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及美國官員、以及貿易專家們的表示,目前兩國正在針對「第一階段協議」,進行密切的討論,而《路透》週一 (25 日) 引述中國官員消息表示,美中第二階段的貿易協議,預期在短期之內不會發生。
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 10 月,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一同參加記者會時表示,預計當完成「第一階段協議」的簽署後,將會很快進入「第二階段協議」的討論。
儘管川普表示了對「第二階段協議」的野心,但是,由於明年 11 月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第一階段協議」談判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難題、以及美國政府不願聯合其他國家,一同對中國施加壓力,使得「第二階段協議」在短期之內應是困難重重。
根據《路透》報導,由於針對中國所要求的關稅取消議題,目前中美雙方尚未達成共識,因此,「第一階段協議」的簽署,有可能會延後到明年。
除此之外,根據一名中國官員透露,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前,中國並不打算和美國進行「第二階段協議」的談判,他表示:「急著想要完成簽署的人是川普,而不是我們,因此我們可以等待。」
而對於川普而言,目前最重要的則是完成「第一階段協議」簽署,並且讓中國同意購買美國農產品,因為若達到此目的,將有助於川普連任競選成功。但實際上,除了「第一階段協議」之外,美國和中國之間,尚有更多難解的議題。
更多難解的議題
「第一階段協議」的內容,僅包括了中國向美國購買農產品、取消關稅、以及部分智慧財產權方面的議題,但其他更重要的議題,例如:中國經濟間諜活動、以及中國透過政府補助,所進行的低價傾銷行為等,則並未被包括在「第一階段協議」的內容中。
美國眾議院議員柯斯塔 (Jim Costa) 表示,「第一階段協議」所涉及的內容,皆屬於較為容易解決的議題,而真正棘手的難題,還包括產業間諜、版權、隱私及安全等議題。
長達 16 個月的貿易戰爭,不僅造成美國企業及農民陷入困境,亦阻斷全球供應鏈體系、並拖累全球經濟成長。目前川普的經濟顧問主要分為兩派,一派主張川普應該盡快完成「第一階段協議」的簽署,以緩和市場情緒,而另一派則是主張,川普應該要求中國簽訂更為全面性的協議。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專家 Matthew Goodman 表示,中美兩國將很有機會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的簽署,但是,由於政府內部尚未針對中國議題取得共識,在明年大選之前,應該很難進行其他更多協議的談判。
Goodman 亦表示,美國需要聯合其他同盟國,一起對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進行結構上的改革,包括:停止強制美國企業的技術移轉、以及改善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等。
但包括歐洲等其他同盟國,由於尚仰賴中國的投資,因此,對於和美國一同對中國施壓,表現的並不積極。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儘管川普表示了對「第二階段協議」的野心,但是,由於明年 11 月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第一階段協議」談判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難題、以及美國政府不願聯合其他國家,一同對中國施加壓力,使得「第二階段協議」在短期之內應是困難重重。
根據《路透》報導,由於針對中國所要求的關稅取消議題,目前中美雙方尚未達成共識,因此,「第一階段協議」的簽署,有可能會延後到明年。
除此之外,根據一名中國官員透露,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前,中國並不打算和美國進行「第二階段協議」的談判,他表示:「急著想要完成簽署的人是川普,而不是我們,因此我們可以等待。」
而對於川普而言,目前最重要的則是完成「第一階段協議」簽署,並且讓中國同意購買美國農產品,因為若達到此目的,將有助於川普連任競選成功。但實際上,除了「第一階段協議」之外,美國和中國之間,尚有更多難解的議題。
更多難解的議題
「第一階段協議」的內容,僅包括了中國向美國購買農產品、取消關稅、以及部分智慧財產權方面的議題,但其他更重要的議題,例如:中國經濟間諜活動、以及中國透過政府補助,所進行的低價傾銷行為等,則並未被包括在「第一階段協議」的內容中。
美國眾議院議員柯斯塔 (Jim Costa) 表示,「第一階段協議」所涉及的內容,皆屬於較為容易解決的議題,而真正棘手的難題,還包括產業間諜、版權、隱私及安全等議題。
長達 16 個月的貿易戰爭,不僅造成美國企業及農民陷入困境,亦阻斷全球供應鏈體系、並拖累全球經濟成長。目前川普的經濟顧問主要分為兩派,一派主張川普應該盡快完成「第一階段協議」的簽署,以緩和市場情緒,而另一派則是主張,川普應該要求中國簽訂更為全面性的協議。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專家 Matthew Goodman 表示,中美兩國將很有機會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的簽署,但是,由於政府內部尚未針對中國議題取得共識,在明年大選之前,應該很難進行其他更多協議的談判。
Goodman 亦表示,美國需要聯合其他同盟國,一起對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進行結構上的改革,包括:停止強制美國企業的技術移轉、以及改善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等。
但包括歐洲等其他同盟國,由於尚仰賴中國的投資,因此,對於和美國一同對中國施壓,表現的並不積極。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