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視服務平台結合 OTT (over-the-top的縮寫,意即網路影音服務)內容已成趨勢,如中華電信 MOD 結合 Netflix、凱擘結合 MyVideo ,以及OVO 推出涵蓋頻道自由選與愛奇藝台灣站隨選隨看的服務,以上都是有別於有線電視所提供的頻道全包服務方式。
傳統有線電視服務業者雖然提供幾百個頻道,但多數消費者往往常看的只有十幾或幾十台頻道,對於這樣的族群來說,每月固定花上500元左右的月費似乎虧很大。
中華電信的 MOD 雖然有多組套餐,但是想看的頻道可能會分散在不同套餐,若多個套餐都想看卻得花出更多錢,因此最近提供了可以「加購」單一頻度的服務,來解決上述消費者的痛點。
而 OVO 則是提供相當彈性的頻道自由選功能,消費者可以從 100 多個頻道任意選自己想看的 50 個頻道,費用約為有線電視的月租費一半不到,也是發展相當不錯的OTT業者。
OTT 業者的出現,讓消費者不再只能迫於無奈的選擇有線電視業者多年來牛步的服務,當有線電視業者驚覺有線電視訂戶數年年下降後,才對於收訊的品質,服務的內容,甚至於價格與機上盒的功能調整,有了較合理的改善。
OTT打破了原來第四台所佔據的影視內容服務,拜行動上網普及與網路速度的提升,加上網路上原生內容越來越豐富(如YouTuber與各種直播頻道服務),民眾收看節目的方式逐漸移轉到網路上,而版權OTT業者則是逐步將這些看免費族群移轉到訂閱上。
▲中華電信MOD最近攜手Netflix提供4K影片收視服務。(圖/翻攝MOD網站)
雖然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認為這根本是「不平等戰爭」,但卻也是有線電視業者十多年以來,沒有跟隨現在人收視需求的潮流腳步。
OTT服務的出現,對於消費者來說,最大的改變就是多了很多收視費用的選擇。簡單來說,可以根據自己所喜愛的頻道數量,來衡量選擇哪個業者的服務最划算。
建議消費者在選擇電視頻道服務業者時,先確認自己喜愛看的節目頻道,再來選擇最划算的業者與產品,若只是想透過 YouTube 或 Netflix 來觀賞節目,除了可以考慮選擇內建這些 App 的聯網電視,也可透過 Android 電視盒或 Apple TV,來達到最省錢的方式(未來Apple也將推出訂閱服務)。
▲未來將上線於電視等平台上的全新的 Apple TV App,將探索與觀看節目、電影、體育賽事、新聞及其他內容的各種不同方式,全面集結在單一App 中。(圖/翻攝蘋果官網)
不過,對於不擅長精打細算的長輩而言,除了可能無法自行衡量選擇OTT業者或是多年來習慣的線電視業者服務外,光是要學習操作機上盒,就已經夠排斥的了。
▲OTT業者提供較多元的頻道訂閱服務,適合精打細算的消費者選用。(圖/OVO提供)
OVO創辦人吳有順觀察,今年台灣OTT會有兩大趨勢;第一是「大電視看OTT」,前幾年OTT因為更自由、更豐富,逐漸將眼球從第四台電視吸引到手機上,今年開始,OTT趨勢會回到電視上,因為用電視看正版OTT影音的體驗更佳,因此越來越多家庭會選購整合各家OTT服務的電視盒。
吳有順對NOWnews讀者們分享的另一個趨勢是,OTT的整合性訂閱方案會出現,傳統第四台每月500~600元收視費可以看到飽,到了新興的OTT產業,內容分散在各個OTT上。
例如四季線上有多元的電視頻道,愛奇藝有陸劇、韓劇,friDay影音電影較強,Netflix以美劇為主,若都要訂閱,反而費用會更高,因此整合多家OTT服務的方案慢慢會成為主流。
記者另外的觀察是,無論是OTT或是有線電視業者,都積極開拓更便利且多螢的影音播放方式,在家透過電視盒與電視或投影機接駁收視,在外則可透過手機 App 來收視,不會浪費寶貴的月租費,或是侷限於單一的使用空間上。
