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已有174年歷史「口湖牽水狀」系列活動,10日繼上午蚶寮萬善祠追思會,下午雲林縣長張麗善率縣府民政處長張政國等人前往金湖萬善爺廟參加牽水狀起狀儀式,祈求風調雨順。並邀請眾人在參與這場別具歷史意義祭典同時也體驗地方緬懷祈福及居安思危傳承精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年農曆6月7、8日在口湖鄉、四湖鄉舉行地方民俗活動「口湖牽水狀」的系列祭典儀式。(圖/記者蘇榮泉攝,2019.07.10)

張麗善表示,清道光二十五年(西元1845年)農曆六月初六大雨不停,初七忽然狂風大作加上暴雨襲擊,奪走口湖、四湖沿海地區數千人的性命,為緬懷百年前水患中罹難的先人,每年農曆6月7、8日在口湖鄉、四湖鄉舉行地方民俗活動「口湖牽水"車藏"(狀)」的系列祭典儀式,除藉此表達慎終追遠之意,也讓後輩子孫記取先人用生命換來的歷史教訓。


▲張縣長、處長張政國、主委許文村、耆老曾人口等人共同祈求風調雨順,更應居安思危。(圖/記者蘇榮泉攝,2019.07.10)

雲林縣口湖地區的牽水狀,已傳承170餘年,呈現敬天崇祖、悲天憫人的信仰,保存道教科儀及在地集體記憶。民國97年由雲林縣政府登錄為本縣無形文化資產,更於民國99年7月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指定成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及重要民俗活動。

牽水狀文化是全國獨有的民俗活動,顯現悲憫祈福求安之文化精神,極具特殊性與歷史意涵,更是世代文化的傳承場域。家家戶戶在路旁放置的水狀,數以千計沿著公路排列,場面十分壯觀,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水難祭儀。


▲數以千計沿著公路排列的水狀,場面十分壯觀。(圖/記者蘇榮泉攝,2019.07.10)

張縣長說,昔日的水難是今日的借鑑,為了減輕水患對鄉親安全、財產的損害,縣府除了積極爭取、籌措經費來整治縣內的排水系統,透過清疏、整建、增設閘門、預佈抽水機等措施強化防汛,也邀請專家學者為雲林治水把脈,並呼籲中央與地方合作,從根源解決淹水問題,讓居民擺脫淹水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