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吳姓患者10年前接受第五腰椎及第一薦椎融合手術,3年前再度接受第三四五腰椎融合手術,但是從1年前開始腰痛難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她形容「痛到沒辦法起床、眼淚直飆」,求診多位醫師,一年多來以藥物、復健及各式治療均無明顯改善,疼痛指數高達9分(總分10分),相當於生產疼痛,苦不堪言。
最後求診於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巫智穎,巫智穎憑著理學檢查和診斷性注射,診斷吳姓患者屬於骶薦髂關節疼痛,施以「微創水冷式射頻神經阻斷手術」治療,甩掉疼痛,疼痛指數從9分下降到1分,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神經外科醫師巫智穎以微創水冷式射頻神經阻斷手術治療,成功協助患擺脫骶薦髂關節疼痛。(圖/中醫大新竹附醫提供)
巫智穎醫師表示,薦髂關節位在薦椎(尾椎骨)與腸髂骨(骨盆)的交界處,作用是承重與吸震,對活動及步行過程中上半身與下肢壓力的分散;「薦髂關節」所以會發生病變或失能,可能原因是曾經受傷、長期姿勢不良、懷孕、做過胸腰椎融合手術,或其它不明原因,讓薦髂關節失去支撐身體功能。
臨床上,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不容易診斷,必須仰賴詳細的病史詢問和理學檢查,一旦高度懷疑是薦髂疼痛症候群時,可施行診斷性注射神經止痛術來確立診斷,之後可再施行「微創水冷式射頻神經阻斷手術治療」以達到長期效果。
「微創水冷式射頻神經阻斷手術治療」只要局部麻醉,安全,不出血、不需住院,此技術只把骶薦骼關節的感覺神經的傳送功能阻斷,患處的運動神經則完全不受影響。當症狀緩解後,還需要鍛鍊核心肌群還有臀腰肌肉,以免再度復發。另外必須維持良好的坐站姿,避免長時間翹二郎腿或單腳站立,若有扁平足或長短腳也需要積極矯正,才能預防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巫智穎醫師表示,薦髂關節位在薦椎(尾椎骨)與腸髂骨(骨盆)的交界處,作用是承重與吸震,對活動及步行過程中上半身與下肢壓力的分散;「薦髂關節」所以會發生病變或失能,可能原因是曾經受傷、長期姿勢不良、懷孕、做過胸腰椎融合手術,或其它不明原因,讓薦髂關節失去支撐身體功能。
臨床上,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不容易診斷,必須仰賴詳細的病史詢問和理學檢查,一旦高度懷疑是薦髂疼痛症候群時,可施行診斷性注射神經止痛術來確立診斷,之後可再施行「微創水冷式射頻神經阻斷手術治療」以達到長期效果。
「微創水冷式射頻神經阻斷手術治療」只要局部麻醉,安全,不出血、不需住院,此技術只把骶薦骼關節的感覺神經的傳送功能阻斷,患處的運動神經則完全不受影響。當症狀緩解後,還需要鍛鍊核心肌群還有臀腰肌肉,以免再度復發。另外必須維持良好的坐站姿,避免長時間翹二郎腿或單腳站立,若有扁平足或長短腳也需要積極矯正,才能預防薦髂關節疼痛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