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丟棄廢玻璃是相當容易的一件事,但對回收業者而言,並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因為回收玻璃的前端處理很麻煩,不只要把玻璃瓶上的標籤撕除,還要清理瓶內的殘渣。且回收廢玻璃的價格又低,因此許多業者都不願意做回收玻璃的工作。但這樣困難的工作,春池玻璃卻願意做下去,他們將廢棄玻璃轉化成藝術品,像是玻璃製的實心動物、水果和燈泡。希望讓社會大眾重新看見廢棄玻璃的價值。
白手起家 讓廢棄玻璃變成藝術品
成立於一九八一年的春池玻璃,是由創辦人吳春池白手起家所打造的。當時國小畢業的他,因為家境困頓而無法好好升學,一畢業就去當學徒,學習玻璃技術。而真正讓他踏上回收玻璃這條道路是在他退伍後,發現台灣在製造大量玻璃製品的同時,也產生了無止盡的玻璃廢棄物,於是他開始去思考該如何改變這樣破壞環境的情況。他憑藉著自己當學徒的經驗觀察廢棄玻璃的價值,開始到處蒐集廢玻璃並將它重新再製成家用品,像是玻璃杯。而隨著事業規模越來越大,吳春池成立了「春池玻璃實業有限公司」,將回收玻璃這項產業企業化。
春池玻璃工廠原本只是一個單純的玻璃工廠,主要將廢棄玻璃再製成家用品。隨著工廠的規模逐漸擴大,且工廠內的玻璃師傅又擁有豐富的工藝及設計想法,吳春池決定創立觀光工廠,讓玻璃師傅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創造玻璃藝術品,像是在玻璃杯的外型做改變,設計三角錐的玻璃杯,或是有加上上色花紋的玻璃杯等等。
除此之外,吳春池也希望年輕人在親眼看見師傅製作玻璃的過程後,會對這個產業產生興趣,並投入其中成為工藝師或玻璃藝術家。春池玻璃工廠的經理鄭振仕表示,觀光工廠成立了八年,就有好幾位年輕人加入了玻璃產業學習玻璃工藝,希望透過春池的付出,讓廢玻璃轉化成更好的藝術品或家用品,甚至套用到建材上。
步步艱辛 從蒐集玻璃到成品的再製過程
將回收廢玻璃再製成玻璃製品的簡要流程圖。 (初聲_邵曉潔製圖)
如何把廢玻璃轉化成新的玻璃製品或藝術品?首先第一步是蒐集清潔隊所回收的廢棄玻璃,或是蒐集玻璃生產廠的玻璃不良品、邊角料。再來要為廢棄玻璃分類分色,並利用機器破碎和篩分使他們都變成粉狀,此時的玻璃粉就成了再生原料。接著丟進窯爐裡加熱,待它們融化後,玻璃師傅就可以將它塑形,再製成器皿或藝術品。最後再將塑形完的玻璃「退火」,也就是把成品放入退火爐中降溫,以防玻璃在室溫下因熱漲冷縮而膨脹爆炸。
師傅們正在製作玻璃吸管。 (初聲_林品妤攝)
除了基本的再製過程,很多玻璃製品也需要「上色」來增添美感。春池玻璃觀光工廠導覽鄭祐晟表示,玻璃的上色需要透過「金屬元素」來完成,不同的金屬元素能呈現不同的色彩,例如元素鈷是藍色的、銅跟金可以呈現橘色或黃色等等。此外,廢棄玻璃除了做成藝術品及家用品外,還可以用在柏油路和人行道上。鄭佑晟說,玻璃用在柏油路上,第一是能夠增加亮度,因為碎玻璃會反光;第二是可以讓柏油路更加堅固,因為玻璃有一定的硬度;最後是可以減少水泥的用量。運用廢玻璃除了能提升廢棄物的價值,還能降低對地球的傷害。
春池玻璃師傅鄭建平在工廠工作了二十幾年,他說很喜歡透過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玻璃藝術品,除了在玻璃家用品的外型上做改變,師傅也會做玻璃製的動物或是水果,像是玻璃兔子、貓頭鷹,和象徵吉祥的柿子等等。由玻璃打造的藝術品可以有多種形態,有些作品是將玻璃作為表面上圖案的原料,而有些是用其他方式增添作品外表的圖案。舉例來說,前者的作品是運用破碎的玻璃粉加入玻璃藝術品的內層,增添作品在視覺上有顆粒感的效果;後者是將印花圖案經高溫處理後附著在玻璃製品上,形成師傅們所說的「烤花」。
循環經濟 將玻璃融入大眾生活當中
