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寶瓶文化》授權刊登,摘自《實習醫生的祕密手記》】
這大概是實習生涯中最奇特的一次值班經驗了。
下午的時候,接到總醫師的電話,說今天晚上要有人去台北車站接一個外院下午取下的眼角膜。角膜移植算是最普遍的移植手術了。雖然台灣的器官捐贈率很低,目前大多數移植的眼角膜還是仰賴進口,但是角膜的捐贈比起其他器官來講還是算高的;只削掉眼睛前面一層看不見的細胞,人已大去無關痛癢,但會讓那些持「全屍下葬」觀念的家人心裡好過一點。
眼角膜薄薄的幾層細胞,卻站在整顆眼球的前方,掌管了最重要的屈光門戶;眼睛沒有水晶體還可能有視力,但是少了眼角膜卻只能關上靈魂之窗。這層透明的細胞,是人體的聖地,也是禁區:它像隱士般餐風飲露,不依賴血管供給養分,當然也少了免疫細胞以及外來物質的侵擾。然而它卻布滿神經末梢,由腦部直接管轄羞怯敏感的角膜反射,並且與周圍組織之間隔著一條看不見、也無法跨越的鴻溝,彷彿天生尊貴不容絲毫侵犯,主管光的水晶王座。
而因為連免疫系統也止步,角膜成為人體最容易移植的組織;因為角膜光靠外來養分的滲透就能存活好幾天,也使它能夠忍受冗長的運輸,從東岸坐著火車迢迢來到這首都大城。
我在五、六點之交到達台北車站,下班的人潮自我身邊流過車站大廳;由於事先用手機保持聯絡,很快就完成了簽收手續。對方不知是志工或是行政人員的大嬸,身穿便服,一臉像是休假中的悠閒;核對過身分與資料後,我們像電影裡的特務一般,在人來人往的台北車站大廳默默交換了簽好的文件與裝著眼角膜的牛皮紙袋。打開檢查了一下,一個壓克力的標本瓶被層層保護放在裡面,透明的眼角膜漂浮在培養液中幾乎看不見。
輕而易舉地,一副眼角膜從它剛過世的前一任主人身上取下,放進標本瓶,裝入紙袋,搭三個小時的火車上台北,轉交到一個實習醫師手上,帶回醫院,登記,送進手術房,然後被一針一針縫在另一個排著隊等待許久的眼睛表面。如同奇蹟,說要有光,就能有了光。然而整個過程卻單純到像是在拍賣網站上下標一本二手書,約好時間地點互留聯絡方式,雙方在捷運站碰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那上天賦予、一人僅有一對的寶藏啊!在醫學的進展下,不同個體間生命的傳遞,竟然也能如此日常。
我走回客運的候車處,尖峰時段,毫不意外的通勤人潮塞爆了整個轉運站。嘆了一口氣,決定聽學長的建議在台北悠閒地吃完晚餐之後再回去。我走回台北車站二樓的簡餐區,幾乎座無虛席;我小心翼翼提著裝有眼角膜的袋子,在鐵板燒、義大利麵與蛋包飯的香氣中漫無目的地走著。
繞了一圈,終於找到一個空位。我把背包丟在椅子上,把手中的紙袋往桌面順手一擱就起身準備點餐。走了兩步,觸電般想起那個紙袋裡可是裝著超級貴重的眼角膜、漂浮在透明培養液中的一個剛過世病人的部分遺體,趕緊回身把紙袋緊緊捏在手上。隔壁吃飯的情侶繼續談笑,整座餐廳沒有人看我一眼。
服務生在我身前端上義大利麵時,順手將擺在桌上的紙袋挪了一挪。我來不及阻止他,心裡怦怦跳,以為他發現了什麼;幸好他什麼也沒說就這樣拿著托盤走了。我默默地捧著義大利麵吃了起來,眼角膜紙袋靜靜放在我旁邊,寬容地看著我吃麵。在這充滿溫度與欲望的血肉陽間,獨獨有我帶著某人死後一部分的軀體走著,帶著揮之不去的死亡氣息。
那些與我擦肩而過的人們,會知道我手上提的不起眼紙袋裡,裝著一個人的眼角膜嗎?他們會怎麼想?會覺得噁心,覺得不祥,避之唯恐不及?還是知道這趟旅程的終點就是另一個生命視力的新生,而為我加油打氣?
