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題材在伍迪艾倫手上早已百轉又千迴;但導演諾亞波拜克(Noah Baumbach)承先啟後又開展一段極鋒利的篇章。同樣夾雜喜劇調性,照樣喋喋不休;可是《婚姻故事》並未在收尾設計出乎預料的伍迪艾倫式轉折。史嘉蕾喬韓森和亞當崔佛從美好度日到殘酷出血,一度陷入如《藍色情人節》心碎到快死掉的沼澤裡。
▲《婚姻故事》強勢問鼎明年奧斯卡金像獎。(圖/劇照)
2個個體的相處有太多枝微末節的敏感交會,包在糖衣裡就像電影開端互訴彼此的甜,一旦撕裂卻變相插的劍。並不是紐約或洛杉磯哪裡好,也無關劇場或銀幕上何處才是成就。在史嘉蕾初見蘿拉鄧恩飾演的律師時,她的全盤瓦解,是為了人終其一生的「存在價值」,不甘於只附屬為誰誰誰的「妻子」。
電影前半段論述了這樣的女權覺醒,但後段又凸顯男性之於家庭與社會既定承受的責任與壓力。導演沒有刻意傾向或醜化某一方。甚至彷彿生來就是精明又尖酸刻薄的蘿拉鄧恩其實也沒那麼賤,渾身騷動張揚的嘴臉姿態,她掌握在留有一絲人性溫度的恰好尺度。
▲蘿拉鄧恩表演精彩。(圖/劇照)
婚姻生活,在為你剪髮、為這個家隨手關燈、在說一段睡前故事的諸多靜好中蔓延。可是當你狡詐地條列檢視它,它會像史嘉蕾獨自無力拉攏的那道大門,把相愛的人分隔兩方。
法庭上律師掃射雙方當事人瘡疤之後,原本那些「我是為你好」,全迸發四射像成全自私。不過還有更難解的牽絆,是那位離婚3次的老律師說的:「帶著小孩離婚是非常痛苦的事,像沒有屍體的死亡。」
攝影師Robbie Ryan曾在《真寵》運用大量魚眼鏡頭扭曲人性,此次視角相對溫柔,畢竟他們還有愛。但在許多室內空間的對峙,又拉出2人疏遠冷冽的距離感。尤其那場10分鐘言語廝殺戲,壓迫視覺加上爆表噪音幾乎讓人快炸開,因為那些地獄惡語恍若曾經閃過我們的腦海:你跟你爸媽一樣。想到跟你做愛就噁心。當初才不想結婚。每天早上醒來都希望你死掉!
▲史嘉蕾以本片角逐第77屆金球獎影后。(圖/劇照)
戀人絮語轉瞬變成失控羞辱,遍體鱗傷之戰,最後無人獲勝;因為他們以為憎恨對方才能繼續前進,一時忘了「愛」其實並未褪去。
亞當仍舊不懂這一切跟洛杉磯有何關係?難道他的自私已然內化,或在他直線思維裡,深覺自身已背負種種仍持續努力都是為了一家好。
他們都確實曾享受原來共同的婚姻生活,只是現在,那些快樂彷彿都變成過往的遷就。是選擇遷就於是失去自我?還是一開始自己根本也不清楚真正要什麼?愛情或婚姻,到頭來沒有永遠誰對誰錯,都是頻率問題。
有緣相愛,無份相處。歲月漫長,可以燃成一把火,把2個人的性子燒到油盡燈枯;歲月也可以是一把刀,像隱藏在男主角鑰匙圈上的配件,在一不小心時狠狠劃出止不住的血。
史嘉蕾很久沒有如此脆弱且崩潰惹人疼惜的表演;但我更偏愛亞當崔佛的詮釋。
▲亞當崔佛的演出自然不著痕。(圖/劇照)
亞當崔佛的表演一直都不太用力著痕。他有股誠懇執著,純然相信自己在這場離婚故事裡並沒有錯,這個人物塑造扎實了他的角色說服力。很多時候他像在喜劇表演,當然還有女主角的聒噪姊姊和媽媽,以及那位異常冷靜的到家探訪詭異女士,都點綴了生命悲到荒謬的幽默感。
