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二林鎮廣興國小利用暑假開辦「夏日樂學」相關課程學習,讓社區人士和學生混齡共學二林失傳50年的「錢龍車鼓陣」,前年教學重視身段和唱曲,今年則加入二胡國樂後場,讓「錢龍車鼓陣」更加完備。
▲二林鎮廣興國小開辦「夏日樂學」,社區人士和學生混齡學習二林失傳50年的「錢龍車鼓陣」。(圖/記者陳雅芳攝,2019.08.19)
19日廣興國小師生及社區人士近30人,一起把學習成果帶到二林鎮仁和宮媽祖廟前表演,除了敬神、恢復車鼓陣的文化意義外,也希望喚起二林人對錢龍車鼓陣的歷史記憶。
▲廣興國小師生及社區人士近30人,一起把學習成果帶到二林鎮仁和宮媽祖廟前表演。(圖/記者陳雅芳攝,2019.08.19)
學生說,今年學習車鼓陣的學生暴增,我們可以穿古裝、用錢龍棍、再學習二胡,讓整個表現的前場和後場都更完備。
▲二林鎮廣興國小開辦的「錢龍車鼓陣」,今年則加入二胡國樂後場,讓「錢龍車鼓陣」更加完備。(圖/記者陳雅芳攝,2019.08.19)
整合教育部「夏日樂學」及各項民間計畫,校方和社區透過計畫旨在復育消失50年的「錢龍七響車鼓陣」,是台灣車鼓小戲文化中專屬於彰化、雲林地區的「特有種」,彰化、雲林地區也都不用「錢龍棍(錢鈴ㄚ),改用嘉南嘉屏地區手持「敲ㄚ」表演模式。
廣興校長吳寶嘉說,車鼓陣已是學校校訂課程的一部份,課程發展時除了借助高雄林園國小林宣佑老師協助外,縣內文化工作者楊玉如(田調和影像記錄)和黃綺玲(二胡國樂後場)老師也一起協力,廣興國小不只仰賴外部專家,校內老師和社區也一起參與學習,並協助做影像記錄以利傳承。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林鎮廣興國小開辦「夏日樂學」,社區人士和學生混齡學習二林失傳50年的「錢龍車鼓陣」。(圖/記者陳雅芳攝,2019.08.19)
19日廣興國小師生及社區人士近30人,一起把學習成果帶到二林鎮仁和宮媽祖廟前表演,除了敬神、恢復車鼓陣的文化意義外,也希望喚起二林人對錢龍車鼓陣的歷史記憶。
▲廣興國小師生及社區人士近30人,一起把學習成果帶到二林鎮仁和宮媽祖廟前表演。(圖/記者陳雅芳攝,2019.08.19)
學生說,今年學習車鼓陣的學生暴增,我們可以穿古裝、用錢龍棍、再學習二胡,讓整個表現的前場和後場都更完備。
▲二林鎮廣興國小開辦的「錢龍車鼓陣」,今年則加入二胡國樂後場,讓「錢龍車鼓陣」更加完備。(圖/記者陳雅芳攝,2019.08.19)
整合教育部「夏日樂學」及各項民間計畫,校方和社區透過計畫旨在復育消失50年的「錢龍七響車鼓陣」,是台灣車鼓小戲文化中專屬於彰化、雲林地區的「特有種」,彰化、雲林地區也都不用「錢龍棍(錢鈴ㄚ),改用嘉南嘉屏地區手持「敲ㄚ」表演模式。
廣興校長吳寶嘉說,車鼓陣已是學校校訂課程的一部份,課程發展時除了借助高雄林園國小林宣佑老師協助外,縣內文化工作者楊玉如(田調和影像記錄)和黃綺玲(二胡國樂後場)老師也一起協力,廣興國小不只仰賴外部專家,校內老師和社區也一起參與學習,並協助做影像記錄以利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