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媒體 BBC 報導,過去的人們雖然沒有現代人最大的干擾源:手機,但他們用各種方式仍努力嘗試不讓自己、他人分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項報導分別從身體和心理的角度去介紹防止分心的歷史。最早從西元前 366 年開始,古希臘政治家狄摩西尼( Demosthenes )據說為了讓自己專心於練習演講,將自己半邊的頭髮從中間削掉,這樣自己就會因為髮型可笑而減少出去玩的次數。

▲當事人狄摩西尼石像。(圖/翻攝自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

西元 420 年,基督教僧侶約翰・卡湘( John Cassian ),發現人們難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聖經經文上,於是他加入許多禱告文,讓信徒在接受佈道時能夠開口,進而讓他們專心。

西元 1795 年,根據愛丁堡雜誌的內容,認為「操之過急」會阻礙人們專心。甚至說,「真理的組成條件是冷靜和深思熟慮」。可見當時「三思而後行」的主流思想。

西元 1876 著名的《物種起源》作家查爾斯・達爾文,深受「大腸激躁症」(常見症狀有腹痛、腹瀉、脹氣等)等疾病之苦。但達爾文將自己的不幸當成是一個禮物,認為就是因為自己身體狀況不佳,所以才能遠離社交生活的誘惑。

查爾斯・達爾文 ▲達爾文認為疾病讓他免於社交生活的誘惑。(圖/翻攝自 biography.com )

另一個作家卡法蘭茲・夫卡則習慣於晚上寫作。卡夫卡生於捷克布拉格,著名的作品有《變形記》、《城堡》等。根據傳記,在繁冗的保險公司工作之餘,卡夫卡會在晚上「灌下大量的咖啡和茶」,在同住的家人都沈沈睡去之後,才能夠專心於寫作。 據說短篇小說《判決》就是卡夫卡熬夜至天亮寫下的故事。

18世紀以降,工業革命帶來全新的生活方式。人們開始打卡上下班,一日的生活被時鐘切割成 12 等分。「例行公事是野心的表現」,美國詩人奧登寫下他對現代社會的觀察。1960 年代,人們用嚴謹的計劃表規劃行程,決定一天哪些時刻該做什麼事情,然後不斷的重複。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2000 年迎來科技快速進步、資訊爆炸的時代,矽谷科學家藉由迷幻藥物( LSD )幫助他們專心於工作。這些處於高壓工作環境的工程師,小小的劑量記能讓他們專心 6 至 12 小時,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還曾說道, LSD 幫助他了解自身的精神狀態及內心世界,讓他有能力專注於創造偉大事物。

( LSD 在台灣列為二級管制藥物,持有或服用都將面臨《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