亞當不慎割傷自己,這一秒慌張滑稽,下一秒瞥見兒子,縱然瀕臨崩潰,仍奮力翻身,隱藏會造成兒子創傷的傷。那是身為人父的慈愛絕對值。他的冷面散發詼諧,建築在痛苦上的喜更悲劇。
尾聲他在紐約酒吧對劇場夥伴收聲停止抱怨,滑步上舞台,一副欲緩和氣氛的輕鬆逗趣。可他一開口一鏡到底唱完70年代Dean Jones的老歌《Being Alive》:「但是孤獨,就是孤獨,不是活著…」
他唱歌沒過多技巧,質樸反倒更具渲染。現場沒人笑得出來了。每句歌詞如他表情一樣糾結扭進你的心。琴鍵休止,他的世界好像也沒法再移動了。但我的耳朵卻久久顫抖不已。後半段,導演幾乎把施展空間都給了亞當崔佛。包括收尾他在兒子身邊讀那封信,那封協商初時老婆寫滿他優點的信。他讀到哽咽。演與唱與說,聲音表情入魂揪心。
▲亞當崔佛有望問鼎奧斯卡影帝。(圖/劇照)
他在此作的表演跨度更勝過去在《派特森》和《黑色黨徒》;明年奧斯卡影帝,該是他與《小丑》之爭。
導演諾亞波拜克的劇本是全片成功的強勁開端,無論因他曾有過相似真實心路歷程,或先選角再創作的模式,讓拍攝時正在打離婚官司的史嘉蕾喬韓森給予本片更多火花撞擊。這類我們可能聽過讀過無數樣貌的婚姻故事,竟又能細膩貼近到令人感到恐懼。片尾呼應開頭明亮的暖,導演彎腰把散落的拼圖湊齊,撮合出一幅滾燙風景。直到電影落幕後,心卻久久難以冷靜。
▲導演諾亞波拜克指導史嘉蕾、蘿拉演戲。(圖/IMDb)
●作者:鳴影品/影評人、資深電影媒體工作者、台北電影節評審,採訪過坎城、威尼斯、釜山、大阪、羅馬等國際影展。曾參與劇本開發、娛樂整合行銷;影劇評論發表於臉書粉專「鳴影品」。著有《如果沒有見過地獄你會相信世界上真的有永遠》現代詩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婚姻故事》強勢問鼎明年奧斯卡金像獎。(圖/劇照)
2個個體的相處有太多枝微末節的敏感交會,包在糖衣裡就像電影開端互訴彼此的甜,一旦撕裂卻變相插的劍。並不是紐約或洛杉磯哪裡好,也無關劇場或銀幕上何處才是成就。在史嘉蕾初見蘿拉鄧恩飾演的律師時,她的全盤瓦解,是為了人終其一生的「存在價值」,不甘於只附屬為誰誰誰的「妻子」。
電影前半段論述了這樣的女權覺醒,但後段又凸顯男性之於家庭與社會既定承受的責任與壓力。導演沒有刻意傾向或醜化某一方。甚至彷彿生來就是精明又尖酸刻薄的蘿拉鄧恩其實也沒那麼賤,渾身騷動張揚的嘴臉姿態,她掌握在留有一絲人性溫度的恰好尺度。
▲蘿拉鄧恩表演精彩。(圖/劇照)
婚姻生活,在為你剪髮、為這個家隨手關燈、在說一段睡前故事的諸多靜好中蔓延。可是當你狡詐地條列檢視它,它會像史嘉蕾獨自無力拉攏的那道大門,把相愛的人分隔兩方。
法庭上律師掃射雙方當事人瘡疤之後,原本那些「我是為你好」,全迸發四射像成全自私。不過還有更難解的牽絆,是那位離婚3次的老律師說的:「帶著小孩離婚是非常痛苦的事,像沒有屍體的死亡。」
攝影師Robbie Ryan曾在《真寵》運用大量魚眼鏡頭扭曲人性,此次視角相對溫柔,畢竟他們還有愛。但在許多室內空間的對峙,又拉出2人疏遠冷冽的距離感。尤其那場10分鐘言語廝殺戲,壓迫視覺加上爆表噪音幾乎讓人快炸開,因為那些地獄惡語恍若曾經閃過我們的腦海:你跟你爸媽一樣。想到跟你做愛就噁心。當初才不想結婚。每天早上醒來都希望你死掉!
