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次外部專案合作機會,讓科技業 PM 出身的李果翰,與工程師蘇冠緯成為好友。同樣喜愛籃球的兩人,時常一起約運動,一邊討論李果翰腦袋裡天馬行空的創業靈感。但他們沒料想到,閒聊了 100 個「無疾而終」的創業靈感,第 101 個想法竟然真的落地發芽。
2016 年 5 月兩人創業成立「捷思科技」,從自己最熟悉、最熱愛的籃球賽事為起點,著手開發一套賽事數據管理平台「Gohoops」。他們希望將數據的價值帶進每一個籃球場,不僅大幅提升紀錄的效率,更讓每位球員出手投籃、蓋鍋,都能被「即時記錄、即時上傳至雲端」,下場就能即時線上觀看。
這麼精緻的籃球數據服務,是傳統球場上從未發生過的事,但李果翰與蘇冠緯不但只花一年時間,就讓系統完整上線,2017 年起,捷思更與知名籃球賽事如臺北市松山盃及 HBL 高中籃球聯賽連續合作兩年。這一出手,讓他們兩人在籃球職業賽事圈裡闖出名號來。
▲放棄簡單的路徑、選擇更有成長空間的路,本來就不是輕鬆的決定。「但創業還是得分清楚,什麼選擇能讓你走更遠。」捷思創辦人蘇冠緯說|圖片來源:創夢市集
創一個籃球聯盟,讓所有人都成為行銷招牌
這項賽事數據平台的想法來自蘇冠緯政大 EMBA 的畢業論文,當時口試委員們一致鼓勵他實現這個模型,但他自己對於是否要創業仍抱持懷疑。真正讓他建立信心、下定決心的關鍵點,其實是李果翰一直在他身旁「敲鑼打鼓」。
「他啦!」蘇冠緯一邊指著身旁的李果翰,一面大笑說:「見面的時候問要不要創業,沒見面的時候也用訊息一直講、一直講!」蘇冠緯說,最後自己真的被說動了。
2016 年夏天他們兩人一面開發平台,一面思考該如何驗證產品。原先李果翰想從自己熟悉的業餘籃球聯盟推銷起,但在產品仍屬概念階段的情形下,說服對方採用的效果實在太差。有天他們兩人突發奇想:「要是我們自己創辦一個籃球聯盟呢?」
蘇冠緯與李果翰在 2016 年 7 月創立「PlayOne」籃球聯盟,直接讓參加的所有球員接觸平台,一面經營例賽、一面驗證平台功能,同時還能從此經營自己的人脈。
把握大型賽事契機,快速迭代產品
2016 年 9 月 PlayOne 開始對外舉辦例行賽,平台也因此有了亮相的機會。不僅賽前所有參與球隊可以從網站查看所有賽程時間及地點,比賽當天場邊也有聯盟的工作人員以 iPad 紀錄每個球員表現,比賽結束,所有人都能在網路上看到自己的表現數據。
▲比賽時,場邊將有專業人員即時紀錄球員表現,賽後所有球員都能在平台上即時觀看自己的表現數據|圖片來源:創夢市集
「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個籃球聯盟擁有這樣的數據展現力,也沒有任何球員曾『體驗』過如此專業的比賽。我們一下子把業餘籃球聯盟的經營條件拉到頂,就是想讓更多人知道,捷思可以讓籃球比賽不一樣。」李果翰說。
一年後,無論是聯盟或是平台服務,捷思都吸引了許多專業裁判及退役球員紛紛上門連結人脈,而就在這個時間點,擔任台北市松山盃的裁判前來詢問捷思,是否對經營松山盃的賽事數據有沒有興趣。
李果翰說,當時他們正在想要怎麼擴大比賽的規模,增加產品的穩定性時,松山盃的邀約就來臨。「在平台還不是最穩定的狀態時就答應松山盃,其實很厚臉皮,但機會來了你不能不把握。」
果然在 2017 年松山盃的比賽中,捷思發現平台許多執行漏洞,「畢竟松山盃的比賽節奏、強度都比業餘的聯盟還要快許多,輸入比賽細節時,系統已經跟不上。我們趁此改善平台,讓系統遇到高強度賽事時依舊能穩定。」蘇冠緯說。
▲比賽一結束,球員們馬上拿起手機登入平台,看看自己剛剛的表現數據如何|圖片來源:創夢市集
「我們讓關於籃球賽事的一切更有價」
松山盃結束後,李果翰認為打鐵要趁熱,捷思勢必要趁所有球迷、比賽單位都對他的平台數據服務有印象的同時,趁勝追擊。他們透過人脈,找上 HBL 高中籃球聯賽,希望能承接下個月即將開打的賽事數據服務。
