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找工作,學歷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選項,能不能「學以致用」的專業度與「相關工作經驗」成為企業徵才的主流趨勢。當然,不可諱言,高學歷確實是進入某些產業的基本門檻,但是隨著台灣大學錄取率高達9成5,「遍地都是大學生」的景象使得學歷越來越不值錢,且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2017年研究所以上失業率為2.82%,高於專科學歷的2.77%,都說明了高學歷並非就業的萬靈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人力銀行最新的調查顯示,有高達97.7%的應屆畢業生,或是今年退伍的新鮮人想要先就業,選擇再進修的僅占2.3%,這個比例不但高於2018年的97.1%,更是創下8年以來的新高紀錄,逐年上揚的數據,顯示出「學歷貶值」的效應持續在職場上發酵,已經影響畢業生們的職涯方向。

回顧20、30年前的職場環境,光是大學學歷就非常值錢,更別提研究生與博士生。不過,台灣在1995年啟動教育改革後,這些年來「大學氾濫」,大專院校從原本的20多間暴增至120多間,大學生也從20多萬人增加到124萬人。不少學者、專家都認為,大學錄取率高達9成5,都是造成學歷貶值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大學學歷高中化」之外,少子化也間接導致「學歷貶值」。根據教育部統計,2017學年大專校院學生總人數已降至130萬人以下,未來預估仍會逐年遞減,推估在2024年跌破100萬人,少子化的現象讓不少學校擔憂招生不足,紛紛祭出各種優惠方案,鼓勵學生多念幾年書,念研究所的人數大幅增加,已經超過市場上的人才需求,在「研究所學歷大學化」的影響之下,碩士生去考清潔隊、博士生賣雞排等新聞也不再稀奇了。

此外,過去大學畢業不僅工作好找,就連薪資也高。但是,現在市場上碩博士供過於求已是事實,不少中小企業基於人事成本考量,對於沒有經驗的社會新鮮人,起薪25K、28K起跳的不在少數,年輕人哀嘆薪水過低,紛紛想往海外跑,當起「海漂族」,無不是希望在未來返國後,這些旅外職場經歷,能對履歷有加分作用,進而獲得高薪資,都在在說明了「學歷」已非就業保證,「經歷」才是生存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