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暫緩研議的長照扣除額突然敗部復活,財政部預計 18 日呈報行政院院會討論,並力拚今年底前完成三讀,明年報稅時可適用上路,但仍有部分問題待解,包括居家照護或聘請外籍看護者,少了支出單據證明該如何認定?以及相關配套是否恐造成稅損進一步擴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距離明年 1 月總統大選只剩不到 10 個月,原本暫緩研議的長照扣除額,此刻突然復活,且力拚年底完成三讀,明年報稅適用,難免引發外界質疑,政府是否趕在選前釋放政策利多,但撇開是否為外界質疑的選舉政策利多不提,在高齡化社會下,長照確實有其迫切性,但政府更該思考,該怎麼做才能維持財政穩定平衡,又能滿足長照政策美意。

根據財政部規劃,目前長照扣除額將增列排富條款,並採核實扣除,舉凡是政府機關認可的照護機構,或是聘僱合法長期的看護工的相關照護費用,都可憑單據申請列舉長照扣除額,每人每年上限為 12 萬元。

然而,長期照護形式廣泛,因此有另一種輿論認為,若是選擇居家自行照護或是透過私人仲介聘僱外籍看護,這些人雖然同樣長照需求,但偏偏少了支出單據證明,如果採取核實扣除,恐怕享受不到長照省稅的政策福利,因而主張長照扣除額應採資格認定。

以目前政府規劃核實扣除,每人每年扣除額 12 萬估算,預估約有 35 萬人可望受惠,每年稅損粗估約 60 億元;但若採取資格認定的定額扣除,雖然可讓更多需要長期照護者受惠,但相對的就更需要嚴控額度,避免稅損擴大,影響財政健全。

由於財政部去年推出稅制優化,提高標準、薪資、幼兒與身心障礙等四大扣除額,原本財政部規劃,等今年 5 月綜所稅申報後視情況在考慮是否推出長照扣除額,如今看來長照扣除額勢在必行,政府要如何兼顧照顧多數與財政穩定,將成立法最大挑戰。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