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接受專訪,語出驚人地表示「不要激怒中國,否則被切斷『紅色供應鏈』,台灣撐得住嗎?」先不論柯市長的發言動機及兩岸立場為何,在此必須鄭重指出:
柯市長,這不是科學。
第一,「紅色供應鏈」不只不等於台商,而是拿來取代台商的。
「紅色供應鏈」是個早被提出的概念,是用來形容中國從透過引進外資及技術,發展「中國自有品牌」來取代「外資企業」的產業鏈。
最經典的紅色供應鏈計畫,就是過去幾年中國力推的「騰籠換鳥」,結果造成許多台商因此受害,甚至被趕出中國。柯市長透過雙城論壇進行了這麼多次的經貿交流,對這些事實應有基本認識才是。
第二,確實有台商染紅,但不等於去中國的企業都是紅的。
日前才有報導指出,有台商大量收取中國政府補助,如旺旺、鴻海和頂新,近十年來竟高達百億。這些企業的經營是否能維持自主,確實令人憂心,這才是大家談的「紅色滲透」。
相較之下,更多更多的台商不僅只能靠自身的力量,去面對中國國企的不公平競爭,甚至因為中國的法治不彰,會莫名其妙遇到資產充公,只能倉皇逃命的悲慘處境。回過頭來,卻還要被說成是「紅色供應鏈」,真的是情何以堪。
第三,紅色企業長驅直入台灣的政治與媒體,才是最需要擔心的。
相較於多數無辜且無奈的台商,當然有少數企業是積極配合中國的統戰。例如,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旺中記者的報導,明白指出旺中媒體集團「每天接收國台辦的直接指示」,讓中國決定新聞角度及頭版內容。
無怪乎今年5月的「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台灣參訪團的最高顧問就是旺中集團的董事長蔡衍明,而榮譽團長是副董事長胡志強。而當中國國家政協主席汪洋在峰會上狂言「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要靠媒體努力」時,他們就是座上賓。
這位胡志強,恰巧也是柯市長「兩岸小組」的顧問。
我們可以理解台灣在國家認同的分歧,對於台灣與中國之間應維持什麼關係,也應該有更多討論。但是,這些討論應該建築在事實基礎上,才能科學地來進行。
事實是,台商不是紅色供應鏈,而是這條供應鏈要取代的對象,這是對兩岸經貿應有的基礎認識;
事實是,即便在兩岸關係最緊繃的時期,中國也不敢貿然切斷對台貿易,因為中國自身也會受害,這是國際經貿及分工的常識;
事實是,兩岸之間主動挑釁的是中國,台灣如果連最起碼的捍衛立場都不行,還算是平等互動嗎?
美國也是一邊跟俄羅斯做生意, 一邊調查「通俄門」及混合戰對美國大選的影響,但並不會有人把美商說成「雙頭鷹供應鏈」,更不會在美國調查時,說要小心俄羅斯切斷雙頭鷹供應鏈。
一邊在經貿連結的同時,一邊捍衛國家的利益及立場,以及防範可能的威脅。這才是國際政治經濟的日常,也是符合事實的科學。
●作者:李兆立/時代力量發言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一,「紅色供應鏈」不只不等於台商,而是拿來取代台商的。
「紅色供應鏈」是個早被提出的概念,是用來形容中國從透過引進外資及技術,發展「中國自有品牌」來取代「外資企業」的產業鏈。
最經典的紅色供應鏈計畫,就是過去幾年中國力推的「騰籠換鳥」,結果造成許多台商因此受害,甚至被趕出中國。柯市長透過雙城論壇進行了這麼多次的經貿交流,對這些事實應有基本認識才是。
第二,確實有台商染紅,但不等於去中國的企業都是紅的。
日前才有報導指出,有台商大量收取中國政府補助,如旺旺、鴻海和頂新,近十年來竟高達百億。這些企業的經營是否能維持自主,確實令人憂心,這才是大家談的「紅色滲透」。
相較之下,更多更多的台商不僅只能靠自身的力量,去面對中國國企的不公平競爭,甚至因為中國的法治不彰,會莫名其妙遇到資產充公,只能倉皇逃命的悲慘處境。回過頭來,卻還要被說成是「紅色供應鏈」,真的是情何以堪。
第三,紅色企業長驅直入台灣的政治與媒體,才是最需要擔心的。
相較於多數無辜且無奈的台商,當然有少數企業是積極配合中國的統戰。例如,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旺中記者的報導,明白指出旺中媒體集團「每天接收國台辦的直接指示」,讓中國決定新聞角度及頭版內容。
無怪乎今年5月的「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台灣參訪團的最高顧問就是旺中集團的董事長蔡衍明,而榮譽團長是副董事長胡志強。而當中國國家政協主席汪洋在峰會上狂言「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要靠媒體努力」時,他們就是座上賓。
這位胡志強,恰巧也是柯市長「兩岸小組」的顧問。
我們可以理解台灣在國家認同的分歧,對於台灣與中國之間應維持什麼關係,也應該有更多討論。但是,這些討論應該建築在事實基礎上,才能科學地來進行。
事實是,台商不是紅色供應鏈,而是這條供應鏈要取代的對象,這是對兩岸經貿應有的基礎認識;
事實是,即便在兩岸關係最緊繃的時期,中國也不敢貿然切斷對台貿易,因為中國自身也會受害,這是國際經貿及分工的常識;
事實是,兩岸之間主動挑釁的是中國,台灣如果連最起碼的捍衛立場都不行,還算是平等互動嗎?
美國也是一邊跟俄羅斯做生意, 一邊調查「通俄門」及混合戰對美國大選的影響,但並不會有人把美商說成「雙頭鷹供應鏈」,更不會在美國調查時,說要小心俄羅斯切斷雙頭鷹供應鏈。
一邊在經貿連結的同時,一邊捍衛國家的利益及立場,以及防範可能的威脅。這才是國際政治經濟的日常,也是符合事實的科學。
●作者:李兆立/時代力量發言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