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以美食聞名全台灣,國內外的饕客無不爭相前往台南尋訪美食。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想到以美食結合藝術,打造適合旅客遊玩、品嘗和欣賞的文創空間。其中,台南知名的餐廳「榖倉餐廳」和「廳舍餐廳」在今年成為台南最炙手可熱的餐廳之一。老闆李翰凭表示,受到日本平面設計大師、MUJI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演講時的啟發。原研哉曾說:「設計師們,回鄉下去吧!設計師們前往鄉下幫忙農夫,把城市人吸引到農村。」讓他開始思考該如何運用長才回饋自己熱愛的家鄉台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善化糖廠裡的「廳舍餐廳」,牆上人頭肖像都是近百年來與台灣文學或台灣糖業相關的人,最特殊是,他們都是用原本長了壁癌的混凝土牆壁敲打而成,完全展現設計師功力。(圖/陳志東攝)

李翰凭是台南西港農村人,曾拿過十大文創商品設計大獎,和農委會百大精品獎。但與此同時,他的西港家鄉與胡麻產業卻持續沒落,北港、南港、東港都那麼出名,但許多人聽都沒聽過西港。因此40歲左右的他,決定回鄉回饋家鄉。


(圖/陳志東攝)

不過一開始,他遇到最大的難題是,不知道要怎麼回饋家鄉。那時他所面對的西港,是一個許多青年人口都已外移,只剩坐輪椅的老人與流鼻涕小孩,原本村莊賴以維生的胡麻田只剩50幾公頃,在這種情況下回鄉村,能做什麼?


把食材放進鍋內讓顧客自己炒,又有趣又可趁機講解食材價值。(圖/陳志東攝)

幸運的是,在原本職業是影像和設計的工作機緣下,他剛好在4年多前遇到西港區農會廢棄榖倉招標,於是他標下後重新改造空間,開了「榖倉餐廳」。這間餐廳專賣在地最著名特產麻油雞。他的麻油雞特色就是把生鮮雞腿肉跟麻油、薑、蒜等食材擺在同一鍋內,然後附上小木棒與瓦斯爐讓遊客自己在桌上炒,炒完之後可以乾吃也可以加高湯變成麻油雞小火鍋。


麻油雞炒製過程,氣味有夠迷人。(圖/陳志東攝)

老闆設計讓饕客可以自行炒製麻油雞,這手法十分吸引客人。在炒製過程中麻油香氣一直飄出來,加上同桌好友一起炒一起笑鬧,用餐氣氛非常歡樂,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此過程傳遞家鄉特產麻油的食材知識同時行銷家鄉特色。於是短短幾年,穀倉餐廳已經成為西港排隊名店,吸引許多城市人特別前來。


善化廳舍餐廳牆壁上16個頭像,每個都有故事與來歷。(圖/陳志東攝)

透過這個穀倉餐廳,還有在地阿農兄與社區夥伴合作的藺草工坊,再加上在地松林國小的食農教育、西港農會的推廣、地方許多人士與政府共同努力,加上台灣食安問題風波帶動食用油消費觀的改變,現在西港胡麻種植面積400多公頃,是台灣排名第一的胡麻產地。


善化廳舍餐廳價目表。(圖/陳志東攝)

今年初,李翰凭又標下善化糖廠裡的廢棄辦公廳舍,一個宛如廢墟的空間被他改造成「廳舍餐廳」。最有特色的是,他利用原本長了壁癌的混凝土牆壁敲敲打打,在牆上鑿出一顆又一顆這100多年來與台灣文學跟台灣糖業相關的人頭肖像,藝術之美讓人驚嘆。開幕不到半年,現在已經成台南最難訂餐廳之一,常常連平日中午都要排隊。


今年初,李翰凭又標下善化糖廠裡的廢棄辦公廳舍,一個宛如廢墟的空間被他改造成「廳舍餐廳」。(圖/陳志東攝)

比較感人的是,本來有些糖廠老員工在他們施工時每天充滿敵意來監視,等施工完成後,看到昔日辦公廳未脫離歷史原貌卻又風華再現,因此回家把珍藏了數十年的糖廠老電話及花瓶都搬來。糖廠老員工沒說要送,只說:「給你們擺,給你們擺,它們就是應該擺在這裡才對。」言談中滿是不捨與欣慰。


糖廠老員工在他們施工時每天充滿敵意來監視,等施工完成、看到昔日辦公廳未脫離歷史原貌卻又風華再現,因此回家把珍藏了數十年的糖廠老電話及花瓶都搬來,沒說要送,只說:「給你們擺,給你們擺,它們就是應該擺在這裡才對。」言談中滿是不捨與欣慰。(圖/陳志東攝)

下次去台南,不妨前往「穀倉餐廳」和「廳舍餐廳」,感受一下老時光與現代、藝術與美食、設計與日常所併發出的美好氛圍。

【本文經作者同意,自陳志東臉書轉載】

延伸閱讀:更多東南亞相關新聞,請看四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