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左右過歷史的政治人物,你可以愛他、恨他、讚他、罵他,但你絕對無法忽視他。即使在他走後,還是留下一抹讓人敬重的背影。
我沒有資格評論郝杯杯。政治生涯中,既未貼近過他的身旁,也沒有深入研究過他的人生。我只是個參與過影集《國際橋牌社》的臨演與書本的共同作者。與其野人獻曝點評郝杯杯,用劇中人物楚長青來代換,看來沒那麼刺激。
楚長青成長在多災多難的中國,見識過官僚、土豪、洋人、日本人的欺凌手段,他的國家民族意識不是從書上得來的,而是連皮帶骨親身體會的。他的聰明才智可以上高中、唸大學,他卻選擇加入黃埔軍校,以武報國。從抗戰、內戰、到八二三,在第一線挨過槍林彈雨,挺過五雷轟頂,見識過血淚死別,承擔過國家興亡,卻沒有半點退縮。那些現在批判他,羞辱他的人,沒有人曾像他一樣經歷過這種生死關頭,所以請留點口德。
楚長青從內到外,就是個硬骨頭的軍人。他當總長,備受爭議,佈建私人,控制軍隊,官威甚大。但他深明現代戰爭必須依賴自身國防工業與科技實力的真理,打下了國防工業自主化的基礎。IDF被民進黨人羞辱為「I Don’t Fly」,但還是成功的飛了,而且逼得美國賣F-16。天弓飛彈、天劍飛彈,也逼出了愛國者與AIM-120。他是知軍建軍的強人,規劃舉辦「漢光演習」,多次聲言國軍「不求戰也不避戰」,還痛批過馬英九時代的「失敗主義論」。不論你喜歡不喜歡,都必須承認,95-96年台海危機時,台灣軍事實力拉高了中共發兵攻台的成本,使其不敢妄動,美國航母才有加壓的著力點,而這些硬實力都是在他手上所建立的。
楚長青是個徹頭徹尾的「中華民國派」,相信三民主義的「自由、民主、均富」就該是國家建設的目標,更相信「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他的「統」,不是去抱中國大腿的那種「統」,而且至死不渝。他也堅信武力才是「自由中國」的真正保障,在馬英九力推募兵制時頗不以為然,現在更證明他的正確。楚長青經歷過大陸撤退的慘痛教訓,真心相信中共、台獨、島內民主份子就是想要消滅中華民國的「三合一敵人」。雖是統派,卻無法接受中共抹殺蔣委員長與中華民國國軍的抗戰史,割韭菜為自己貼金,並且到人家地盤上大聲抗議。
是的,楚長青是有政治野心的,但他的野心,源自於蔣經國死後的政治真空,成長於主流、非主流大亂鬥的混亂,成熟於黎清波(李登輝)的權謀運用,用李煥鬥掉蔣家家臣俞國華,再用楚長青裂解非主流。他腦中的完美國家圖像,不是美式的民主自由,而是蔣經國與李光耀式的「開明專制」,因為台灣還沒有公民社會,人民素質還不到那個程度。但他的野心還是有分寸的,他知道徵兵制下的公民軍隊,不是一支可以用來槍桿子出政權的軍隊,拒絕了政變的想像,讓「寧靜革命」成為台灣民主化的標記。
應對台灣社會亂象,他認為自己的現階段任務就是「治安內閣」,因為軍人最恨的就是「亂」。他還想要教育人民過著「正常生活」,最好朝九晚五,晚上十點前晚點名唱「今宵多珍重」,企圖實施過宵禁卻又收回,卻徹底毀滅了台北的夜生活。在他任內,一過晚上十二點,忠孝東路走九遍,也找不到一家可以坐下聊天的咖啡店。
楚長青的生命歷程如果到此為止,他仍是位功大於過,令人尊敬與懷念的領導者。可惜的是,他的政治慾望被釣出來之後,就收不回去,而民主化後的台灣政治,是所有英雄豪傑的火葬場,他身上被貼的各種負面標籤,大概可算是全台第二,第一名叫宋楚瑜。
在他跳進非主流陣營,開始與黎清波(李登輝)正面對決,甚至參與總統民選後,被國民黨開除黨籍,直到國民黨清李後才恢復黨籍。當時,他不斷遭受來自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兩面夾殺,外省、軍頭、鴨霸、親中、統派、權力慾、分裂黨、撕裂族群…,無所不用其極,選舉中更出現「投給郝伯村,一甲變四分」的攻擊文宣,更增添了彼此的恨意。可悲的是,他終究是個耿直的軍人,善於真槍明刀的硬幹,玩陰的卻始終玩不過衣冠楚楚的政客。離開軍系的他,雖然還有些影響力,然而習於「命令」的老人家,終究很難適應民主時代的「說服」。隨著年華老去,日漸凋零,終歸於沉寂。
想得卻不可得,是謂殘念;該捨的捨不得,是謂虛榮。楚長青的一生,經歷過血染的殘酷,也領受過桂冠的光環,前者造就了他的剛強,後者成為他放不掉的殘念。一缸子的不合時宜,不同流合污,加上那些崇拜與讚譽,讓他像是陷入泥沼的戰車,雖然進退不得,卻仍不斷發砲到最後一刻,證明自己的英勇與堅持,也在證明自己的政治正確。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也許是楚長青最想留下的墓誌銘。他是一位無法以善惡二元蓋棺論定的爭議主角,也是一位久久以後,仍會令人想起他堅強硬挺背影的時代人物。
