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大哥吳宗憲平常喜歡針對時事發表看法,有演藝圈的「里長伯」之稱,但這一次,他失言了。
日前吳宗憲在節目《綜藝大熱門》裡,聽到造型師李明川靠著花藝走出憂鬱症,他熱心地給予建議:「你幹嘛憂鬱症呢?我跟你講喔,所有憂鬱症患者仔細聽,你們就是三個字『不知足』。」
吳宗憲認為,很多憂鬱症患者就是凡事只朝不好的地方看,而忽略身旁還有很多美好事物,希望他們能「感受擁有,而不是傷感失去」。
筆者深信,吳宗憲的起心動念是立意良善,畢竟沒有一個人會故意想去嘲弄一個患者。但就吳宗憲的表達方式,容易讓人感到受傷、不夠有同理心。
他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點:人的心很複雜,疾病的成因也很複雜,任何事情都不該只靠單一的「不知足」就全盤帶過。
況且,憂鬱症的產生,真的不是「不知足」。(這個非常重要,請大家要牢牢記著)
▲心理疾病的成因有很多種,電影《小丑》所敘述的就是一個關於心理疾病的故事。(圖/華納兄弟提供)
憂鬱症患者有分不同類型,但綜合筆者身旁的朋友們來說,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是:他們的人生一定遭遇到了某種「重大創傷」,有的創傷甚至來得太突然,快到讓他的身體與心理一時之間無法招架,像是:家人意外過世、輿論霸凌、得到不治之症等等都有。
筆者有一個阿姨W,她與丈夫結婚20多年,某天夫妻倆去北京玩拖曳傘,她眼睜睜地看著丈夫從天空直直墜落地面、當場死亡。
畫面衝擊力道太強,讓W身陷憂鬱症拔不出來。有段時間,我看著阿姨把頭髮留到屁股以下(因為她沒心情剪頭髮)、說自己每天都要聞著丈夫衣服才能入睡,整天眼神渙散、渾渾噩噩,看得我於心不忍。
光是W的例子,真的能就靠一句「你不知足」甩鍋回來嗎?很多創傷的出現,不見得是患者自發性的,更多是外力導致。
▲吳宗憲認為憂鬱症就是不知足。(圖/取自吳宗憲臉書)
吳宗憲事後開直播解釋,遇到挫折人人都有,憂鬱症患者就該盡量讓自己「進步」、「好起來」、「想正面一點」,而不是一直鑽牛角尖。
字裡行間,吳宗憲的潛意識,依舊在譴責患者不夠正向,要求患者進行自我檢討。
其實不只吳宗憲,很多人也容易在不自覺中,對憂鬱症患者做出這樣的行為,尤其是他們的親人和朋友。
對此,筆者講句直接的:憂鬱症患者最常做的就是「自我檢討」了。他們幾乎天天都在檢討自己、懷疑自己,有的時候已經到了「過火」的程度。
所以,真的,這個時候不需要外人在旁邊火上加油,要他們「就該要怎樣」、「不該怎麼樣」。
因為他們都知道呀!但他們現階段就是做不到嘛!
▲金凱瑞靠著繪畫治好憂鬱症。(圖/取自金凱瑞IG)
拿演藝圈舉例,筆者專訪歌手王若琳,她大方向我坦承憂鬱症病史,講述當初患病時,她總是認為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連看朋友寫的文章,她都容易對號入座,認為對方是不是在指自己。
演員曾之喬得過憂鬱症,她在專訪時說,當時她也很努力在「救自己」,但有時候就是沒辦法;好萊塢影星金凱瑞因為憂鬱症沈迷作畫,希望自己能好轉,但偶爾還是會浮現「難以克制的絕望感」。
憂鬱症患者,不是你要他趕快走出來,他就可以「走出來」的,這跟他們的身體狀況有關。
創傷的生成,導致患者們的內心產生衝擊跟壓力,有的患者會失眠、厭食、身體疲勞、掉頭髮等等,伴隨生活作息的突變,連帶讓大腦裡頭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跟著短缺,讓人快樂的激素變少,憂鬱的激素變多(這個醫療知識大家可以上網科普一下,內容會更豐富,筆者這邊只講一個概略)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醫生會建議患者能藉由瑜伽、重訓、食療來改善病情,這些行為都可以改善腦內激素;另外,畫畫、靜坐、寫字也都是可以療癒的方法,可以讓腦袋平靜、緩解那些不好的激素。
憂鬱症,是一個創傷影響心理,心理影響身體,身體影響大腦的疾病,不是一個「不知足」就能草草帶過的。
就吳宗憲這次的事件,希望其他發言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們,應該要去思考:你出於熱情背後的無知,很容易變成隱形暴力,讓憂鬱症患者們再度陷入「檢討自己」的迴圈繞不出來,應該要更加謹慎。
