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1名60多歲的婦人,因臀部、腿部疼痛造成行走困難而前往醫院看診,經檢查後發現有椎間盤退化情形,為維持腰椎的活動度及減少術後的復原時間,婦人捨棄傳統開放式脊椎手術,選擇至雲林由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骨科曾準醫師進行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去除骨刺、減除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的神經壓迫,疼痛症狀於術後翌日即獲得緩解,婦人很快便回復正常生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雲林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骨科曾準醫師表示,該婦人因椎間盤退化,合併骨刺生長和韌帶肥厚,且神經管狹小,導致神經壓迫,故臀部、大腿至小腿連貫性疼痛到難以行走,這在醫學上稱為「間歇性跛行」,此症可選擇傳統開放式脊椎手術或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兩種治療方式。

傳統開放式脊椎手術治療,需施以全身麻醉,對於多數的患者,甚至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年長者而言風險較高,且傷口較大(約3至10公分不等),術中易破壞患部以外的骨骼結構,故常以脊椎骨釘及骨融合等方式輔助固定骨骼結構,但在5至10年後,往往陸續產生鄰近節骨骼病變以致其他未固定的脊椎節段提早退化。

近年來,隨著醫材手術技術的進步,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視野放大倍率遠高於傳統手術的顯微鏡,手術時,細小的脊髓神經(約0.1–0.2公分)都能看得非常清楚,能精確針對患部進行神經減壓處理,手術傷口小(約0.5–0.8公分)、破壞少,復原快。手術甚至可以透過局部麻醉處理,降低因全身麻醉所衍生的風險,多數患者於手術當天或翌日即可返家休養。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可降低骨骼的破壞,既能大幅減少患者疼痛感,亦能達到去除病灶的效果。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的適應症可用在如椎間盤突出、脊椎骨刺及神經管狹窄、脊椎感染等,台灣在這方面也擁有許多領先歐美國家的技術。

另外,對於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的年長者而言,不論是採用傳統手術或內視鏡手術,術中止血環節都格外重要。曾醫師指出,術中使用的雙極電燒即具有止血效用,但在磨除骨刺時,骨頭與骨刺間可能會產生間歇性滲血,此時若採用具有凝血因子的止血凝膠,則能有效止血並維持手術視野清晰,有助於手術順利進行且能縮短麻醉時間。

曾準醫師提醒,病患於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後4週內,應避免快速跑跳、扭腰、搬重物或過度久坐。除日常生活散步、快走等輕微活動外,復原期間應穿著背架保護脊椎,才能快速順利恢復。

▲傳統及微創內視鏡脊椎手術比較圖。(圖/NOW健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