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是汴京城內的主要渠道,〈清明上河圖〉中,當載貨的木船要通過虹橋橋洞時,樵夫將桅桿收起、船員將繩索拋到岸上,交由縴夫牽引船隻。」故宮教育展資處副處長謝俊科表示,透過VR虛擬實境展覽民眾可親自學習駕船、體會拋繩索,以及乘船進入汴京時的風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去年故宮推出「再現傳奇-VR藝術體驗特展」近日勇奪美國GLAMi Awards榮譽獎,肯定故宮以科技點化東方藝術,民眾可透過VR虛擬實境技術置身於〈清明上河圖〉、〈自敘帖〉與〈鵲華秋色圖〉中,駕船遨遊鵲山和不注山,或幫鳳儀亭內的生、旦著裝,穿上正式衣服好戲才會上演。

「VR展覽不只是結合科技和動畫,也需要文物知識和人的審美。」謝俊科表示,故宮大概是全世界第一個採用VR技術,將書畫展品變成實境體驗展的博物館。五年前故宮開始與HTC VIVE Arts團隊合作,故宮邀集館內顧問專家、書畫部研究員、電腦專家,向外邀集台大資工系教授洪一平、書法家游國慶與多方廠商一同研擬,兩方摸索多時、五年磨一劍,果真一推出就博得海內外注目。

要將平面書畫轉化為實境展場工程浩大,須先將三幅作品做出3D塑模,再做高解析度掃描,將掃描出的圖像覆蓋到塑模上,三幅作品全程約耗資百萬。

故宮推出「再現傳奇-VR藝術體驗特展」勇奪美國GLAMi Awards榮譽獎,民眾可透過VR虛擬實境技術置身於〈清明上河圖〉、〈自敘帖〉與〈鵲華秋色圖〉中,親臨畫中生活百態。(圖/翻攝自故宮網站) 故宮推出「再現傳奇-VR藝術體驗特展」勇奪美國GLAMi Awards榮譽獎,民眾可透過VR虛擬實境技術置身於〈清明上河圖〉、〈自敘帖〉與〈鵲華秋色圖〉中,親臨畫中生活百態。(圖/翻攝自故宮網站)

謝俊科談到,平面書畫只有一個角度,如清明上河圖中人物多只有側面,但要將此3D化還要讓民眾與之互動,絕對不能只有平面,故原書畫未呈現的角度就必須靠研究員根據風格、時代加以考究推算,再透過電腦模擬出人物與景緻的3D全貌。

「民眾可以跟畫中的人揮手、或是試著拋接繩索。」謝俊科強調,該展覽的本質在於「體驗」,如何讓書畫與現代人互動,而不單只看書畫家筆下的「真實」。

過去的展覽形式只有平面觀賞,觀賞書畫的技法、人物神色和一個時代的風光,但時代在變、展覽形式勢必要跟著轉換,近年台灣博物館與美術館多遇上年輕客群正在流失,湧入人潮又多為走馬看花的觀光客,勢必要靠著增進展覽技術留住客群。

故宮將趙孟頫〈鵲華秋色圖〉筆下秋色景致打造初「神遊幻境VR」,讓民眾可以搭船遊覽不注山和鵲山。(圖/翻攝自故宮網站) 故宮將趙孟頫〈鵲華秋色圖〉筆下秋色景致打造初「神遊幻境VR」,讓民眾可以搭船遊覽不注山和鵲山。(圖/翻攝自故宮網站)

謝俊科表示,國際間的博物館著墨於打造沈浸式展間,將梵谷、莫內等人名畫投射在整個空間,讓民眾置身於畫中。故宮推廣數位典藏多年,於1996年開始做展品數位化工程,1999年開始籌劃數位博物館,目前已經具備足夠的數據和資源,但他坦言,國際博物館間競爭激烈,每間博物館都在籌劃新型態的展覽,想在世界站穩頂尖博物館的角度並非易事。

謝俊科透露,未來預計推出新的技術,希望能讓民眾在空中揮毫、寫書法,預計技術還需要一至兩年時間才會完成,「但不能夠透露太多,還是怕被別人學走了。」

民眾甚至可以於互動式展覽中幫清明上河圖中的人物點菜。(圖/故宮提供) 民眾甚至可以於互動式展覽中幫清明上河圖中的人物點菜。(圖/故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