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社會大眾分享飲食的智慧與知識,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於萬聖節到來前,在台北舉辦第21場良食脈動講座「親子『食』尚魔幻課」,邀請專家分享派對料理要角的「雞肉」、「起司」箇中奧秘,以及親子同歡製作派對料理訣竅。灃食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芳燕表示,灃食教育基金會公益性的持續舉辦良食脈動講座,讓飲食教育透過父母、老師的傳遞,扎根在孩子心中。現場有許多家長也帶著小朋友一起學習飲食知識,反應相當熱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雞肉目前是國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
▲雞肉目前是國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圖/主辦單位提供)

雞肉迷思大破解,更新知識放心吃

許多小朋友愛吃雞肉,但家長卻擔心雞肉吃多了會讓小孩過早發育?其實這是雞的莫須有罪名!灃食智庫-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張正明表示,過早發育並非因為雞肉直接引起,而是因為吃過多的炸雞、烤雞,而烤與炸都屬於高熱量的烹調方式,導致孩童過胖影響發育,因此選擇合適料理方式才是真正的關鍵。事實上,雞肉的優點是容易處理為低脂肉品,張正明表示:「只要把雞皮去掉之後,就去掉了雞肉95%的脂肪」,

而民眾吃烤雞、炸雞時,偶爾會發現雞骨處紅紅的,以為是雞肉沒熟?這其實是錯誤觀念!張正明解釋,肉雞品種是長肉量多,相較之下骨質生長較不緊實,烹煮時骨髓從骨質縫隙滲出,就會讓骨頭邊緣帶深紅血色,但其實肉已經熟了。雞肉是否煮熟,要以肉的顏色來判定,若沒熟則會呈現粉紅色,與熟肉色澤有很大差異。

豐富多元的起司,到底有什麼不同?

美味的起司種類十分多元,你是否了解其中差異?灃食智庫-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郭孟怡教授分享常見的起司種類,台灣常見的有在pizza上面拉絲的莫札瑞拉(mozzarella)起司、香氣濃厚的切達(Chedder)起司、常做成調味粉的帕馬森(Parmesan)起司、有特殊風味與藍綠色黴菌斑塊的藍紋(Blue)起司等。這些起司的製作過程、原料差異,讓起司本身的質地與風味產生了變化。那麼,不同的起司應該要怎麼食用呢?郭孟怡建議,先了解起司產地是如何運用這些起司,就能幫自己選出更能美味的品嚐方式。例如外面帶有白黴菌的布里(Brie)起司,即有許多人選擇直接食用,感受原始美味。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舉辦良食脈動食育講座,講座前與民眾進行小知識互動。
▲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舉辦良食脈動食育講座,講座前與民眾進行小知識互動。(圖/主辦單位提供)

用顏色與玩心,大小朋友ㄧ起攜手打造節慶歡樂派對

人們常說一道好菜要色香味俱全,「顏色」就是讓菜餚更加美味的關鍵!擅長料理創意創作的知名作家莊雅閔分享秘訣:「紅色是吸引食慾的顏色,做菜的時候一定要有一點紅色,不管是辣椒、甜椒或者是番茄,都會讓菜看起來更好吃。」

莊雅閔建議,在節慶的派對料理中善用節日的意象元素,先將派對的顏色、意象元素構思好,場景氛圍營造就會變得很簡單!例如萬聖節必有黃色南瓜,若利用深色,就能與黃色做出很好的搭配。有萬聖氣氛的巫婆手指餅乾,也能用雞柳製作,將雞柳醃漬後沾麵包粉油炸,配上番茄醬就非常有應景的感覺。

想要親子同樂製作派對料理,利用餅乾模具切割起司片,就能做出多樣化的裝飾,用食材如麵麵包、紅椒切割製作成可食的小碗、小杯,讓孩子們自己設計承裝的內容物如沙拉、佐料等,既簡單又充滿樂趣,用在派對上也非常好看。沒有刀工也沒有模具,那也沒關係!莊雅閔分享妝點料理的大絕招:「任何的食物只要點上眼睛,就會變得很可愛!如果家裡什麼模具都沒有,只要記得點上眼睛就好!」

整場良食脈動講座分享許多科學知識與料理小秘訣,讓現場的大小朋友們收穫滿滿、互動踴躍。灃食教育基金會持續推廣食飲食知識與教育,相關生活資訊也在粉絲專頁中,大家可以多加利用基金會所提供的豐富資源,讓生活更加健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