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選在即,《今日新聞 NOWnews》在10月25日舉辦修憲論壇,希望各界重視台灣長期以來的憲政體制問題,究竟要選擇總統制還是內閣制,許多專家、政治人物交鋒,除此之外,論壇一大亮點就是許多學生應邀參加,在憲改的歷史道路上努力發聲,談到憲改議題,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的楊姓同學點出,台灣的憲政問題在5權憲法外的「第6權上」。
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政治組的楊同學,以自身在日本觀察政體的經驗指出,日本的議會內閣制問題簡而言之就是卡在英國的比較政治學者利普哈特(Arend d'Angremond Lijphart)所分類的西敏體制與共識體制之間,日本讓國會議員兼任大臣,球員兼裁判,但內閣官僚體系又沒有調整、協商議程的權力,而改制成小選區後沒處理中選區時期的政治遺產,又導致一黨獨大。總統制的問題比較極端,當國會適當地發揮制衡作用,就會常導致僵局,甚至政府停擺,而當國會沒有制衡權力,總統制也比內閣制更容易導致權力集中與民主倒退的狀況。
楊同學表示,修憲或制憲比較大部分是要看公民意志與國際情勢,雖然自己的理想上是制憲建國,不過就修、制憲的內容,認為台灣目前的憲政困境不是在政體上,而是在行政機關底下的官僚體系,自成5權憲法外的「第6權」,具高度自主性、主動性、甚至不若日本的官僚體制與一特定政黨基本態度一致,而是具有自我意志,當官僚團隊無法被駕馭的時候,由什麼樣的憲政體制來駕馭它就不是真正的問題了。
中華民國憲法制定至今,自從民國80年首度增修後,歷經7次修憲紀錄,不過距離最後一次修憲,已有15年時間,台灣的憲政體制既不是完全的總統制,也並非內閣制,長年下來經歷4位總統卻消耗了高達17任行政院長,而除了國家施政成效難以提升,台灣的政治現況也讓青年的聲音消失,楊同學也期待看到憲法得以改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同學表示,修憲或制憲比較大部分是要看公民意志與國際情勢,雖然自己的理想上是制憲建國,不過就修、制憲的內容,認為台灣目前的憲政困境不是在政體上,而是在行政機關底下的官僚體系,自成5權憲法外的「第6權」,具高度自主性、主動性、甚至不若日本的官僚體制與一特定政黨基本態度一致,而是具有自我意志,當官僚團隊無法被駕馭的時候,由什麼樣的憲政體制來駕馭它就不是真正的問題了。
中華民國憲法制定至今,自從民國80年首度增修後,歷經7次修憲紀錄,不過距離最後一次修憲,已有15年時間,台灣的憲政體制既不是完全的總統制,也並非內閣制,長年下來經歷4位總統卻消耗了高達17任行政院長,而除了國家施政成效難以提升,台灣的政治現況也讓青年的聲音消失,楊同學也期待看到憲法得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