為了補足循環經濟系統中的不足,春池玻璃打算與政府和民間單位合作,運用物聯網的概念推動「S計畫」,讓民眾自發性的回收物品。首先他們與新竹市的全聯合作,在二?一八年試辦了「無人回收機」的活動,得到廣大迴響。不管是塑膠、鐵鋁罐、玻璃瓶等等,都可以丟入無人回收機當中。鄭仕振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創造出回收是一場遊戲的概念。透過手機APP的應用,當民眾丟一個回收物進去無人機之後,它會轉化成寶石輸入至使用者手機內,使用者就能拿寶石去兌換全聯的禮券或是春池玻璃的產品。在未來春池打算擴增七至十個駐點擺放無人回收機,讓民眾覺得回收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進而增加大眾回收率。
除了將廢玻璃轉化為新的產品之外,春池玻璃也希望提高民眾對玻璃的使用率,因為玻璃是種可以百分之百再利用的材質,當我們生活中使用的玻璃越多,就能降低對其他一次性產品的使用量。於是春池玻璃展開了「W春池計畫」,這個計畫結合了玻璃工藝、設計與環保議題,利用廢棄玻璃,再造出創新且符合生活需求的玻璃用品,像是環保玻璃吸管,讓大眾在喝水的同時,也能帶動資源的永續循環。
除了在嘖嘖平台上進行群眾募資以外,W春池計畫也和不同領域的產業跨界合作,將玻璃推廣到更多地方,像是紐西蘭品牌Antipodes和國際品牌Aveda都與春池玻璃工廠合作,將轉化的玻璃材質作為販售產品的瓶罐、推廣環保吸管。春池玻璃認為,當民眾親自使用這些玻璃製品時,才能真正理解「玻璃循環生命」的意義,為回收玻璃創造新的價值,讓整個社會呈現正向循環。
採訪側記
玻璃產品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日常用品,從窗戶到杯子,我們每天都在用玻璃,但卻也很少,甚至從來都沒有看過製作玻璃的過程。那天在觀光工廠是我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觀看玻璃再製的過程。師傅們剛好在做玻璃製的環保吸管,看著他們將還沒塑型的玻璃,被一根鐵棒拉得很長,再用工具敲碎成一根一根吸管的長度,那些平常被我們丟掉的廢棄玻璃竟然就這樣回收再製成新的商品,甚至是藝術品,令人感到奇妙。透過這次採訪,讓我們對玻璃大大改觀,原來玻璃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也可以使用在建材上,為地球降低許多負擔。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成立於一九八一年的春池玻璃,是由創辦人吳春池白手起家所打造的。當時國小畢業的他,因為家境困頓而無法好好升學,一畢業就去當學徒,學習玻璃技術。而真正讓他踏上回收玻璃這條道路是在他退伍後,發現台灣在製造大量玻璃製品的同時,也產生了無止盡的玻璃廢棄物,於是他開始去思考該如何改變這樣破壞環境的情況。他憑藉著自己當學徒的經驗觀察廢棄玻璃的價值,開始到處蒐集廢玻璃並將它重新再製成家用品,像是玻璃杯。而隨著事業規模越來越大,吳春池成立了「春池玻璃實業有限公司」,將回收玻璃這項產業企業化。
春池玻璃工廠原本只是一個單純的玻璃工廠,主要將廢棄玻璃再製成家用品。隨著工廠的規模逐漸擴大,且工廠內的玻璃師傅又擁有豐富的工藝及設計想法,吳春池決定創立觀光工廠,讓玻璃師傅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創造玻璃藝術品,像是在玻璃杯的外型做改變,設計三角錐的玻璃杯,或是有加上上色花紋的玻璃杯等等。
除此之外,吳春池也希望年輕人在親眼看見師傅製作玻璃的過程後,會對這個產業產生興趣,並投入其中成為工藝師或玻璃藝術家。春池玻璃工廠的經理鄭振仕表示,觀光工廠成立了八年,就有好幾位年輕人加入了玻璃產業學習玻璃工藝,希望透過春池的付出,讓廢玻璃轉化成更好的藝術品或家用品,甚至套用到建材上。
步步艱辛 從蒐集玻璃到成品的再製過程
如何把廢玻璃轉化成新的玻璃製品或藝術品?首先第一步是蒐集清潔隊所回收的廢棄玻璃,或是蒐集玻璃生產廠的玻璃不良品、邊角料。再來要為廢棄玻璃分類分色,並利用機器破碎和篩分使他們都變成粉狀,此時的玻璃粉就成了再生原料。接著丟進窯爐裡加熱,待它們融化後,玻璃師傅就可以將它塑形,再製成器皿或藝術品。最後再將塑形完的玻璃「退火」,也就是把成品放入退火爐中降溫,以防玻璃在室溫下因熱漲冷縮而膨脹爆炸。
