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59歲周女士,年輕走路經常感到雙腿無力、搖搖晃晃,總被笑說「像素還真走路」,長久下來造成腰部、鼠蹊、膝蓋不適,去年雙腿更是開始疼痛,導致無法久走,間接影響到工作表現,就醫檢查確診為「兩側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併嚴重髖關節炎」,經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症狀大幅緩解。醫師表示,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可透過全身檢查、超音波,或是觀察孩子的走路方式提早發現。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收治該患者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任唐國民表示,患者曾試著以藥物、按摩、拉筋、整脊、推拿等治療改善不適症狀,但效果相當有限,令她十分苦惱,自從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後,走路不再疼痛,也比之前更有力,後續積極透過復健加強下肢肌力,預計數週內能回到工作崗位,但每人狀況不同,需視情況而定。

唐國民指出,「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是因患者於嬰幼兒時期髖臼發育不正常,導致髖關節解剖位置結構性異常,通常嬰兒出生三個月內,可透過全身檢查、超音波檢查等方式發現問題,而開始走路的孩子,可觀察其是否跛行(單側脫臼),或走路如鴨子一般搖晃(雙側脫臼)而提早發現症狀。

唐國民說,若未能早期接受治療,成年後容易造成嚴重的髖關節炎,需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此手術得切除損壞的關節和股骨頭,再安裝人工髖關節,若想達到較佳預後,得靠有經驗的醫師執行。

唐國民提醒,人工髖關節再置換的困難度,遠比第一次手術高,為降低關節再置換的機率,建議患者術後應控制體重,以減緩關節勞損,並適度的運動,可訓練肌力、提升骨密度,減輕關節磨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