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談起「妖怪」,有些人認為是無稽之談、有些人則抱持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有人閉口不言、有人則是津津樂道。
到底我們與妖怪的距離多遠呢?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的瀟湘神表示,其實妖怪很貼近我們的日常,甚至在台灣習俗裡形成「禁忌」,支配著人們的言行舉止及思考模式。
以下用五個台灣妖怪小故事,介紹妖異所富含的社會性功能:
1. 椅仔姑(解惑功能)
傳說,椅仔姑出生不久,父母雙亡,被認為是剋星,不討人喜歡。嫂嫂甚至對她很不友善,常指使她做家務,不開心的時候,就拿她出氣。最後,年僅五、六歲的椅仔姑,受盡虐待而死,嫂嫂怕東窗事發將她埋在豬舍,因為死的時候坐在廚房的竹椅上所以被稱為「椅仔姑」。
故事演變至今,成為一種遊戲性質的占卜。年輕女孩會在中秋節晚上,準備竹椅、紅布巾,還有一些供品,例如:胭脂、髮簪、香花、水果、剪刀、尺等。兩女扶住四個椅腳,一女開始唸咒,就可以問事,椅子會以晃動的方式回應。
「椅仔姑」成為替人解開疑惑的指引者,這類占卜遊戲就像碟仙、筆仙,當人們需要指點迷津時,它們也提供這項功能。
椅仔姑「由奇異果文創提供,《唯妖論》插圖」
2. 樹靈(庇佑功能)
民間習俗相信,年紀越大的樹木越有靈性。「老樹」時常成為人民信仰的對象之一。台中大里茄苳樹王公,被當地居民視為神樹,據說嘉慶君遊臺灣時經過這棵大樹,被盜賊襲擊,突然出現一名紅衣武士,從茄苳樹上出現擊退這幫惡賊。紅衣武士被認為是茄苳樹的化身,所以被敕封為「樹王公」。
至今,樹王公與地方廟宇一齊受香火祭拜,有信徒半夜至此詢問明牌,也有幼童認樹王公為養父,庇佑孩童平安成長。
樹靈「由奇異果文創提供,《唯妖論》插圖」
3. 番婆鬼(緩解功能)
在南投平埔族噶哈巫人部落裡,曾經流傳一個古老職業「番婆鬼」,也是所謂的女巫。她們練一種巫術叫「散毛法」透過吃孩子的心肝提升功力,當小孩留下黑掌印時代表心肝已被偷走。番婆鬼會用芭蕉葉作翅膀,也能透過貓眼夜視,甚至有人說番婆鬼喜歡吃魚,會用法術將族人捕的魚變成石頭。
過去,醫療照護不普及,孩子養育過程中可能因此夭折,為了緩解父母悲痛與罪惡,民間傳說會將小孩死亡的原因歸咎在妖怪現象,而番婆鬼或許就是其中之一。
番婆鬼「由奇異果文創提供,《唯妖論》插圖」
4. 虎姑婆(威脅功能)
虎姑婆在台灣流傳很多版本的民間故事,內容大致相似。村莊裡住著一對姊妹,有天父母外出,自稱姑婆的人來到家裡作客。那天夜裡,姊姊聽到咀嚼的聲音,看見老虎精化身的姑婆吃了妹妹,她故作鎮定,燒了一鍋熱水燙死虎姑婆。
虎姑婆的故事,主要是威嚇孩子單獨在家不要輕易讓陌生人進門。後來,甚至有虎姑婆童謠出現,「虎姑婆別咬我,乖乖的孩子睡著了。」無論是民間故事還是歌謠,對小孩都有威脅警示的作用。
虎姑婆「由奇異果文創提供,《唯妖論》插圖」
5. 燈猴(提醒功能)
在沒有電燈的年代,燈猴是人們依賴的照明工具。傳說,每到歲末,人們會開始祭拜酬謝神明,某一年忙碌中卻忘了祭祀燈猴,使祂相當不悅。於是,燈猴向玉皇大帝告狀,表示人類作惡多端。玉皇大帝震怒決定在除夕,將台灣島沉入海底。後來,眾神明紛紛勸阻求情下,玉皇大帝才收回旨意,免於災禍。
