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3月16日,COVID-19病毒在全球正式超過16萬人確診,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遭到侵襲。不少國家在這一波無可避免的疫情中陷入社區危機,資源大量耗用,而約莫在3月10日義大利已經宣布全境封城的訊息。
義大利有個有趣的故事,有病毒學家認為這不過就是死亡率稍高的流感,而現在面對義大利境內醫療癱瘓的現況,死亡率已經創新高至7%,這位義大利病毒學家也成為眾矢之的。其實台灣的專家相對就警覺,也揣測到這擴散速度病毒的全貌。
知彼:了解武漢肺炎病毒型態的全貌
根據中國專家在大流行期間的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按照核酸序列粗分為為L型與S型,L型佔有70%並且症狀較明顯,是造成武漢期初大量死亡的可能原因,S型佔有30%而症狀較輕微,也就是目前可能的無症狀感染者的來源。
引用 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 Xiaolu Tang et a
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 Jasper Fuk-Woo Chan, MD *et al
總體而言,L型在警戒心較強,考驗衛生體系可否即時有相對應的隔離措施,則可以阻絕感染的擴散,然而在第二波全球大流行的過程中,S型可能才是主要,正因為是它的特性是症狀輕微而更難為第一線人員及民眾警覺而防範,包含無症狀感染者與周遭的人共同生活,失去戒心之下「船過水無痕」的接觸或飛沫感染,所以考驗的不再是隔離政策,而是全民衛生習慣,包含洗手以及在正確時機帶口罩,還有公共設施與社會制度的防疫設計。
引用 Presumed Asymptomatic Carrier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Yan Bai, MD; Lingsheng Yao, MD; Tao Wei, MD; et al http://click.alerts.jamanetwork.com/click/axac-1sx6y0-m6gc86-d50dchw7/
但是以台灣目前的經驗,因為超前防疫奏效,阻絕症狀明顯的L型,社區感染則可能是以S型為主,死亡率相對低,目前全球死亡案例發現多為超過50歲成人與多重慢性疾病長者,還有抽煙史的族群死亡率較高,可顯見對於特定族群有一定攻擊能力,可能是病毒S蛋白親和人類肺泡修復性ACE2蛋白所致,對慢性疾病族群疾病的負擔尤其高。
引用 Letko, M. C., & Munster, V. (2020).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ell entry and receptor usage for lineage B β-coronaviruses, including 2019-nCoV. bioRxiv.
所以如果衛生決策者把武漢肺炎當成流感,這並不確實,也是加大社區傳播的風險,WHO已經公布流感與武漢肺炎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武漢肺炎的治療主軸為支持治療,亦依靠實驗室real time PCR確診而消耗大量醫療動能、以及增加病人確診前的時間差,繼續感染他人的風險。因為目前快篩試劑、抗原追蹤、疫苗都在研發階段,經過很嚴格的認證過程直到基層醫療體系可以普及使用,早就過了疫情的高峰非常久了,整套治療指引發展完成並適合國家醫療體系使用時,它也不再是“新興”傳染病。
知己:台灣的在社區層面的超前防疫,來自SARS經驗
其實上述L型與S型大家也不難看出,考驗決策者決定隔離精準度的是L型,S型則是船過水無痕式的很多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所以考驗的是民眾的衛生習慣。但是台灣又有何獨特應對系統來分散與隔離呢?
