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度把「過勞」納入《國際疾病分類》,幫助醫師診斷和醫療保險衡量理賠。根據WHO過勞定義一共三項,包含有精神消耗或疲憊的感覺、對工作產生倦怠或憤憤不平,以及專業效率降低。醫師表示,目前國內定義與過勞相關的疾病,僅和「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相關,而「免疫疾病」及「憂鬱症」則無關聯。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今(28)日受訪時表示,環境職業醫學會今早進行探討,討論國際標準與國內定義是否相同,由國際對過勞定義的標準來看,與國內勞動部量表「過勞自我預防手冊」所納入的疲倦、提不起勁、現有工作環境不佳等條件相同,但目前國內判定與過勞相關的疾病,僅和「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相關,過勞引起的憂鬱症則不涵蓋在此範疇內。
對於WHO將過勞納入國際疾病分類,楊振昌認為「是一件好事」,未來醫師診斷除了可先用勞動部的量表,進一步探討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外,還可利用國際標準擴大探討哪些疾病與過勞相關,以便進行詳細的數據統計。
楊振昌說,雖然國內目前沒有相關數據統計,工時多長會造成過勞情形,但英國已有大型研究針對「工時」進行分析,發現每周工作超過55小時以上,引發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一點多倍。
楊振昌強調,台灣民眾普遍對過勞量表熟悉度不高,建議勞動部應加強推動及宣導,同時也應落實準時上下班,改善所謂的責任制等薪資結構問題,尤其是保全業、醫療業、客運業、電子業,也呼籲民眾可自行上網填寫量表,評估是否有過勞情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WHO將過勞納入國際疾病分類,楊振昌認為「是一件好事」,未來醫師診斷除了可先用勞動部的量表,進一步探討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外,還可利用國際標準擴大探討哪些疾病與過勞相關,以便進行詳細的數據統計。
楊振昌說,雖然國內目前沒有相關數據統計,工時多長會造成過勞情形,但英國已有大型研究針對「工時」進行分析,發現每周工作超過55小時以上,引發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一點多倍。
楊振昌強調,台灣民眾普遍對過勞量表熟悉度不高,建議勞動部應加強推動及宣導,同時也應落實準時上下班,改善所謂的責任制等薪資結構問題,尤其是保全業、醫療業、客運業、電子業,也呼籲民眾可自行上網填寫量表,評估是否有過勞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