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資修復人才面臨斷層,文化部文資局首創「文資傳匠工坊」,成為傳統修復技術培訓及教育基地,今天由文化部次長蕭宗煌、文資局長施國隆等人聯袂揭牌後,首場舉辦「無我境界,李秉圭鑿花修復技術展」,希望透過老師傅經驗,傳承保存重要手工技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資局「文資傳匠工坊」揭牌典禮,邀請超過200年歷史的梨春園北管樂團展演,突顯無形文化資產傳承的重要。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致詞表示,文資傳匠工坊,全台唯一,可望成為傳統修復技術培訓及教育的基地。文資局長施國隆則表示,文資園區致力發展成為文化資產典藏,研究和展示場域,傳匠工坊就是新里程碑。

▲獲得鑿花技術及傳統木雕技術保存雙國寶認證的李秉圭,暢談為父親修復神轎的傳承往事。(圖/金武鳳攝,2019.5.31)

文資傳匠工坊是利用文化資產園區空間,闢設一間占地600多坪的專業教室,並斥資近300萬添購多組大型專業機器,宛如現代化私塾,提供明亮、寬敞,符合工安法規空間,及大批專業木作機器,對吸引年輕人投入文資修復有很大助益。

配合傳匠工坊啟用,首場展覽推出「無我境界,李秉圭鑿花修復技術展」。現年71歲的李秉圭,是文化部認證的鑿花技術及傳統木雕技術保存雙國寶。出身木雕世家的他,已傳承第六代。在展場有座神轎,是民國37年李秉圭父親完成,3年前委託李秉圭修復。李秉圭說,父親完成「鰲峯宮神轎」時,他還沒出生,能修復爸爸的作品,也是一種傳承,別具意義。

文資局表示,「傳匠工坊」首次研習課程是「重要大木作技術」,由許漢珍司阜「傳統大木作」核心課程的傳習,「司阜」是對具有特殊工藝的匠師尊稱,他是台灣傳統大木司阜第三代,全台現存少數具備寺廟設計、繪圖及落篙能力的大木司阜。許漢珍也捐贈過去使用的工具、繪製的圖稿等給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典藏、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