牛頓曾言:「無知的熱心,猶如在黑暗中遠征。」你一昧往前征討的人,事實上根本就沒有罪,卻被扣上了大大的「不知足」帽子,好大一頂,多麽無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宗憲認為,很多憂鬱症患者就是凡事只朝不好的地方看,而忽略身旁還有很多美好事物,希望他們能「感受擁有,而不是傷感失去」。
筆者深信,吳宗憲的起心動念是立意良善,畢竟沒有一個人會故意想去嘲弄一個患者。但就吳宗憲的表達方式,容易讓人感到受傷、不夠有同理心。
他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點:人的心很複雜,疾病的成因也很複雜,任何事情都不該只靠單一的「不知足」就全盤帶過。
況且,憂鬱症的產生,真的不是「不知足」。(這個非常重要,請大家要牢牢記著)
憂鬱症患者有分不同類型,但綜合筆者身旁的朋友們來說,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是:他們的人生一定遭遇到了某種「重大創傷」,有的創傷甚至來得太突然,快到讓他的身體與心理一時之間無法招架,像是:家人意外過世、輿論霸凌、得到不治之症等等都有。
筆者有一個阿姨W,她與丈夫結婚20多年,某天夫妻倆去北京玩拖曳傘,她眼睜睜地看著丈夫從天空直直墜落地面、當場死亡。
畫面衝擊力道太強,讓W身陷憂鬱症拔不出來。有段時間,我看著阿姨把頭髮留到屁股以下(因為她沒心情剪頭髮)、說自己每天都要聞著丈夫衣服才能入睡,整天眼神渙散、渾渾噩噩,看得我於心不忍。
光是W的例子,真的能就靠一句「你不知足」甩鍋回來嗎?很多創傷的出現,不見得是患者自發性的,更多是外力導致。
吳宗憲事後開直播解釋,遇到挫折人人都有,憂鬱症患者就該盡量讓自己「進步」、「好起來」、「想正面一點」,而不是一直鑽牛角尖。
字裡行間,吳宗憲的潛意識,依舊在譴責患者不夠正向,要求患者進行自我檢討。
其實不只吳宗憲,很多人也容易在不自覺中,對憂鬱症患者做出這樣的行為,尤其是他們的親人和朋友。
對此,筆者講句直接的:憂鬱症患者最常做的就是「自我檢討」了。他們幾乎天天都在檢討自己、懷疑自己,有的時候已經到了「過火」的程度。
所以,真的,這個時候不需要外人在旁邊火上加油,要他們「就該要怎樣」、「不該怎麼樣」。
因為他們都知道呀!但他們現階段就是做不到嘛!
拿演藝圈舉例,筆者專訪歌手王若琳,她大方向我坦承憂鬱症病史,講述當初患病時,她總是認為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連看朋友寫的文章,她都容易對號入座,認為對方是不是在指自己。
演員曾之喬得過憂鬱症,她在專訪時說,當時她也很努力在「救自己」,但有時候就是沒辦法;好萊塢影星金凱瑞因為憂鬱症沈迷作畫,希望自己能好轉,但偶爾還是會浮現「難以克制的絕望感」。
憂鬱症患者,不是你要他趕快走出來,他就可以「走出來」的,這跟他們的身體狀況有關。
創傷的生成,導致患者們的內心產生衝擊跟壓力,有的患者會失眠、厭食、身體疲勞、掉頭髮等等,伴隨生活作息的突變,連帶讓大腦裡頭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跟著短缺,讓人快樂的激素變少,憂鬱的激素變多(這個醫療知識大家可以上網科普一下,內容會更豐富,筆者這邊只講一個概略)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醫生會建議患者能藉由瑜伽、重訓、食療來改善病情,這些行為都可以改善腦內激素;另外,畫畫、靜坐、寫字也都是可以療癒的方法,可以讓腦袋平靜、緩解那些不好的激素。
憂鬱症,是一個創傷影響心理,心理影響身體,身體影響大腦的疾病,不是一個「不知足」就能草草帶過的。
就吳宗憲這次的事件,希望其他發言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們,應該要去思考:你出於熱情背後的無知,很容易變成隱形暴力,讓憂鬱症患者們再度陷入「檢討自己」的迴圈繞不出來,應該要更加謹慎。
牛頓曾言:「無知的熱心,猶如在黑暗中遠征。」你一昧往前征討的人,事實上根本就沒有罪,卻被扣上了大大的「不知足」帽子,好大一頂,多麽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