定目標與策略,掌握3機

在心理接納變動後,下一步就是重新設定目標與規劃新策略。運動員可將新的主要賽事(如東京奧運)設定為階段首要目標,其後依據主要賽事、積分賽事,或賽季或非賽季等再分有多個短程目標,進行週期訓練計畫的調整思考。

除此之外,賽事的延期對於預拚達標的選或許反有更多時間強化體能與技術,正是「3機」:「化危機為契機的最好時機」!

善用心理技能訓練,減低壓力反應

許多心理技能策略都可減低運動員的壓力反應,如放鬆訓練、意象訓練、甚至近年興起的正念訓練等。這裡提供一個名為「156」的呼吸放鬆秘訣,亦即「一」感到壓力感時、吸氣默數「五」秒、呼氣默數「六」秒,呼出氣息時慢慢放鬆肩膀,覺察當下放鬆的感受。當然,不僅在感覺壓力時才使用「156」,平時多多練習,還可有助於保持舒緩的心境。

透過社群媒體,保持人際互動

減少不必要聚會是防疫中重要的環節,但隨著疫情時間拉長可能造成心理失衡。因賽事停擺,若想宣洩苦悶與不安情緒,隊友、教練、朋友或家人等都是不可或缺。此外,社群媒體是另一種搭建人際互動橋樑的新穎方式,可以透過手機、臉書、Instagram等、甚至視訊軟體與重要他人保持社交連結,互吐心聲。

觀察自我心理狀態,適時尋求協助

在面對突發狀況或是計畫被打亂時,內心不免會出現不確定及焦慮感,但如果此種感覺持續一段較長時間,或是狀況越來越嚴重時,則需要適時向外尋求協助。

近年臺灣在國家、各縣市,甚至各級體育班多有運動心理輔導的建置。臺灣運動心理學會亦積極培育專業運動心理諮詢師。因此,不要吝惜尋求管道來幫助自己,讓運動心理專業作為渡過艱難時刻、再創高峰的陪伴。

以運動精神再創社會感動

爭金奪冠是許多運動員的目標,然運動能震撼與感動人心的更是拼搏不懈的過程。在這艱困的疫情情勢下,身為注目亮點的運動員,或可善用此身份影響社會氛圍,凸顯在疫情狀況下,運動精神在社會的重要價值。

臺灣舉重女神郭婞淳在面對東京奧運延期,不氣餒並立即著手重新規劃訓練計畫;不僅如此,返回臺東家鄉特訓時,還在臉書感謝第一線防疫及醫護人員。冠箭之神雷千瑩等還以「國家奧運培訓隊」名義製作「為國家防疫隊加油」的影片;中華職棒大聯也邀請球迷一同參與「謝謝醫護人員,你是我的MVP!」,這些正是用運動精神正向影響與感動社會大眾的模範。

英國文豪狄更斯在《雙城記》曾寫道:「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而運動員的自我的心理狀態,就是通往好或壞的關鍵,也讓我們掌握心理關鍵,在面對多變的未來挑戰時,為自己與社會共同邁向顛峰。一起用運動為運動員與臺灣加油!

張育愷研究講座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講座教授張育愷。(圖/張育愷提供)


現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

「身體活動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主持人

「臺灣運動心理學會」理事長

「國際運動心理學會」執行委員

「亞太運動心理學會」執行委員

「2018年雅加達亞運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運動心理委員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心理顧問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職業棒球,專欄作家

「中國民國國武術總會」諮詢顧問

「八卦導引身心藝文中心」諮詢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