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陳先生,年輕時從事業務工作,飲食不定時,又愛吃吃到飽,長期下來體重過重,膽固醇偏高。2、3年前起,不時出現上腹部及下胸口悶痛,合併有火燒心、嘔酸水逆流症狀,初期至腸胃科檢查為胃食道逆流,治療後,火燒心及嘔酸水逆流症狀改善,但走路時仍有上腹部及下胸口悶痛感,休息過後即好轉,某天因感冒就診,醫師高度懷疑是心臟疾病,送至心血管中心檢查,確診3條冠狀動脈血管阻塞,及時開刀治療,避免憾事發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衛福部公布2018年最新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仍居十大死因第二名,僅次於癌症,尤其心腦血管疾病相關死亡人數更多達每年3萬9千多人,且有上升趨勢。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陳玠宇指出,陳先生有混合性高血脂症,加上有30至40年菸癮,一天一包菸更加速動脈硬化,使血管阻塞,雖有胃食道逆流上腹部及下胸口悶痛狀況,但仍高度懷亦有心臟疾病,經過多重檢查後,發現患者心臟下壁和心臟前中膈部有缺血變化,且3條主要的冠狀動脈血管皆出狀況。

陳玠宇表示,3條主要的冠狀動脈血管中,最嚴重的是冠狀動脈阻塞疾病,左前降支阻塞約70%至80%,左迴旋支阻塞約50%至60%,右冠狀動脈則為慢性全阻塞,且已長出由左前降支延伸過去的側枝循環,供應心臟下壁的血流,不過因為左前降支也出現阻塞,導致心臟下壁極度缺血,由於心臟下壁神經感知位置與胃部接近,容易因上腹悶痛,被患者當作是腸胃問題。

陳玠宇說,3條冠狀動脈血管皆阻塞相當危險,嚴重時會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一般來說,約80%的缺氧性心臟病患會有胸悶、胸痛或喘等表現;另有16%患者有「非典型」症狀,阻塞於心臟下壁易出現上腹部悶痛,前下頸部、下牙床痛則是因為心臟的感受神經,也就是迷走神經傳遞到大腦時,感應的對應位置雷同所致。

陳玠宇提到,心臟病腹部不適易與一般胃痛混淆,但仍是有些微差異,心臟病所致的腹痛常發生於行走、爬梯或運動時,且無火燒心、嘔酸水逆流症狀;胃痛常發生在飯前或飯後,不僅有火燒心症狀,還會嘔酸水逆流。

陳玠宇強調,冠狀動脈血管阻塞時,症狀通常來得又快又急,若送醫速度慢,心臟缺氧一段時間後,心臟壁就可能破裂,一但破裂患者被救回的機率相當低。建議有肥胖、高血脂、高血壓、抽菸、糖尿病、冠狀動脈心臟病家族史者,隨時留意不適症狀,千萬不能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