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即將於週三 (15 日) 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承諾將擴大採購美國商品,但路透社週二 (14 日) 報導,市場分析師與期貨交易商懷疑中國是否能兌現這瞠目結舌的採購數量。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除了原先承諾的農產品購買外,還將連續 2 年將另外購買近 800 億美元的汽車、航太與半導體等產業產品,以及額外 500 億美元的能源等產品,總和將會有 2000 億美元的採購額。
這些總額的確會收窄減少美國對中國每年 3000 億美元的貿易赤字,但分析師仍相當懷疑中國是否真能吸收這樣驚人的數目,還不會危急中國與其他商品供應國的關係。
Natixis 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Alicia Garcia Herrero 表示:「中國要不大幅擴增進口額,減少目前佔了 GDP1.5% 的經常性帳戶順差;不然就是要把和美國競爭的商品供應國家交易,換成與美國的交易,我認為第二種作法可能性更高。」
分析師稱,中國必須把美國原油、LNG 的供貨量,以及乙烷、液化石油氣等石化原料的進口量都算入,才能達標能源採購額。
交易商認為,除非中國能簽署新的供應協議以取代其他出口商,否則要兌現這能源採購額仍然相當困難。
Tee 指出:「要達標每年 250 億美元的採購額,等於所有項目的進口額都需要增加兩倍。」
第一階段協議內容要求中國在 2 年內購買美國農產品約 320 億美元,等同於每年約 160 億美元,若以 2017 年美國出口的 240 億美元做加總的話,與川普聲稱的整年農產出口達 400 億採購額非常接近。
香港 ING 經濟學家 Iris Pang 指出,這龐大的採購額都出自單一的美國,恐怕會使農產供應鍊中斷,且國際期貨的價格也有被操弄的風險。
Pang 認為,自中國 1 月降低進口關稅後,其他國家的農產品可能相對便宜,美國即便取消報復性關稅,相比之下仍無太大優勢。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總額的確會收窄減少美國對中國每年 3000 億美元的貿易赤字,但分析師仍相當懷疑中國是否真能吸收這樣驚人的數目,還不會危急中國與其他商品供應國的關係。
Natixis 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Alicia Garcia Herrero 表示:「中國要不大幅擴增進口額,減少目前佔了 GDP1.5% 的經常性帳戶順差;不然就是要把和美國競爭的商品供應國家交易,換成與美國的交易,我認為第二種作法可能性更高。」
能源
SIA Energy 駐北京的分析師 Seng Yick Tee 表示,500 億美元的能源採購目標額「過於激進,不太可能實現」,Tee 並補充說,2017 年和 2018 年美國出口至中國的能源也不過 80 億美元。分析師稱,中國必須把美國原油、LNG 的供貨量,以及乙烷、液化石油氣等石化原料的進口量都算入,才能達標能源採購額。
交易商認為,除非中國能簽署新的供應協議以取代其他出口商,否則要兌現這能源採購額仍然相當困難。
Tee 指出:「要達標每年 250 億美元的採購額,等於所有項目的進口額都需要增加兩倍。」
農產品
一位中國農作物交易商稱,中國將在 2 年內擴大採購美國農產品 320 億美元,已經超過中國一年內向美國採購的農產品數量,他表示如果 320 億美元是總額,而非擴大採購的數目,這樣就合理許多。第一階段協議內容要求中國在 2 年內購買美國農產品約 320 億美元,等同於每年約 160 億美元,若以 2017 年美國出口的 240 億美元做加總的話,與川普聲稱的整年農產出口達 400 億採購額非常接近。
香港 ING 經濟學家 Iris Pang 指出,這龐大的採購額都出自單一的美國,恐怕會使農產供應鍊中斷,且國際期貨的價格也有被操弄的風險。
Pang 認為,自中國 1 月降低進口關稅後,其他國家的農產品可能相對便宜,美國即便取消報復性關稅,相比之下仍無太大優勢。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