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體」一詞盛行於台灣網路圈,起源於台灣名媛「李晶晶」某次媒體專訪內容,該詞指一種以中文為主,同時交雜英文單字的說話方式。近期因高雄市長韓國瑜於美國商會時的演說,又再度引發討論;時常分享英文實用教學的台灣知名YouTuber「阿滴英文」,解析兩大點「晶晶體」為什麼會讓人討厭的原因,也整理三大「如何中英交雜說話,而不被討厭的安全指南」。
影片中阿滴表示「什麼樣的中英交雜不太OK,什麼樣的中英交雜是很自然又可以被接受?」阿滴認為,如果今天要說的單字已有一個非常明顯、明確的中文可以表達該詞彙,那就不應該用英文講,否則就會變成大家有所詬病的「晶晶體」。
▲ 阿滴認為若已經有明確的中文字詞可以使用,卻以英文呈現,可能會讓人覺得有些刻意、不自然。(圖/阿滴英文 授權)
他以韓國瑜市長在商會時演講的句子為例,像是「member、tuition、fee、big boss」等詞彙,這些單字都有明確的中文詞彙可對照,所以才會造成大家會覺得有點刻意,甚至是有點不專業的感覺,阿滴也提出第二點,韓市長演講內容中,有些已經把中文講出來、又再講一次英文,則更是不必要的方式。
那什麼時候使用中英交雜是自然的呢?阿滴整理兩百位朋友留言,歸納出三大特點:
1.專有名詞:
影片中舉例談到可能是品牌、服務名稱等,如iPhone、Starbucks、Nike。阿滴並以反例舉證,若今天這些品牌名不以英文來說明,反而會覺得有點怪怪的:「欸!待會我要去搭"優步(Uber)"」、「我們不是說好在家裡看"網飛(Netflix)"嗎?」
2.外來語:
當英文原文轉譯至中文時,沒有一個較為直接的中文對照,大多數人都會直接沿用英文單詞,例如:Email、App、Logo等。
3.某圈慣用語:
阿滴在影片中舉例說明「遊戲圈」、「工程師圈」、「外商圈」常用的專業術語,如:遊戲圈的 carry、buff,以及工程師圈 UI/UX 等。阿滴也提到外商圈是最常使用中英交雜的人,使用的英文若放在一般日常對話之中,雖然會引起一些側目,但在外商圈職場上卻是習以為常。
▲ 阿滴舉出例外,台灣人常使用的中英交雜,雖無法歸納到哪一種類別,台灣人卻覺得自然的說法。(圖/阿滴英文 授權)
最後他補充舉例一個「台灣人特別喜歡使用的中英交雜」,例如:不care、size不合、行程delay、給我menu,明明都有明確的中文單字可使用,但大多台灣人都常以這種方式表達。
影片釋出後獲得許多迴響,網友們也都表示贊同:「簡單來說就是生活文化差異...」、「像是也有人很喜歡講maybe是怎樣怎樣的,這種其實也不會覺得怪到哪裡去」、「我可以體會阿滴說的,我住日本的時候,我中文也變很爛,真的有些詞是我想不到,先用日文代替的,因為腦子會先閃過那些外語詞彙,不是故意的。」(影音編輯:謝美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以韓國瑜市長在商會時演講的句子為例,像是「member、tuition、fee、big boss」等詞彙,這些單字都有明確的中文詞彙可對照,所以才會造成大家會覺得有點刻意,甚至是有點不專業的感覺,阿滴也提出第二點,韓市長演講內容中,有些已經把中文講出來、又再講一次英文,則更是不必要的方式。
那什麼時候使用中英交雜是自然的呢?阿滴整理兩百位朋友留言,歸納出三大特點:
1.專有名詞:
影片中舉例談到可能是品牌、服務名稱等,如iPhone、Starbucks、Nike。阿滴並以反例舉證,若今天這些品牌名不以英文來說明,反而會覺得有點怪怪的:「欸!待會我要去搭"優步(Uber)"」、「我們不是說好在家裡看"網飛(Netflix)"嗎?」
2.外來語:
當英文原文轉譯至中文時,沒有一個較為直接的中文對照,大多數人都會直接沿用英文單詞,例如:Email、App、Logo等。
3.某圈慣用語:
阿滴在影片中舉例說明「遊戲圈」、「工程師圈」、「外商圈」常用的專業術語,如:遊戲圈的 carry、buff,以及工程師圈 UI/UX 等。阿滴也提到外商圈是最常使用中英交雜的人,使用的英文若放在一般日常對話之中,雖然會引起一些側目,但在外商圈職場上卻是習以為常。
最後他補充舉例一個「台灣人特別喜歡使用的中英交雜」,例如:不care、size不合、行程delay、給我menu,明明都有明確的中文單字可使用,但大多台灣人都常以這種方式表達。
影片釋出後獲得許多迴響,網友們也都表示贊同:「簡單來說就是生活文化差異...」、「像是也有人很喜歡講maybe是怎樣怎樣的,這種其實也不會覺得怪到哪裡去」、「我可以體會阿滴說的,我住日本的時候,我中文也變很爛,真的有些詞是我想不到,先用日文代替的,因為腦子會先閃過那些外語詞彙,不是故意的。」(影音編輯:謝美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