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以城市環境為運動場所,將各種建築設施當作障礙物或輔助,並且奔跑、跳躍在城市疾走,來自法國的跑酷由大衛·貝爾(David Belle)等人所創立,常被歸類為一種極限運動,並沒有既定規則,台灣大學跑酷社社員黃譯鋒說明,跑酷沒有所謂的定義及,是否歸類為極限運動也很個人取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瀏覽網路上的跑酷影片,台大跑酷社社長陳翰霆表示,不難發現這些人風格、使用技巧的不同,有時融入體操元素,別於其他運動,跑酷無獲勝的目的性,有些初學者以徒手練就跑酷;有的人偏向先提升身體素質再跑酷。

「對於新手而言,跑酷所倚靠的是前輩所給你的經驗法則。」黃譯鋒提出,跑酷基本動作純熟之後,多靠自己後天專研,前輩適時給予建議,並修正可能讓自己受傷的動作。黃建議,初學者若擔心安全問題,體操館、軟墊室可以將傷害降至最低,合格教練可輔導學員跨越心理狀態,並判斷能否成功做出目標動作。

陳翰霆強調,「循序漸進」對初學者而言十分重要,社團透過動作分解,協助新手們達成目標,而非空憑運氣造成傷害。他認為,大部分運動傷害者或許「心理素質」大於「體能素質」,過於高估自己當下能力所及,跑酷社員陳俊錤也補充,有些人則是會在跑酷當下,猶豫自己能否成功,而不小心受傷。

跑酷場地有限 玩家自律使用

2018年台灣於台中建立首座公立跑酷設施—豐樂公園,對於跑酷玩家而言雖是一大里程碑,但對比供需情形仍略顯不足。

黃譯鋒分享,一般公園雖然沒有明令禁止攀爬,但曾經已確認攀附的樹木不會斷裂下,仍被附近居民冷言制止:「這樹礙到你了嗎?」黃譯鋒表示,若跑酷過程中影響他人,玩家通常會離開避免發生衝突。

在公園跑酷時,陳俊錤認為在有限的空間下,難免遭人側目,即使是爺爺、奶奶善意的拍手讚美,或多或少在跑酷過程中,心理也會受影響。

而在台跑酷圈並不大,卻有自律機制。黃譯鋒補充,當玩家跑酷時,即須對自身安全負責,而不是形成運動傷害後,怪罪場地等其他因素,更重要的是以不影響他人權益為最高準則。

(文/蕭惠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