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總統候選人的電視政見發表會終於登場。截至昨日,總統及副總統候選人們各辦了一場,三組共六位候選人,花了三個多小時,對觀眾闡述了理念與想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做為選民的我們,聞到政策牛肉的香味了嗎?或者換個角度來問,如果明天就是投票日,除了政黨屬性及人格特質外,我們可以說得出是基於支持哪一項政見,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嗎?

首先,這場選舉的整體過程有點相當特殊,就是在選舉僅剩三週的此刻,我們依舊難以掌握各組候選人的政見想法。比起過去的曾出現過的「六三三」、「愛台十二建設」、「住宅三箭」、「五加二產業」,這場選舉到現在,我們對於各自支持的候選人未來四年準備要做什麼,其實連大體的方向都講不太出來。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狀況?

以現任的蔡總統來說,他的基調其實與過去爭取連任的兩位總統相仿,都是將大部分力氣放在強打政績,營造「現在台灣很美好,未來四年會更棒」的氣氛。對於下個四年要做什麼,多透過現行政策的延伸或加碼來呈現,所以近三個月來我們看到「托育補貼、租屋補貼、企業補貼」陸續出籠,除了遭到「選前大灑幣」的質疑,並未留下深刻記憶點。

比較特別的是,身為主要挑戰者的韓國瑜,並未像過去的挑戰者般指出當前施政的缺失,然後拿出亮眼的解決方案。當然,韓國瑜在「國政顧問團」組建完成後曾嘗試過拋出政見,但市場反映不佳,同樣缺乏記憶點。而最晚出場的宋楚瑜,在相對有限的選舉過程中,也尚未展現強力挑戰者的選舉主軸及氣勢。

然而,這樣的缺憾,並未在兩場政見發表會被彌補起來。

12/18的總統場,宋楚瑜曾一度指出當前經濟的「六大病灶」,但旋即又表示「解決方案下回分解」,政見未浮出檯面;韓國瑜則花費了很大篇幅在抨擊蔡英文,蔡英文除了宣揚政績,也花了很多時間回擊韓國瑜,因此被廣泛評為「很不像政見的政見發表會。」

或許就是因為如此,12/20副總統場的三個陣營都做出調整,身為副手的三人反而講述了更多政見,甚至出現「張善政扳回分數」和「賴清德講得比蔡英文」更清楚的評論。但是,整體而言,依舊沒有挽救這場選舉缺乏政策亮點的現實。

有人批評是因為丟一堆統計數字太冷冰冰,有人認為是低頭唸稿太沒誠意。但真正的問題是,這些政見發表忽略了「政策討論的本質」,因此讓選民難以共鳴。

什麼是政策討論的本質?就是回歸人民的角度,分析台灣到底在哪些方面,各自面臨哪些問題,癥結在哪裡,解決方法是什麼?

就拿三個陣營都談過經濟發展來舉例。各方其實都拋出「對外加入區域整合」和「對內加速產業升級」的方向,問題是,這樣的談法就跟許願「世界和平」相去不遠。萬用,卻不實用。

更重要的是,這些說法所要瞄準的問題,跟目前的企業及勞工所關心的具體議題是一樣的嗎?

其實,比起政府承諾用大量建設拼經濟,許多企業其實更期待政府做好另一項基礎設施,也就是更公平的市場環境。透過「標準一致的執法」及「不再浮濫的補貼」,避免讓那些違反環保、食安、勞動法規的黑心企業繼續享受不公平的優勢,守法的良心企業反而被當傻瓜。

台灣在2016年的「世界裙帶經濟指數」(也就是所謂的「靠關係拼經濟」)高居世界前十,無論是財團對政策立法的巨大影響力,或執法不公的狀況,改善了嗎?良心的吹哨者被保護了嗎?市場秩序更公平了嗎?三個陣營至今沒有給出答案。

當政見發表跳過了大家真正問過的問題,而自顧自地給出解答,自然難以在選民的腦中形成印象。因此整場選舉下來,無論是支持哪一方的選民,大都停留在「好像有看過」,但又無法描述「牛肉在哪裡」的狀態。

或許會有人覺得,這場選舉已經提前結束;也或許會有人覺得,這場選舉的大是大非很清楚,光靠這個就能投票了。但是,投完票後,真正能解決大家問題,推動國家前進的,依舊是具體政策,而不是對政治人物的信仰及愛恨。少了牛肉的選舉,還是欠一味啊!

●作者:李兆立/時代力量發言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