我提著紙袋,準備搭車回醫院。禮拜五的台北車站前人來人往,沒有人注意到我。我帶著從死神手上奪下的生命的一部分,穿過熱鬧、擁擠的陽間,準備讓它在另一個人身上還魂。
身旁跟我一起等紅綠燈的,是一群剛下課的高中生,還穿著運動服,側背書包上別了幾個可愛的小徽章,三三兩兩在晚風裡談笑著。從那些高中生身上是很難看到這種死亡陰影的,似乎與我手上的眼角膜分處於一明一暗兩個世界。
然而我想起麻醉科實習時曾路過一間開刀房,外頭罕見地擺了好幾個運送移植檢體用的大保溫箱,上頭貼了各醫學中心的名條。開刀房裡頭滿滿塞了各專科的外科醫師,人頭擁擠;一問之下,才知道是一台捐贈刀。捐贈者是一個高中男生,健康,高壯,假日與同學打球,每天規律地上學與補習。一天飯後在家中看電視時,突然在一陣如被雷劈到的頭痛之後暈了過去,抽搐,從此不省人事。
動靜脈畸形瘤,腦子裡的定時炸彈引爆。沒有預兆,沒有因果,一個寄生在血管間的安靜鬧鐘,棲息著等待設定好的時刻來臨,用劇烈的震動停止一切。
那個高中生的時間停止於兩天之後,而即將有幾個生命因為他而繼續。他父母決定捐出他十七歲豔紅的心臟,捐出他酣暢過濾著水分的腎;當然還有眼角膜,以及他身上所有能捐的器官。狀況一等一,準備精力旺盛地繼續工作五十年的健康器官。
外科術語,收割(harvest)。
手術燈聚焦底下,外科醫師的眼中只剩下器官,血水的沼澤變成一片金黃的麥田,他們手持鐮刀準備收割。心臟外科俐落地綁線、分離組織,首先摘下了他的心臟;接下來磨刀霍霍的目標還有肝,還有腎,還有眼角膜。他是一株豐饒的樹,纍纍的果實已收割好準備送往四方,埋在陌生的土地裡靜靜等待抽芽。
收割一人,布施眾生。醫學的殘酷如斯,醫學的偉大如斯。
如同恐怖電影所假設,這些收割下來的器官,也還帶有自己前一任主人的靈魂碎片嗎?我所不認識的,這副角膜原本的主人也在我身後,用空洞的眼神默默凝視著我嗎?我回頭一看,是光線漸漸暗下來變成靛藍色的夏夜,永恆的夜空,幾顆早起的星星已在閃爍。壯觀的新光三越大樓以一種不服輸的姿態矗立著,彷彿昭示藉由人類不斷的努力,可以改變某些一貫的自然法則。其下,台北城的夜晚已經開幕,華燈初上,星羅棋布的燈光,處處是蓬勃的生命。而我一個人繼續在台北街頭走著,走著,抱著眼角膜。突然覺得是它,那層幾乎透明的細胞,在我前方引路,帶領我穿越陰陽的交界,走過由死到生那段奇幻的甬道。
▲《實習醫生的秘密手記》(圖/寶瓶文化提供)
●作者:阿布/精神科專科醫師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下午的時候,接到總醫師的電話,說今天晚上要有人去台北車站接一個外院下午取下的眼角膜。角膜移植算是最普遍的移植手術了。雖然台灣的器官捐贈率很低,目前大多數移植的眼角膜還是仰賴進口,但是角膜的捐贈比起其他器官來講還是算高的;只削掉眼睛前面一層看不見的細胞,人已大去無關痛癢,但會讓那些持「全屍下葬」觀念的家人心裡好過一點。
眼角膜薄薄的幾層細胞,卻站在整顆眼球的前方,掌管了最重要的屈光門戶;眼睛沒有水晶體還可能有視力,但是少了眼角膜卻只能關上靈魂之窗。這層透明的細胞,是人體的聖地,也是禁區:它像隱士般餐風飲露,不依賴血管供給養分,當然也少了免疫細胞以及外來物質的侵擾。然而它卻布滿神經末梢,由腦部直接管轄羞怯敏感的角膜反射,並且與周圍組織之間隔著一條看不見、也無法跨越的鴻溝,彷彿天生尊貴不容絲毫侵犯,主管光的水晶王座。
而因為連免疫系統也止步,角膜成為人體最容易移植的組織;因為角膜光靠外來養分的滲透就能存活好幾天,也使它能夠忍受冗長的運輸,從東岸坐著火車迢迢來到這首都大城。
我在五、六點之交到達台北車站,下班的人潮自我身邊流過車站大廳;由於事先用手機保持聯絡,很快就完成了簽收手續。對方不知是志工或是行政人員的大嬸,身穿便服,一臉像是休假中的悠閒;核對過身分與資料後,我們像電影裡的特務一般,在人來人往的台北車站大廳默默交換了簽好的文件與裝著眼角膜的牛皮紙袋。打開檢查了一下,一個壓克力的標本瓶被層層保護放在裡面,透明的眼角膜漂浮在培養液中幾乎看不見。