「我開門見到客戶第一句就說『我們之前做過松山盃了,HBL 我們一定也可以!』」李果翰說,就是這股傻勁讓捷思順利拿下 HBL 合約。
「但當下談成之後,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再拿著這個合作去找 Yahoo 奇摩與 Fox 電視台,哈哈!有了大型賽事合作,就能再把數據服務包裝成媒體產品;為媒體報導加值的同時,我們也成為籃球賽事生態圈的一份子。」
賽事期間,捷思以出手點命中率與分佈圖表,協助 Yahoo 奇摩當時的頁面瀏覽量較去年同期成長 43%,同時,捷思為 Fox 電視台轉播提供的數據視覺化素材,也讓轉播大受好評。
▲收集完整的數據,搭配精美的視覺圖表呈現,捷思的服務讓籃球賽事更精彩|圖片來源:創夢市集
要追求創業的成長,而非眼下現有的機會
連續經歷連兩檔大型賽事,2018 年上半年捷思決定全心投入平台優化,準備下半年松山盃與 HBL 的賽事,但也是這個時間點,蘇冠緯與李果翰意識到捷思現有的數據服務有其侷限。
「剛開始接到大案子真的會很興奮,因為你創業就是想做這些生意。但這些生意,可能會蒙蔽雙眼,讓你看不清公司成長的機會。」李果翰解釋,越深究捷思的發展,他越明白台灣的籃球數據服務市場有其限制。
蘇冠緯說,當時他們兩人真的十分掙扎,「繼續只賺這些錢,就像在吃毒,你能賺錢,但持續下去公司不會有更大的成長。這對募資不利,捷思可能就停在這。」
他們思索許久,決定維持原有的籃球數據服務,但其他球類暫不擴張;同時,捷思將替整個平台增加社交功能、開發「Gohoops4Social」 App,讓所有球員能彼此交流比賽表現,還能相互聯絡、在 App 上製作自己剛剛精彩表現的影片。
▲李果翰說,由於數據平台原先就是依球場上發生的事件順序做紀錄,「因此,我們可以開發一鍵輸出影片的功能,讓球員們自己選擇自己在場上表現再好的時間區間,製作他最想要的分享影片。」|圖片來源:創夢市集
李果翰解釋:「這個社交服務整合後,將成為我們產品重要的成長動能。只要開發完成、導入現有平台的球員,無論是要發展廣告、或推出其他付費功能服務,Gohoops4Social 都能從此衍生出更多不同商業模式。」
「無論是球場與商場,都是信任的展現」
將接下來公司資源全權投入在 Goohoops4Social 並不是個簡單的決定,但李果翰說,創業不只是賺眼前的錢,更要看能走多遠。而過程的甘苦,有兩人一起分攤就足夠。
先當了 10 年的好球友,再做創業夥伴,對李果翰與蘇冠緯兩人而言,或許創業與打籃球就像同一件事,「因為無論是在球場或商場,我與果翰就是看重彼此的信任與合作。」蘇冠緯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麼精緻的籃球數據服務,是傳統球場上從未發生過的事,但李果翰與蘇冠緯不但只花一年時間,就讓系統完整上線,2017 年起,捷思更與知名籃球賽事如臺北市松山盃及 HBL 高中籃球聯賽連續合作兩年。這一出手,讓他們兩人在籃球職業賽事圈裡闖出名號來。
創一個籃球聯盟,讓所有人都成為行銷招牌
這項賽事數據平台的想法來自蘇冠緯政大 EMBA 的畢業論文,當時口試委員們一致鼓勵他實現這個模型,但他自己對於是否要創業仍抱持懷疑。真正讓他建立信心、下定決心的關鍵點,其實是李果翰一直在他身旁「敲鑼打鼓」。
「他啦!」蘇冠緯一邊指著身旁的李果翰,一面大笑說:「見面的時候問要不要創業,沒見面的時候也用訊息一直講、一直講!」蘇冠緯說,最後自己真的被說動了。
2016 年夏天他們兩人一面開發平台,一面思考該如何驗證產品。原先李果翰想從自己熟悉的業餘籃球聯盟推銷起,但在產品仍屬概念階段的情形下,說服對方採用的效果實在太差。有天他們兩人突發奇想:「要是我們自己創辦一個籃球聯盟呢?」
蘇冠緯與李果翰在 2016 年 7 月創立「PlayOne」籃球聯盟,直接讓參加的所有球員接觸平台,一面經營例賽、一面驗證平台功能,同時還能從此經營自己的人脈。
把握大型賽事契機,快速迭代產品