▲史嘉蕾以本片角逐第77屆金球獎影后。(圖/劇照)
戀人絮語轉瞬變成失控羞辱,遍體鱗傷之戰,最後無人獲勝;因為他們以為憎恨對方才能繼續前進,一時忘了「愛」其實並未褪去。
亞當仍舊不懂這一切跟洛杉磯有何關係?難道他的自私已然內化,或在他直線思維裡,深覺自身已背負種種仍持續努力都是為了一家好。
他們都確實曾享受原來共同的婚姻生活,只是現在,那些快樂彷彿都變成過往的遷就。是選擇遷就於是失去自我?還是一開始自己根本也不清楚真正要什麼?愛情或婚姻,到頭來沒有永遠誰對誰錯,都是頻率問題。
有緣相愛,無份相處。歲月漫長,可以燃成一把火,把2個人的性子燒到油盡燈枯;歲月也可以是一把刀,像隱藏在男主角鑰匙圈上的配件,在一不小心時狠狠劃出止不住的血。
史嘉蕾很久沒有如此脆弱且崩潰惹人疼惜的表演;但我更偏愛亞當崔佛的詮釋。
▲亞當崔佛的演出自然不著痕。(圖/劇照)
亞當崔佛的表演一直都不太用力著痕。他有股誠懇執著,純然相信自己在這場離婚故事裡並沒有錯,這個人物塑造扎實了他的角色說服力。很多時候他像在喜劇表演,當然還有女主角的聒噪姊姊和媽媽,以及那位異常冷靜的到家探訪詭異女士,都點綴了生命悲到荒謬的幽默感。
亞當不慎割傷自己,這一秒慌張滑稽,下一秒瞥見兒子,縱然瀕臨崩潰,仍奮力翻身,隱藏會造成兒子創傷的傷。那是身為人父的慈愛絕對值。他的冷面散發詼諧,建築在痛苦上的喜更悲劇。
尾聲他在紐約酒吧對劇場夥伴收聲停止抱怨,滑步上舞台,一副欲緩和氣氛的輕鬆逗趣。可他一開口一鏡到底唱完70年代Dean Jones的老歌《Being Alive》:「但是孤獨,就是孤獨,不是活著…」
他唱歌沒過多技巧,質樸反倒更具渲染。現場沒人笑得出來了。每句歌詞如他表情一樣糾結扭進你的心。琴鍵休止,他的世界好像也沒法再移動了。但我的耳朵卻久久顫抖不已。後半段,導演幾乎把施展空間都給了亞當崔佛。包括收尾他在兒子身邊讀那封信,那封協商初時老婆寫滿他優點的信。他讀到哽咽。演與唱與說,聲音表情入魂揪心。
▲亞當崔佛有望問鼎奧斯卡影帝。(圖/劇照)
他在此作的表演跨度更勝過去在《派特森》和《黑色黨徒》;明年奧斯卡影帝,該是他與《小丑》之爭。
導演諾亞波拜克的劇本是全片成功的強勁開端,無論因他曾有過相似真實心路歷程,或先選角再創作的模式,讓拍攝時正在打離婚官司的史嘉蕾喬韓森給予本片更多火花撞擊。這類我們可能聽過讀過無數樣貌的婚姻故事,竟又能細膩貼近到令人感到恐懼。片尾呼應開頭明亮的暖,導演彎腰把散落的拼圖湊齊,撮合出一幅滾燙風景。直到電影落幕後,心卻久久難以冷靜。
▲導演諾亞波拜克指導史嘉蕾、蘿拉演戲。(圖/IMDb)
●作者:鳴影品/影評人、資深電影媒體工作者、台北電影節評審,採訪過坎城、威尼斯、釜山、大阪、羅馬等國際影展。曾參與劇本開發、娛樂整合行銷;影劇評論發表於臉書粉專「鳴影品」。著有《如果沒有見過地獄你會相信世界上真的有永遠》現代詩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