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柏林台灣影展於德國時間5月5日在柏林市中心藝文戲院揭開序幕,本次主題聚焦「對話」,共有六部台灣電影登陸德國,影片主題橫跨棒球、布袋戲、原住民與多元性別等。主設計則一改過去「台灣意象」圖騰,期望去除角色立場和既定價值觀,回歸到人與人最單純的對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德國柏林影展享譽全世界,由生活於柏林的台灣人組成的「映像x臺灣-Impression x Taiwan」團隊,以民間動員並結合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的力量,輔以群眾募資,籌辦第二屆《柏林臺灣影展》將於德國時間5月5日登場。

影展精選六部涵蓋不同領域與主題探討台灣電影。影展開幕片由台灣傳統布袋戲紀錄片《紅盒子》打頭陣,《KANO》接棒帶出熱血棒球魂與日本殖民史;《只要我長大》以童言童語呈現台灣原住民孩子成長過程的苦澀與困境;《阿莉芙》演繹變性與跨性別族群,在傳統社會觀念與自我認同的夾擊下浮沉、掙扎後的美麗蛻變;《黑熊森林》耗時6年,探詢臺灣黑熊於深山中的稀有蹤跡。

影展最後則以《大佛普拉斯》充當閉幕片,運用草根人物的黑白人生,貼切道出底層社會的心酸悲哀與上流社會的虛偽糜爛。

前柏林市長沃维萊特(Klaus Wowereit)曾表示:「柏林貧窮,但性感。」在於柏林開放多元的族群結構,使其擁有豐富多樣的組成,各種主流及地下文化在此奇異共存。舉凡歐洲前衛電子音樂、帶有社會正義色彩的街頭塗鴉、興盛的同志派對與眾多科技新創公司,均在此百花齊放。

文化部則談到,本次影展以「對話」為題,主視覺放棄過去活動常使用的台灣意象,旨在去除角色立場、階級色彩與既定價值觀,回歸到人與人最原始單純的「對話」。視覺設計表運用不同的音波紋路,展現不同族群的聲音與交流,試圖用純粹的方式傾聽不同的聲音、探討更多議題並促進瞭解與寬容。

2019柏林台灣影展主視覺設計。(圖/文化部提供) 2019柏林台灣影展主視覺設計。(圖/文化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