2016 年 9 月 PlayOne 開始對外舉辦例行賽,平台也因此有了亮相的機會。不僅賽前所有參與球隊可以從網站查看所有賽程時間及地點,比賽當天場邊也有聯盟的工作人員以 iPad 紀錄每個球員表現,比賽結束,所有人都能在網路上看到自己的表現數據。
「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個籃球聯盟擁有這樣的數據展現力,也沒有任何球員曾『體驗』過如此專業的比賽。我們一下子把業餘籃球聯盟的經營條件拉到頂,就是想讓更多人知道,捷思可以讓籃球比賽不一樣。」李果翰說。
一年後,無論是聯盟或是平台服務,捷思都吸引了許多專業裁判及退役球員紛紛上門連結人脈,而就在這個時間點,擔任台北市松山盃的裁判前來詢問捷思,是否對經營松山盃的賽事數據有沒有興趣。
李果翰說,當時他們正在想要怎麼擴大比賽的規模,增加產品的穩定性時,松山盃的邀約就來臨。「在平台還不是最穩定的狀態時就答應松山盃,其實很厚臉皮,但機會來了你不能不把握。」
果然在 2017 年松山盃的比賽中,捷思發現平台許多執行漏洞,「畢竟松山盃的比賽節奏、強度都比業餘的聯盟還要快許多,輸入比賽細節時,系統已經跟不上。我們趁此改善平台,讓系統遇到高強度賽事時依舊能穩定。」蘇冠緯說。
「我們讓關於籃球賽事的一切更有價」
松山盃結束後,李果翰認為打鐵要趁熱,捷思勢必要趁所有球迷、比賽單位都對他的平台數據服務有印象的同時,趁勝追擊。他們透過人脈,找上 HBL 高中籃球聯賽,希望能承接下個月即將開打的賽事數據服務。
「我開門見到客戶第一句就說『我們之前做過松山盃了,HBL 我們一定也可以!』」李果翰說,就是這股傻勁讓捷思順利拿下 HBL 合約。
「但當下談成之後,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再拿著這個合作去找 Yahoo 奇摩與 Fox 電視台,哈哈!有了大型賽事合作,就能再把數據服務包裝成媒體產品;為媒體報導加值的同時,我們也成為籃球賽事生態圈的一份子。」
賽事期間,捷思以出手點命中率與分佈圖表,協助 Yahoo 奇摩當時的頁面瀏覽量較去年同期成長 43%,同時,捷思為 Fox 電視台轉播提供的數據視覺化素材,也讓轉播大受好評。
要追求創業的成長,而非眼下現有的機會
連續經歷連兩檔大型賽事,2018 年上半年捷思決定全心投入平台優化,準備下半年松山盃與 HBL 的賽事,但也是這個時間點,蘇冠緯與李果翰意識到捷思現有的數據服務有其侷限。
「剛開始接到大案子真的會很興奮,因為你創業就是想做這些生意。但這些生意,可能會蒙蔽雙眼,讓你看不清公司成長的機會。」李果翰解釋,越深究捷思的發展,他越明白台灣的籃球數據服務市場有其限制。
蘇冠緯說,當時他們兩人真的十分掙扎,「繼續只賺這些錢,就像在吃毒,你能賺錢,但持續下去公司不會有更大的成長。這對募資不利,捷思可能就停在這。」
他們思索許久,決定維持原有的籃球數據服務,但其他球類暫不擴張;同時,捷思將替整個平台增加社交功能、開發「Gohoops4Social」 App,讓所有球員能彼此交流比賽表現,還能相互聯絡、在 App 上製作自己剛剛精彩表現的影片。
李果翰解釋:「這個社交服務整合後,將成為我們產品重要的成長動能。只要開發完成、導入現有平台的球員,無論是要發展廣告、或推出其他付費功能服務,Gohoops4Social 都能從此衍生出更多不同商業模式。」
「無論是球場與商場,都是信任的展現」
將接下來公司資源全權投入在 Goohoops4Social 並不是個簡單的決定,但李果翰說,創業不只是賺眼前的錢,更要看能走多遠。而過程的甘苦,有兩人一起分攤就足夠。
先當了 10 年的好球友,再做創業夥伴,對李果翰與蘇冠緯兩人而言,或許創業與打籃球就像同一件事,「因為無論是在球場或商場,我與果翰就是看重彼此的信任與合作。」蘇冠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