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提名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今(11)日下鄉輔選,在新北市金山區表示,蔡政府正在研擬讓農漁民能夠比照軍公教領退休金,此言一出,引起不少討論。其中最大的爭議是:錢從哪裡來?
其實這個話題並不算新鮮,今年9月底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便已經提出這樣的構想,依目前農委會規畫,將比照國民年金保險建立農民年金保險,農民退休後符合資格可領老農津貼和農民年金。
目前農委會的構想是依國保年金保險B式設計農民年金保險,讓農民可以自由選擇是否投保,將來農民65歲以後,農保年資滿15年,就可以領老農津貼和農民年金的老年給付。陳吉仲強調,農民健康保險不是退休年金更不是退休制度,農民健康保險沒有老年給付,有農保身分也不能參加國保,農委會因此規畫退休制度,由老農津貼加上年金,保障農民老年生活。
目前農保的保費是每月78元,若農民年金比照現行國保制度,則未來農民除繳交原本的農保保費外,還需每月繳交986元的農民年金保險,待年滿65歲、保險年資滿15年以上、請領時仍是農保及農民年金保險被保險人等三個條件滿足,除可領每月7,256元的老農津貼外,還可從農民年金保險領取每月3,628元的農保年金。
這樣看起來似乎很合理,但問題是,每人每月7,256元(從明年起會變成7,550元)的老農津貼,錢要從哪裡來?答案是,從農委會的預算裡出,以明年為例,農委會便要編列520億元左右的老農津貼預算,占農委會年度總預算的一半左右。換言之,中華民國負責農林漁牧的部級單位,年度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協助農林漁牧業的轉型、升級,而是發放老農津貼。
而更妙的一件事是,發放老農津貼這件事情,依據的法源竟然是1995年制訂的《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雖然歷經多次修法,但這麼一「暫」,就暫了25年,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五任總統。
其實,照顧農民這件事情當然是好事,因此歷年以來也從來沒有哪一任政府膽敢去動老農津貼這一塊,然而,蔡政府先是動了領月退俸的212,559位軍公教的大餅,美其名是「年金改革」,卻打算在現行請領老農津貼601,518人基礎上,再加碼提供農民年金,這個邏輯就讓人難以理解了。
簡單來說,既然要年金改革嘛,那麼,老農津貼這種「福利」,為什麼不能轉換成國民年金式的退休金制度呢?而既然有意推動農民年金,那麼老農津貼這種治標不治本的福利補貼,又為什麼不能設定退場機制呢?
所以,如果這不叫「大撒幣」,什麼才叫「大撒幣」?而農民又真的會因為一個月7千餘元的老農津貼,就對現任政府感恩戴德嗎?如此一來,又要怎麼面對廣大的納稅義務人呢?
這也讓人不禁想問:國家的預算難道沒有更妥善的運用管道嗎?當國債愈來愈高,寅吃卯糧的後果,就是債留子孫,對政治人物來說,這樣的「政績」,難道是好事嗎?還是為了勝選,已經顧不得其他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農委會的構想是依國保年金保險B式設計農民年金保險,讓農民可以自由選擇是否投保,將來農民65歲以後,農保年資滿15年,就可以領老農津貼和農民年金的老年給付。陳吉仲強調,農民健康保險不是退休年金更不是退休制度,農民健康保險沒有老年給付,有農保身分也不能參加國保,農委會因此規畫退休制度,由老農津貼加上年金,保障農民老年生活。
目前農保的保費是每月78元,若農民年金比照現行國保制度,則未來農民除繳交原本的農保保費外,還需每月繳交986元的農民年金保險,待年滿65歲、保險年資滿15年以上、請領時仍是農保及農民年金保險被保險人等三個條件滿足,除可領每月7,256元的老農津貼外,還可從農民年金保險領取每月3,628元的農保年金。
這樣看起來似乎很合理,但問題是,每人每月7,256元(從明年起會變成7,550元)的老農津貼,錢要從哪裡來?答案是,從農委會的預算裡出,以明年為例,農委會便要編列520億元左右的老農津貼預算,占農委會年度總預算的一半左右。換言之,中華民國負責農林漁牧的部級單位,年度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協助農林漁牧業的轉型、升級,而是發放老農津貼。
而更妙的一件事是,發放老農津貼這件事情,依據的法源竟然是1995年制訂的《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雖然歷經多次修法,但這麼一「暫」,就暫了25年,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五任總統。
其實,照顧農民這件事情當然是好事,因此歷年以來也從來沒有哪一任政府膽敢去動老農津貼這一塊,然而,蔡政府先是動了領月退俸的212,559位軍公教的大餅,美其名是「年金改革」,卻打算在現行請領老農津貼601,518人基礎上,再加碼提供農民年金,這個邏輯就讓人難以理解了。
簡單來說,既然要年金改革嘛,那麼,老農津貼這種「福利」,為什麼不能轉換成國民年金式的退休金制度呢?而既然有意推動農民年金,那麼老農津貼這種治標不治本的福利補貼,又為什麼不能設定退場機制呢?
所以,如果這不叫「大撒幣」,什麼才叫「大撒幣」?而農民又真的會因為一個月7千餘元的老農津貼,就對現任政府感恩戴德嗎?如此一來,又要怎麼面對廣大的納稅義務人呢?
這也讓人不禁想問:國家的預算難道沒有更妥善的運用管道嗎?當國債愈來愈高,寅吃卯糧的後果,就是債留子孫,對政治人物來說,這樣的「政績」,難道是好事嗎?還是為了勝選,已經顧不得其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