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基金會於今(28)日公布「兒少自我保護的態度與行動」逾三成受訪學童表示,曾在學校遇到不好事情不想上學、曾被同儕欺負或嘲笑。調查也顯示網路交友近年成為居高不下的風險情境,專家建議親職教育須從小做起,建議手邊繪本、新聞皆可成為「談論」安全的素材,讓關心多於指導,孩子才能更加理解風險情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家扶基金會針對全台國中小與高中職學生進行「兒少自我保護的態度與行動」調查,調查顯示兒少曾遭遇的生活風險情境前三名分別為曾在校遇到不好事情不想上學34.2%、曾被同儕欺負或嘲笑33.3%、曾在網路/APP與陌生人交友28.7%。

調查進一步顯示,女生遭遇與安全有關的生活情境經驗皆比男生高,如曾在網路受謾罵13.7%、曾有陌生人故意接近或攀談18.5%、曾在學校遇到不好的事情不想上學38.7,三項皆比男生高。

國一雙胞胎媃媃和樂樂表示,女生常被認為較弱小,小學時就曾遇到班上女學生遭男同學潑水,班上同學也曾針對某幾位同學寫壞話。

高中生蘇雨桐則談到,多數女生從多被期待溫柔、有氣質,不太要求女生需勇敢,以致於遇到麻煩時常常無法反抗。此外,青春期的少女社交環境也容易形成小圈圈、聯合群體排擠另一方,加上比較的心態,對於女多於男的情況並不意外。

於針對家長填答的問卷中顯示,風險情境前三名分別為孩子突然抗拒上學(18.1%)、孩子在外面被欺負(21.9%)、孩子會上網與陌生人交友(17%)。

面對風險情境,家長可能未察覺兒少生活異狀。親子專家陳安儀建議,三至五歲就可以著手進行保護教育,家長可運繪本等媒材,先以說故事的方式和孩子談論。入學後,則可以使用相關新聞報導,譬如可疑人士進入校園時該如何因應,或帶領孩子熟悉上下學路徑、提醒孩童盡量結伴同行,若遇上緊急危難則可運用周遭商店求救。

但陳安儀提到,網路安全仍是家長最難防範的風險情境,加上手機通訊軟體發達,不少孩童都有交網友的經驗,建議家中電腦設備應設置在公共區域,且須對孩子提醒不要過度打卡暴露行蹤,更不要輕信陌生人、傳送清涼照。

陳安儀談到,因應網路交友的趨勢,家長需督促孩子認知身體界線,但建議談論時不要讓孩子有說教的感覺,可透過故事或是引述身邊旁人事蹟,用聊天的方式切入議題、讓關心多於指導。

家扶基金會呼籲預防要趁早,將有助於降低受害風險,讓每一位孩子都可以成為保護自己的英雄。(圖/記者許維寧攝) 家扶基金會呼籲預防要趁早,將有助於降低受害風險,讓每一位孩子都可以成為保護自己的英雄。(圖/記者許維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