輕而易舉地,一副眼角膜從它剛過世的前一任主人身上取下,放進標本瓶,裝入紙袋,搭三個小時的火車上台北,轉交到一個實習醫師手上,帶回醫院,登記,送進手術房,然後被一針一針縫在另一個排著隊等待許久的眼睛表面。如同奇蹟,說要有光,就能有了光。然而整個過程卻單純到像是在拍賣網站上下標一本二手書,約好時間地點互留聯絡方式,雙方在捷運站碰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那上天賦予、一人僅有一對的寶藏啊!在醫學的進展下,不同個體間生命的傳遞,竟然也能如此日常。
我走回客運的候車處,尖峰時段,毫不意外的通勤人潮塞爆了整個轉運站。嘆了一口氣,決定聽學長的建議在台北悠閒地吃完晚餐之後再回去。我走回台北車站二樓的簡餐區,幾乎座無虛席;我小心翼翼提著裝有眼角膜的袋子,在鐵板燒、義大利麵與蛋包飯的香氣中漫無目的地走著。
繞了一圈,終於找到一個空位。我把背包丟在椅子上,把手中的紙袋往桌面順手一擱就起身準備點餐。走了兩步,觸電般想起那個紙袋裡可是裝著超級貴重的眼角膜、漂浮在透明培養液中的一個剛過世病人的部分遺體,趕緊回身把紙袋緊緊捏在手上。隔壁吃飯的情侶繼續談笑,整座餐廳沒有人看我一眼。
服務生在我身前端上義大利麵時,順手將擺在桌上的紙袋挪了一挪。我來不及阻止他,心裡怦怦跳,以為他發現了什麼;幸好他什麼也沒說就這樣拿著托盤走了。我默默地捧著義大利麵吃了起來,眼角膜紙袋靜靜放在我旁邊,寬容地看著我吃麵。在這充滿溫度與欲望的血肉陽間,獨獨有我帶著某人死後一部分的軀體走著,帶著揮之不去的死亡氣息。
那些與我擦肩而過的人們,會知道我手上提的不起眼紙袋裡,裝著一個人的眼角膜嗎?他們會怎麼想?會覺得噁心,覺得不祥,避之唯恐不及?還是知道這趟旅程的終點就是另一個生命視力的新生,而為我加油打氣?
我提著紙袋,準備搭車回醫院。禮拜五的台北車站前人來人往,沒有人注意到我。我帶著從死神手上奪下的生命的一部分,穿過熱鬧、擁擠的陽間,準備讓它在另一個人身上還魂。
身旁跟我一起等紅綠燈的,是一群剛下課的高中生,還穿著運動服,側背書包上別了幾個可愛的小徽章,三三兩兩在晚風裡談笑著。從那些高中生身上是很難看到這種死亡陰影的,似乎與我手上的眼角膜分處於一明一暗兩個世界。
然而我想起麻醉科實習時曾路過一間開刀房,外頭罕見地擺了好幾個運送移植檢體用的大保溫箱,上頭貼了各醫學中心的名條。開刀房裡頭滿滿塞了各專科的外科醫師,人頭擁擠;一問之下,才知道是一台捐贈刀。捐贈者是一個高中男生,健康,高壯,假日與同學打球,每天規律地上學與補習。一天飯後在家中看電視時,突然在一陣如被雷劈到的頭痛之後暈了過去,抽搐,從此不省人事。
動靜脈畸形瘤,腦子裡的定時炸彈引爆。沒有預兆,沒有因果,一個寄生在血管間的安靜鬧鐘,棲息著等待設定好的時刻來臨,用劇烈的震動停止一切。
那個高中生的時間停止於兩天之後,而即將有幾個生命因為他而繼續。他父母決定捐出他十七歲豔紅的心臟,捐出他酣暢過濾著水分的腎;當然還有眼角膜,以及他身上所有能捐的器官。狀況一等一,準備精力旺盛地繼續工作五十年的健康器官。
外科術語,收割(harvest)。
手術燈聚焦底下,外科醫師的眼中只剩下器官,血水的沼澤變成一片金黃的麥田,他們手持鐮刀準備收割。心臟外科俐落地綁線、分離組織,首先摘下了他的心臟;接下來磨刀霍霍的目標還有肝,還有腎,還有眼角膜。他是一株豐饒的樹,纍纍的果實已收割好準備送往四方,埋在陌生的土地裡靜靜等待抽芽。
收割一人,布施眾生。醫學的殘酷如斯,醫學的偉大如斯。
如同恐怖電影所假設,這些收割下來的器官,也還帶有自己前一任主人的靈魂碎片嗎?我所不認識的,這副角膜原本的主人也在我身後,用空洞的眼神默默凝視著我嗎?我回頭一看,是光線漸漸暗下來變成靛藍色的夏夜,永恆的夜空,幾顆早起的星星已在閃爍。壯觀的新光三越大樓以一種不服輸的姿態矗立著,彷彿昭示藉由人類不斷的努力,可以改變某些一貫的自然法則。其下,台北城的夜晚已經開幕,華燈初上,星羅棋布的燈光,處處是蓬勃的生命。而我一個人繼續在台北街頭走著,走著,抱著眼角膜。突然覺得是它,那層幾乎透明的細胞,在我前方引路,帶領我穿越陰陽的交界,走過由死到生那段奇幻的甬道。
●作者:阿布/精神科專科醫師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