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台灣自由行發布禁令,媒體預估來台遊客一年將銳減70萬人,甚至傳出團客也要9月砍半,12月全面禁止。中國此時出招的企圖非常明顯,就是想激化經濟選民往中國靠攏,藉此影響2020大選。
關鍵的問題是,中國這招還有用嗎?台灣該怎麼因應?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破解雙重盲點。
第一個是中國的盲點。中國誤以為此招一出,台灣人會陷入愁雲慘霧,沒想到許多台灣人卻額首稱慶,激化效果恐怕非常有限。
為什麼這次中國會失算,除了「不放中客來」根本不是新招,台灣人2016年早就領教,多少產生了些抗體,衝擊當然遞減。另一個原因是中國旅客的形象實在欠佳,許多人甚至把「中國遊客不來」視為觀光環境的改善,還有香港藝人直接號召「是時候去台灣了!」觀光衝擊將遠不如中國預期得大,是肯定的。
第二個是台灣的盲點。雖然對中客不能來,網路是一片歡欣鼓舞,容易讓人誤以為大家都這樣想,卻忽略了仍有業者會直接受害,這股怨氣同樣會讓中國部分操作成功。無論是站在產業的角度,還是2020不讓中國得逞,都應該正視這些業者的困境,提出治本的解方。
促進觀光產業升級,吸引全世界來台灣,降低對單一國家的依賴,是政府喊了好幾年的政策目標,目前的成效如何了?
根據觀光局統計,過去三年來台旅客人次新創新高,中國遊客佔比也從40%大幅下修。然而,2019年上半年中國旅客人次約167萬人,佔總來台遊客的28%,顯見佔比還是太高。
其次,有業者表示雖然整體旅客增加,多數仍停留在雙北。特別是民宿業者,對於自由行遊客的增減非常有感。
我們看到交通部祭出36億的秋冬補助,目的是用國旅來彌補中客的損失。這個政策雖然有助於維持量能,但對於「如何爭取更多國外遊客來台」及「如何讓遊客跨出雙北」,幫助恐怕有限。
其實,每一次的衝擊,就是每一次轉機。政策補助的目標,應該是鼓勵業者往產業升級的方向,一點一點地移動。但從過去的暖冬補助28億到現在的秋冬補助36億,如果缺乏鼓勵升級的誘因,恐原地踏步。
更具體來說,因應明年東京奧運的東亞旅遊熱潮,我們準備好了嗎?
參考週遭國家的成功經驗,要吸引觀光無非三個法寶:特色、便利及價格。所有的政策或補助,就應該朝這三個方向提供誘因,鼓勵業者開發特色旅遊,或者改善交通接駁及訂房系統,提高整體效率來降低成本,才能有效吸引其他國家遊客,並且引導到其他縣市一起受惠。
面對中國自由行禁令,無論是額手稱慶或低頭嘆氣的,都應該回頭思考透過具體政策來抓住升級機會,真正改善觀光業體質,才能有效降低中國所造成的政治風險,讓台灣業者不用再看中國臉色。
●作者:李兆立/時代力量發言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一個是中國的盲點。中國誤以為此招一出,台灣人會陷入愁雲慘霧,沒想到許多台灣人卻額首稱慶,激化效果恐怕非常有限。
為什麼這次中國會失算,除了「不放中客來」根本不是新招,台灣人2016年早就領教,多少產生了些抗體,衝擊當然遞減。另一個原因是中國旅客的形象實在欠佳,許多人甚至把「中國遊客不來」視為觀光環境的改善,還有香港藝人直接號召「是時候去台灣了!」觀光衝擊將遠不如中國預期得大,是肯定的。
第二個是台灣的盲點。雖然對中客不能來,網路是一片歡欣鼓舞,容易讓人誤以為大家都這樣想,卻忽略了仍有業者會直接受害,這股怨氣同樣會讓中國部分操作成功。無論是站在產業的角度,還是2020不讓中國得逞,都應該正視這些業者的困境,提出治本的解方。
促進觀光產業升級,吸引全世界來台灣,降低對單一國家的依賴,是政府喊了好幾年的政策目標,目前的成效如何了?
根據觀光局統計,過去三年來台旅客人次新創新高,中國遊客佔比也從40%大幅下修。然而,2019年上半年中國旅客人次約167萬人,佔總來台遊客的28%,顯見佔比還是太高。
其次,有業者表示雖然整體旅客增加,多數仍停留在雙北。特別是民宿業者,對於自由行遊客的增減非常有感。
我們看到交通部祭出36億的秋冬補助,目的是用國旅來彌補中客的損失。這個政策雖然有助於維持量能,但對於「如何爭取更多國外遊客來台」及「如何讓遊客跨出雙北」,幫助恐怕有限。
其實,每一次的衝擊,就是每一次轉機。政策補助的目標,應該是鼓勵業者往產業升級的方向,一點一點地移動。但從過去的暖冬補助28億到現在的秋冬補助36億,如果缺乏鼓勵升級的誘因,恐原地踏步。
更具體來說,因應明年東京奧運的東亞旅遊熱潮,我們準備好了嗎?
參考週遭國家的成功經驗,要吸引觀光無非三個法寶:特色、便利及價格。所有的政策或補助,就應該朝這三個方向提供誘因,鼓勵業者開發特色旅遊,或者改善交通接駁及訂房系統,提高整體效率來降低成本,才能有效吸引其他國家遊客,並且引導到其他縣市一起受惠。
面對中國自由行禁令,無論是額手稱慶或低頭嘆氣的,都應該回頭思考透過具體政策來抓住升級機會,真正改善觀光業體質,才能有效降低中國所造成的政治風險,讓台灣業者不用再看中國臉色。
●作者:李兆立/時代力量發言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