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挺韓、罷韓大遊行一同在高雄登場,罷韓主辦單位喊出50萬人參與,挺韓的主辦方則喊出35萬人上街,不過台灣不管是競選活動還是集會遊行,所謂「主辦方宣稱」的民調都是「開心數字」,事實上乘以1/4或許會是比較接近實際的數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遊行後,韓陣營質疑罷韓遊行人數,甚至「精算」遊行路線面積,認為不可能有50萬人,韓國瑜也在臉書分享了一張罷韓遊行的照片,照片中遊行參與者舉著「光復高雄」的遊行布條,但布條底下空空無人,韓國瑜酸這是「台灣民主史上最大的一塊遮羞布」。

因為兩場活動同天舉辦,被相提並論的機會相當多,觀察過去一週挺韓、罷韓的網路聲量趨勢,兩者在網路上的動員聲量勢均力敵,但在新聞報導的量上就出現明顯差距,遊行當日及隔天兩場遊行的報導差距最大。有網紅就取各家媒體不同角度的照片表示「雖然中央社與自由時報、三立、關鍵時刻,諸多韓黑,拚了命用各種取景技巧,要說明罷韓人潮滾滾。我想大家有眼睛。感恩TVBS太老實」除了人數之爭,也顯示媒體對罷韓遊行較有興趣。

▲挺韓、罷韓遊行 媒體報導 vs 網路討論趜勢(圖/ Quickseek 提供)

即使如此,罷韓的高新聞量似乎沒有有效轉移成網路的討論,透過QuickseeK快析網路輿情大數據的社群活躍度分析,罷韓遊行的活躍度僅以15.6微幅勝過挺韓遊行的15.1,但看似不分勝負的網路表現,兩者的決勝點可能是在使用者年齡層偏低的Instagram (IG)。

挺韓、罷韓遊行 網路社群活躍度分析 ▲挺韓、罷韓遊行 網路社群活躍度分析(圖/ Quickseek 提供)

遊行的人數是一回事,另一項「被動員」或「自發參加」等的爭議,這時可以如何辨別?若從網路大數據的觀察角度出發,可以透過抓取Instagram hashtag的技術,收集並分析網友自發性的活動貼文,並比較互動成效。

根據QuickseeK輿情大數據分析結果,在Instagram上罷韓相關的圖文有1,073篇,挺韓僅26篇;罷韓主要hashtag包括「#罷韓」、「#罷韓遊行」、「#罷韓大遊行」、「#光復高雄」等,在IG上相關hashtag表現最佳的是一組空拍照,光讚數就有近1,700個。

而挺韓hashtag則以「#挺韓」、「#挺韓遊行」、「#挺韓大遊行」、「#南方崛起」為主,不過每個hashtag貼文表現乏善可陳,其中表現最佳的貼文來自發言人何庭歡,但讚數僅有134個,只有罷韓最佳貼文表現的1/10。這當然跟參加遊行的年齡層有關;Instagram的使用年齡層比facebook更低,因此,參加罷韓遊行的民眾平均年齡層低於挺韓遊行的參加者,且罷韓民眾的網路使用也比挺韓者更熟練,但對韓陣營而言,年輕人支持度低不是新鮮事,自發群眾的懸殊差距才值得擔心。

▲挺韓 vs 罷韓 IG「# 」發文成效分析(圖/ Quickseek 提供)

自從韓營民調「蓋牌」以來,對於民調都自有一番解釋,國民黨副秘書長蔡正元23日表示,總統大選選情差距一直在收斂中,藍綠雙方差距已經在誤差範圍內,不到5個百分點。不過根據《蘋果》最新民調,蔡英文支持度已大幅度領先韓國瑜超過30%,韓國瑜用「民主遮羞布」等等的說法來攻擊罷韓陣營,可能不只是在週六的造勢上做人數之爭,而是也體察了這樣對他不利的社會氛圍。

●作者:黎榮章/ Quickseek輿情大數據創辦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