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罵來罵去早不奇怪。但最近政客們更進階了,擺明的把群眾分為「我們」跟「他們」。透過各種訊息,拼湊任何一絲證據或似是而非的謊言,讓自己的支持者,大有理由地痛恨對方民眾。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選舉造勢即是如此。

周六,你藍的有「擁韓造勢大會」,我周日綠的就來個「反紅媒大遊行」。朋友們爭相詢問,誰會參加哪一場?因為問了就知道,誰是不是跟我同一群!

政府官員天天開罵、蘇貞昌與韓國瑜為了高雄登革熱疫情大噴口水戰。只要看小吃攤電視看哪一台,就可知道老闆跟自己同不同一掛,可不可交朋友?

民主政治就是競爭,競爭就會分邊,分邊就會對立,這是民主的常態。但如果政治搞到像韓國瑜罵蘇貞昌時說的,全民的事「因政黨執政不是我的人,我看你笑話」;中央政府把瘟疫當成幸災樂禍,打壓某人故意阻撓;或者地方政府天天炮打中央,言必稱對抗…。當雙方各擁大量群眾仇視彼此,那麼台灣就要陷入可怕的沈淪中了。

我們擔心的不是政客們,而是群眾。如果多數人把這些政客仇恨對手的話是為理所當然,這才可怕!

生物學家說,人類的大腦會用驚人的速度,把陌生者分為「我群」跟「他群」。然後用一種很巧妙的聯結,在分類異己時,就開始引發狹隘的偏見。比如:我們比他們正確、有智慧、有道德,而你是我同盟,所以做甚麼都對的。

台灣經歷了太多政治上的爭吵,不是跟我同邊的選民,已經被政客簡化成非我群類的他人,彼此充滿被威脅感與厭惡感。不理性的反應,超越了政策討論與法理論說,直接變成看見他們就厭惡與刻意嘲弄。

反旺中 ▲「拒絕紅色媒體、守護台灣民主」活動,今在凱道舉行,現場雨勢大,但人潮也相當多。(圖/葉政勳攝)

很多人開始發現周遭,討論理念不同的團體就相互批評:「他們就是這樣,死都不會改!」所以生活在台灣的人們,發現屬於自己的內團體開始縮小,而看不順眼又令人厭惡的團體越來越多?

聽聽台灣是不是有充斥這些不經思考卻理直氣壯的言論:

贊成發大財的都是奸商、愛錢鬼、賣台者;支持性向多元族群都是縱慾者,害別人小孩變成同性戀;支持藍的,都在抱中國大腿;支持綠的,都是台獨拉別人去死…。

多離譜的言論!偏偏這些言論大量的在小團體裡散播,這些都是政客,名嘴,媒體把群眾分邊,利用人喜歡分群競爭的天性,鼓動內部群眾認同。讓你會對事情的感受用直覺進行正當化。

可以改變嗎?

▲韓國瑜花蓮造勢大會創下15萬人奇蹟,但網路話題正面比例卻大幅落後蔡英文與賴清德。(圖/記者鄭志宏攝) 韓國瑜造勢時,抱怨中央對高雄的登革熱疫情,有看笑話的心態。 (圖/NowNews資料照)

土地是人群分類中重要的指標,相信怎麼競爭在這塊土地的同胞都是自己人,都有表達的自由跟被尊重的權利,才有機會改變。

世界上最慘忍的競爭,莫過於戰爭。但歷史上卻有微小的群眾集體改變戰爭命運的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1914年底的耶誕節出現一封為了和平的「聖誕節公開信」。這是由101位英國婦女署名寄給「德國與奧地利婦女」的公開信,呼籲正在交戰中各國在聖誕節當天停火,懇求「至少在天使歌詠之夜,讓槍砲沉默下來」。然而,這項呼籲被各國官方嚴正回絕。

政府拒絕,但前線大約十萬名的德軍與英軍卻抗命中止了戰事。起初用各自的語言向對方唱起聖誕歌,而後交換禮物、一起開派對、踢足球。在短短的聖誕假期中,英國與德國的敵對關係,就輸給了更重要的分類。國家的仇恨,比不上我們都是上帝恩典的子民!人與人的善意,贏過了壕溝後面長官的軍令!

這段故事,至今都被喻為人類最寶貴的歷史。

如果連戰爭的雙方都可以因為人性而友愛,有甚麼樣的仇恨讓同住台灣的人民彼此仇視?而台灣從來不缺口水,更不缺替別人貼標籤的陰謀者。

希望台灣出現更多接納不同意見的關懷者,真心連結彼此認同,變成更大的內化團體,台灣才有機會走出分裂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