從此以後,除夕夜燒舊燈猴,換新燈猴,成為民間傳統。不過,電器普及的現今社會,燈猴傳說也越來越少。也許燈猴的出現,是為了提醒人們小心家中火燭,每年汰換降低失火風險。
燈猴「由奇異果文創提供,《唯妖論》插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下用五個台灣妖怪小故事,介紹妖異所富含的社會性功能:
1. 椅仔姑(解惑功能)
傳說,椅仔姑出生不久,父母雙亡,被認為是剋星,不討人喜歡。嫂嫂甚至對她很不友善,常指使她做家務,不開心的時候,就拿她出氣。最後,年僅五、六歲的椅仔姑,受盡虐待而死,嫂嫂怕東窗事發將她埋在豬舍,因為死的時候坐在廚房的竹椅上所以被稱為「椅仔姑」。
故事演變至今,成為一種遊戲性質的占卜。年輕女孩會在中秋節晚上,準備竹椅、紅布巾,還有一些供品,例如:胭脂、髮簪、香花、水果、剪刀、尺等。兩女扶住四個椅腳,一女開始唸咒,就可以問事,椅子會以晃動的方式回應。
「椅仔姑」成為替人解開疑惑的指引者,這類占卜遊戲就像碟仙、筆仙,當人們需要指點迷津時,它們也提供這項功能。
2. 樹靈(庇佑功能)
民間習俗相信,年紀越大的樹木越有靈性。「老樹」時常成為人民信仰的對象之一。台中大里茄苳樹王公,被當地居民視為神樹,據說嘉慶君遊臺灣時經過這棵大樹,被盜賊襲擊,突然出現一名紅衣武士,從茄苳樹上出現擊退這幫惡賊。紅衣武士被認為是茄苳樹的化身,所以被敕封為「樹王公」。
至今,樹王公與地方廟宇一齊受香火祭拜,有信徒半夜至此詢問明牌,也有幼童認樹王公為養父,庇佑孩童平安成長。
3. 番婆鬼(緩解功能)
在南投平埔族噶哈巫人部落裡,曾經流傳一個古老職業「番婆鬼」,也是所謂的女巫。她們練一種巫術叫「散毛法」透過吃孩子的心肝提升功力,當小孩留下黑掌印時代表心肝已被偷走。番婆鬼會用芭蕉葉作翅膀,也能透過貓眼夜視,甚至有人說番婆鬼喜歡吃魚,會用法術將族人捕的魚變成石頭。
過去,醫療照護不普及,孩子養育過程中可能因此夭折,為了緩解父母悲痛與罪惡,民間傳說會將小孩死亡的原因歸咎在妖怪現象,而番婆鬼或許就是其中之一。
4. 虎姑婆(威脅功能)
虎姑婆在台灣流傳很多版本的民間故事,內容大致相似。村莊裡住著一對姊妹,有天父母外出,自稱姑婆的人來到家裡作客。那天夜裡,姊姊聽到咀嚼的聲音,看見老虎精化身的姑婆吃了妹妹,她故作鎮定,燒了一鍋熱水燙死虎姑婆。
虎姑婆的故事,主要是威嚇孩子單獨在家不要輕易讓陌生人進門。後來,甚至有虎姑婆童謠出現,「虎姑婆別咬我,乖乖的孩子睡著了。」無論是民間故事還是歌謠,對小孩都有威脅警示的作用。
5. 燈猴(提醒功能)
在沒有電燈的年代,燈猴是人們依賴的照明工具。傳說,每到歲末,人們會開始祭拜酬謝神明,某一年忙碌中卻忘了祭祀燈猴,使祂相當不悅。於是,燈猴向玉皇大帝告狀,表示人類作惡多端。玉皇大帝震怒決定在除夕,將台灣島沉入海底。後來,眾神明紛紛勸阻求情下,玉皇大帝才收回旨意,免於災禍。
從此以後,除夕夜燒舊燈猴,換新燈猴,成為民間傳統。不過,電器普及的現今社會,燈猴傳說也越來越少。也許燈猴的出現,是為了提醒人們小心家中火燭,每年汰換降低失火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