楚長青,不,郝杯杯,一路好走。一個大時代,也許就此畫下句點。但那種硬骨頭的軍人英氣,更值得身處危機時刻的我們,效法與珍惜。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楚長青成長在多災多難的中國,見識過官僚、土豪、洋人、日本人的欺凌手段,他的國家民族意識不是從書上得來的,而是連皮帶骨親身體會的。他的聰明才智可以上高中、唸大學,他卻選擇加入黃埔軍校,以武報國。從抗戰、內戰、到八二三,在第一線挨過槍林彈雨,挺過五雷轟頂,見識過血淚死別,承擔過國家興亡,卻沒有半點退縮。那些現在批判他,羞辱他的人,沒有人曾像他一樣經歷過這種生死關頭,所以請留點口德。
楚長青從內到外,就是個硬骨頭的軍人。他當總長,備受爭議,佈建私人,控制軍隊,官威甚大。但他深明現代戰爭必須依賴自身國防工業與科技實力的真理,打下了國防工業自主化的基礎。IDF被民進黨人羞辱為「I Don’t Fly」,但還是成功的飛了,而且逼得美國賣F-16。天弓飛彈、天劍飛彈,也逼出了愛國者與AIM-120。他是知軍建軍的強人,規劃舉辦「漢光演習」,多次聲言國軍「不求戰也不避戰」,還痛批過馬英九時代的「失敗主義論」。不論你喜歡不喜歡,都必須承認,95-96年台海危機時,台灣軍事實力拉高了中共發兵攻台的成本,使其不敢妄動,美國航母才有加壓的著力點,而這些硬實力都是在他手上所建立的。
楚長青是個徹頭徹尾的「中華民國派」,相信三民主義的「自由、民主、均富」就該是國家建設的目標,更相信「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他的「統」,不是去抱中國大腿的那種「統」,而且至死不渝。他也堅信武力才是「自由中國」的真正保障,在馬英九力推募兵制時頗不以為然,現在更證明他的正確。楚長青經歷過大陸撤退的慘痛教訓,真心相信中共、台獨、島內民主份子就是想要消滅中華民國的「三合一敵人」。雖是統派,卻無法接受中共抹殺蔣委員長與中華民國國軍的抗戰史,割韭菜為自己貼金,並且到人家地盤上大聲抗議。
是的,楚長青是有政治野心的,但他的野心,源自於蔣經國死後的政治真空,成長於主流、非主流大亂鬥的混亂,成熟於黎清波(李登輝)的權謀運用,用李煥鬥掉蔣家家臣俞國華,再用楚長青裂解非主流。他腦中的完美國家圖像,不是美式的民主自由,而是蔣經國與李光耀式的「開明專制」,因為台灣還沒有公民社會,人民素質還不到那個程度。但他的野心還是有分寸的,他知道徵兵制下的公民軍隊,不是一支可以用來槍桿子出政權的軍隊,拒絕了政變的想像,讓「寧靜革命」成為台灣民主化的標記。
應對台灣社會亂象,他認為自己的現階段任務就是「治安內閣」,因為軍人最恨的就是「亂」。他還想要教育人民過著「正常生活」,最好朝九晚五,晚上十點前晚點名唱「今宵多珍重」,企圖實施過宵禁卻又收回,卻徹底毀滅了台北的夜生活。在他任內,一過晚上十二點,忠孝東路走九遍,也找不到一家可以坐下聊天的咖啡店。
楚長青的生命歷程如果到此為止,他仍是位功大於過,令人尊敬與懷念的領導者。可惜的是,他的政治慾望被釣出來之後,就收不回去,而民主化後的台灣政治,是所有英雄豪傑的火葬場,他身上被貼的各種負面標籤,大概可算是全台第二,第一名叫宋楚瑜。
在他跳進非主流陣營,開始與黎清波(李登輝)正面對決,甚至參與總統民選後,被國民黨開除黨籍,直到國民黨清李後才恢復黨籍。當時,他不斷遭受來自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兩面夾殺,外省、軍頭、鴨霸、親中、統派、權力慾、分裂黨、撕裂族群…,無所不用其極,選舉中更出現「投給郝伯村,一甲變四分」的攻擊文宣,更增添了彼此的恨意。可悲的是,他終究是個耿直的軍人,善於真槍明刀的硬幹,玩陰的卻始終玩不過衣冠楚楚的政客。離開軍系的他,雖然還有些影響力,然而習於「命令」的老人家,終究很難適應民主時代的「說服」。隨著年華老去,日漸凋零,終歸於沉寂。
想得卻不可得,是謂殘念;該捨的捨不得,是謂虛榮。楚長青的一生,經歷過血染的殘酷,也領受過桂冠的光環,前者造就了他的剛強,後者成為他放不掉的殘念。一缸子的不合時宜,不同流合污,加上那些崇拜與讚譽,讓他像是陷入泥沼的戰車,雖然進退不得,卻仍不斷發砲到最後一刻,證明自己的英勇與堅持,也在證明自己的政治正確。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也許是楚長青最想留下的墓誌銘。他是一位無法以善惡二元蓋棺論定的爭議主角,也是一位久久以後,仍會令人想起他堅強硬挺背影的時代人物。
楚長青,不,郝杯杯,一路好走。一個大時代,也許就此畫下句點。但那種硬骨頭的軍人英氣,更值得身處危機時刻的我們,效法與珍惜。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