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氣象局今( 31 )日表示, 2019 年是自 1947 年有紀錄以來最暖的一年, 1 月至 4 月更是「極端偏暖」,為史上同期最高溫。回顧歷史資料,除超級聖嬰隔一年的 1998 年外,其他最暖年的前 10 名都集中在 21 世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象局表示, 2019 年的氣溫除 5 月略偏涼外,其餘月份以偏暖為主,其中 1 月至 4 月的偏暖程度特別明顯,全台年均溫約為攝氏 24.56 度,創下歷史新高;雨量方面,降雨集中於梅雨季及夏季,其中 5 月及 8 月雨量明顯偏多,其餘月份以接近正常或偏少為主,年累積總雨量除東南部明顯偏少,其他地區大致為正常至多雨為主,台灣整體的年雨量接近正常。

氣象局指出,目前熱帶太平洋的海、氣環境場接近正常,預測在 2020 年春季前仍以維持正常的機率較高。氣象局檢視該局及各國數值模式對未來一季的預報,研判 2020 年 1 月至 3 月各地平均氣溫以偏暖至正常的機率較大,雨量則為正常至偏少。

氣象局提醒,每年 1 、 2 月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月份,冬季平均氣溫即使偏暖,仍有低溫出現的機會,須適時做好禦寒措施,在冷氣團或寒流影響期間,使用瓦斯熱水器具時,應注意室內通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另在梅雨期來臨前,中南部地區仍是枯水期,氣象局呼籲民眾須愛惜水資源,注意節約用水。此外,冬季大氣穩定,且常有境外污染物移入或境內污染物不易擴散,易造成空氣品質不佳,細懸浮微粒濃度偏高,敏感族群外出須注意採取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