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時任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的柯文哲,對外宣布投入台北市長選戰,在民進黨的禮讓與支持下,以史上第二高票(僅輸給2002年的馬英九連任之戰)85萬票當選台北市長,自此之後也讓柯文哲走上政治這條不歸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柯文哲2014年選前之夜活動。(圖/翻攝柯文哲臉書)

柯文哲口無遮攔的個性、突兀卻讓人覺得有些搞笑的柯氏語錄,或是時常不經大腦的對外發言,與一般政治人物謹慎發言的個性大相徑庭,更讓外界覺得柯文哲「不是普通的政治人物」,也因此讓許多年輕人們,成為了柯文哲的死忠粉絲,更讓不常接觸政治的他們,因此開始關心政治。


▲台北市長柯文哲與柯粉們合照(圖/柯粉俱樂部提供)

不過上任後沒多久,柯文哲就與民進黨鬧翻,開始走起沒有民進黨幫助的路,沒有組織奧援、沒有政黨協助,2018九合一大選,柯文哲以3567票險勝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似乎也讓他意識到,僅單靠自己一人的政治光環,或許不足以維繫政治生命,培育有相同理念的政治工作者,或許才能讓自己的影響力發揮到最大?

台北市長柯文哲隨大甲媽祖繞境。( 圖 / 翻攝柯文哲臉書 )
▲台北市長柯文哲隨大甲媽祖繞境。( 圖 / 翻攝柯文哲臉書 )

選在8月6日生日這天,柯文哲即將宣布組織政黨,帶有致敬意味,政黨名稱與當初蔣渭水與其他先烈們組織的政黨「台灣民眾黨」同名。雖然消息走漏,讓組黨一事提前曝了光,不過這並不影響柯文哲組織政黨在選舉政界掀起的大波瀾。


▲柯文哲最大的挑戰,是組黨就要說清楚政黨路線,而這是一貫走投機路線的柯文哲最大罩門,也是他遲遲不敢決定要組黨的原因。(圖/NOWnews資料照)

蔣渭水過去一手皮箱一手舖蓋,就能到處宣傳自己的政治理念;柯文哲沒有政黨奧援,只有一群死忠柯粉,每逢週末假日就積極下鄉。而在日治時期的台灣,風雨飄渺的階段,蔣渭水與一群有志之士,成立了台灣民眾黨,成為台灣民主與文化改革的先鋒;而柯文哲,在藍綠政治惡鬥的無限循環下,看能不能拚出第三條路,為台灣政治開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