「跳島戰略」「分艙分流」的準備
在台灣的SARS經驗培養出的觀點,封城不具效益,因為得知消息者會提前離開封城區域造成更大規模的傳染,台灣所應對的措施除了成功的社區自主健康管理,醫院設施間是專責醫院與轉銜系統構成的「跳島戰略」,對醫院內則是「分艙分流」,確實精細運用醫療資源處理好每一個病人。
可以的建議是,以台灣在2003年SARS和平醫院事件之後建立的制度,規劃各區在新興傳染病期前就準備好專責醫院,專門性接納這樣新興傳染病的病人集中管理,這不是只有傳染病,任何公共衛生災害造成的大量傷患都適用,而且適當劃定區域的專責醫院,有助於即時計算適用床數與人力,也準備好病人轉送的轉銜的「跳島戰略」。
「分艙分流」則是院內管理最重要的一環,由於無法排除新型冠狀病毒空氣傳播,篩檢發燒站外推至醫院急診之外是第一部提前分流,對醫院內呼吸道傳染疾病的病人與其他病人的動線區隔,還有疑似病人病房盡量一間的處理,都是大大降低院內交叉感染的機會。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個世紀新興傳染病,以典型且強大的新興傳染病姿態的挑戰人類的應對。在整合醫學科的觀點,我們防疫政策制定須避免濫把流感與武漢肺炎類比,重視與過往疾病的差異,尤其明確評估對於現代高齡社會與慢性病帶來的影響做提前準備,盤點好「跳島戰略」的布局以及建立「分艙分流」的管理。這就是知彼知己,百戰百勝,台灣的優勢的確值得在此時全面輸出。
●作者:姜冠宇/北市聯醫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科醫師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知彼:了解武漢肺炎病毒型態的全貌
根據中國專家在大流行期間的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按照核酸序列粗分為為L型與S型,L型佔有70%並且症狀較明顯,是造成武漢期初大量死亡的可能原因,S型佔有30%而症狀較輕微,也就是目前可能的無症狀感染者的來源。
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 Jasper Fuk-Woo Chan, MD *et al
總體而言,L型在警戒心較強,考驗衛生體系可否即時有相對應的隔離措施,則可以阻絕感染的擴散,然而在第二波全球大流行的過程中,S型可能才是主要,正因為是它的特性是症狀輕微而更難為第一線人員及民眾警覺而防範,包含無症狀感染者與周遭的人共同生活,失去戒心之下「船過水無痕」的接觸或飛沫感染,所以考驗的不再是隔離政策,而是全民衛生習慣,包含洗手以及在正確時機帶口罩,還有公共設施與社會制度的防疫設計。
但是以台灣目前的經驗,因為超前防疫奏效,阻絕症狀明顯的L型,社區感染則可能是以S型為主,死亡率相對低,目前全球死亡案例發現多為超過50歲成人與多重慢性疾病長者,還有抽煙史的族群死亡率較高,可顯見對於特定族群有一定攻擊能力,可能是病毒S蛋白親和人類肺泡修復性ACE2蛋白所致,對慢性疾病族群疾病的負擔尤其高。
所以如果衛生決策者把武漢肺炎當成流感,這並不確實,也是加大社區傳播的風險,WHO已經公布流感與武漢肺炎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武漢肺炎的治療主軸為支持治療,亦依靠實驗室real time PCR確診而消耗大量醫療動能、以及增加病人確診前的時間差,繼續感染他人的風險。因為目前快篩試劑、抗原追蹤、疫苗都在研發階段,經過很嚴格的認證過程直到基層醫療體系可以普及使用,早就過了疫情的高峰非常久了,整套治療指引發展完成並適合國家醫療體系使用時,它也不再是“新興”傳染病。
知己:台灣的在社區層面的超前防疫,來自SARS經驗
其實上述L型與S型大家也不難看出,考驗決策者決定隔離精準度的是L型,S型則是船過水無痕式的很多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所以考驗的是民眾的衛生習慣。但是台灣又有何獨特應對系統來分散與隔離呢?
「跳島戰略」「分艙分流」的準備
在台灣的SARS經驗培養出的觀點,封城不具效益,因為得知消息者會提前離開封城區域造成更大規模的傳染,台灣所應對的措施除了成功的社區自主健康管理,醫院設施間是專責醫院與轉銜系統構成的「跳島戰略」,對醫院內則是「分艙分流」,確實精細運用醫療資源處理好每一個病人。
可以的建議是,以台灣在2003年SARS和平醫院事件之後建立的制度,規劃各區在新興傳染病期前就準備好專責醫院,專門性接納這樣新興傳染病的病人集中管理,這不是只有傳染病,任何公共衛生災害造成的大量傷患都適用,而且適當劃定區域的專責醫院,有助於即時計算適用床數與人力,也準備好病人轉送的轉銜的「跳島戰略」。
「分艙分流」則是院內管理最重要的一環,由於無法排除新型冠狀病毒空氣傳播,篩檢發燒站外推至醫院急診之外是第一部提前分流,對醫院內呼吸道傳染疾病的病人與其他病人的動線區隔,還有疑似病人病房盡量一間的處理,都是大大降低院內交叉感染的機會。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個世紀新興傳染病,以典型且強大的新興傳染病姿態的挑戰人類的應對。在整合醫學科的觀點,我們防疫政策制定須避免濫把流感與武漢肺炎類比,重視與過往疾病的差異,尤其明確評估對於現代高齡社會與慢性病帶來的影響做提前準備,盤點好「跳島戰略」的布局以及建立「分艙分流」的管理。這就是知彼知己,百戰百勝,台灣的優勢的確值得在此時全面輸出。
●作者:姜冠宇/北市聯醫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科醫師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