除了基本的再製過程,很多玻璃製品也需要「上色」來增添美感。春池玻璃觀光工廠導覽鄭祐晟表示,玻璃的上色需要透過「金屬元素」來完成,不同的金屬元素能呈現不同的色彩,例如元素鈷是藍色的、銅跟金可以呈現橘色或黃色等等。此外,廢棄玻璃除了做成藝術品及家用品外,還可以用在柏油路和人行道上。鄭佑晟說,玻璃用在柏油路上,第一是能夠增加亮度,因為碎玻璃會反光;第二是可以讓柏油路更加堅固,因為玻璃有一定的硬度;最後是可以減少水泥的用量。運用廢玻璃除了能提升廢棄物的價值,還能降低對地球的傷害。
春池玻璃師傅鄭建平在工廠工作了二十幾年,他說很喜歡透過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玻璃藝術品,除了在玻璃家用品的外型上做改變,師傅也會做玻璃製的動物或是水果,像是玻璃兔子、貓頭鷹,和象徵吉祥的柿子等等。由玻璃打造的藝術品可以有多種形態,有些作品是將玻璃作為表面上圖案的原料,而有些是用其他方式增添作品外表的圖案。舉例來說,前者的作品是運用破碎的玻璃粉加入玻璃藝術品的內層,增添作品在視覺上有顆粒感的效果;後者是將印花圖案經高溫處理後附著在玻璃製品上,形成師傅們所說的「烤花」。
循環經濟 將玻璃融入大眾生活當中
為了補足循環經濟系統中的不足,春池玻璃打算與政府和民間單位合作,運用物聯網的概念推動「S計畫」,讓民眾自發性的回收物品。首先他們與新竹市的全聯合作,在二?一八年試辦了「無人回收機」的活動,得到廣大迴響。不管是塑膠、鐵鋁罐、玻璃瓶等等,都可以丟入無人回收機當中。鄭仕振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創造出回收是一場遊戲的概念。透過手機APP的應用,當民眾丟一個回收物進去無人機之後,它會轉化成寶石輸入至使用者手機內,使用者就能拿寶石去兌換全聯的禮券或是春池玻璃的產品。在未來春池打算擴增七至十個駐點擺放無人回收機,讓民眾覺得回收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進而增加大眾回收率。
除了將廢玻璃轉化為新的產品之外,春池玻璃也希望提高民眾對玻璃的使用率,因為玻璃是種可以百分之百再利用的材質,當我們生活中使用的玻璃越多,就能降低對其他一次性產品的使用量。於是春池玻璃展開了「W春池計畫」,這個計畫結合了玻璃工藝、設計與環保議題,利用廢棄玻璃,再造出創新且符合生活需求的玻璃用品,像是環保玻璃吸管,讓大眾在喝水的同時,也能帶動資源的永續循環。
除了在嘖嘖平台上進行群眾募資以外,W春池計畫也和不同領域的產業跨界合作,將玻璃推廣到更多地方,像是紐西蘭品牌Antipodes和國際品牌Aveda都與春池玻璃工廠合作,將轉化的玻璃材質作為販售產品的瓶罐、推廣環保吸管。春池玻璃認為,當民眾親自使用這些玻璃製品時,才能真正理解「玻璃循環生命」的意義,為回收玻璃創造新的價值,讓整個社會呈現正向循環。
採訪側記
玻璃產品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日常用品,從窗戶到杯子,我們每天都在用玻璃,但卻也很少,甚至從來都沒有看過製作玻璃的過程。那天在觀光工廠是我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觀看玻璃再製的過程。師傅們剛好在做玻璃製的環保吸管,看著他們將還沒塑型的玻璃,被一根鐵棒拉得很長,再用工具敲碎成一根一根吸管的長度,那些平常被我們丟掉的廢棄玻璃竟然就這樣回收再製成新的商品,甚至是藝術品,令人感到奇妙。透過這次採訪,讓我們對玻璃大大改觀,原來玻璃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也可以使用在建材上,為地球降低許多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