如果只有單純的無線數位台收視需求,除了可以透過電視內建的無線電視收訊方式外,還可以透過智慧電視或網路電視盒所提供的 YouTube,來收看主流的電視台新聞,甚至一些直播頻道,完全不用負擔任何訂閱費用。
▲市面上電視盒產品很多,消費者要多比較了解適合自己的產品。(圖/記者劉士成攝)
▲安佐系統的手機還能播放Google Movie,而蘋果手機則是能播放iTunes服務內的影片。(圖/記者劉士成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電信的 MOD 雖然有多組套餐,但是想看的頻道可能會分散在不同套餐,若多個套餐都想看卻得花出更多錢,因此最近提供了可以「加購」單一頻度的服務,來解決上述消費者的痛點。
而 OVO 則是提供相當彈性的頻道自由選功能,消費者可以從 100 多個頻道任意選自己想看的 50 個頻道,費用約為有線電視的月租費一半不到,也是發展相當不錯的OTT業者。
OTT 業者的出現,讓消費者不再只能迫於無奈的選擇有線電視業者多年來牛步的服務,當有線電視業者驚覺有線電視訂戶數年年下降後,才對於收訊的品質,服務的內容,甚至於價格與機上盒的功能調整,有了較合理的改善。
OTT打破了原來第四台所佔據的影視內容服務,拜行動上網普及與網路速度的提升,加上網路上原生內容越來越豐富(如YouTuber與各種直播頻道服務),民眾收看節目的方式逐漸移轉到網路上,而版權OTT業者則是逐步將這些看免費族群移轉到訂閱上。
雖然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認為這根本是「不平等戰爭」,但卻也是有線電視業者十多年以來,沒有跟隨現在人收視需求的潮流腳步。
OTT服務的出現,對於消費者來說,最大的改變就是多了很多收視費用的選擇。簡單來說,可以根據自己所喜愛的頻道數量,來衡量選擇哪個業者的服務最划算。
建議消費者在選擇電視頻道服務業者時,先確認自己喜愛看的節目頻道,再來選擇最划算的業者與產品,若只是想透過 YouTube 或 Netflix 來觀賞節目,除了可以考慮選擇內建這些 App 的聯網電視,也可透過 Android 電視盒或 Apple TV,來達到最省錢的方式(未來Apple也將推出訂閱服務)。
不過,對於不擅長精打細算的長輩而言,除了可能無法自行衡量選擇OTT業者或是多年來習慣的線電視業者服務外,光是要學習操作機上盒,就已經夠排斥的了。
OVO創辦人吳有順觀察,今年台灣OTT會有兩大趨勢;第一是「大電視看OTT」,前幾年OTT因為更自由、更豐富,逐漸將眼球從第四台電視吸引到手機上,今年開始,OTT趨勢會回到電視上,因為用電視看正版OTT影音的體驗更佳,因此越來越多家庭會選購整合各家OTT服務的電視盒。
吳有順對NOWnews讀者們分享的另一個趨勢是,OTT的整合性訂閱方案會出現,傳統第四台每月500~600元收視費可以看到飽,到了新興的OTT產業,內容分散在各個OTT上。
例如四季線上有多元的電視頻道,愛奇藝有陸劇、韓劇,friDay影音電影較強,Netflix以美劇為主,若都要訂閱,反而費用會更高,因此整合多家OTT服務的方案慢慢會成為主流。
記者另外的觀察是,無論是OTT或是有線電視業者,都積極開拓更便利且多螢的影音播放方式,在家透過電視盒與電視或投影機接駁收視,在外則可透過手機 App 來收視,不會浪費寶貴的月租費,或是侷限於單一的使用空間上。
如果只有單純的無線數位台收視需求,除了可以透過電視內建的無線電視收訊方式外,還可以透過智慧電視或網路電視盒所提供的 YouTube,來收看主流的電視台新聞,甚至一些直播頻道,完全不用負擔任何訂閱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