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彭神之稱的前央行總裁彭淮南至今 (25) 日退休滿一年,也是現任總裁楊金龍上任一周年,從被外界認為可能是最無聲的央行總裁,到現在多被稱為最能溝通的總裁,細數楊金龍短短一年就開創不少先例,如開放理監事會議後記者會直播、設置臉書帳號,讓央行不再讓一般民眾覺得遙不可及,事實上,私底下有不少金融業者都暗自讚許,央行比起過去,更常傾聽業者的業務需求。
楊金龍上任之際,即表態憂心資本移動不只困擾小型開放經濟體的金融穩定,更是造成新興市場發生危機的導火線,的確,過去一年美元強勁升值,令不少新興國家股匯市產生相當大的動盪,不過,台灣金融市場仍維持一貫動態穩定,不至於讓出口和內需受到匯率變動產生明顯衝擊。
除了楊金龍鎮守央行,讓國際禿鷹對於匯率只敢遠觀,在利率上,面臨著貿易戰衝擊、美國過去一年的升息循環,央行並未讓國內市場面臨資金緊縮壓力或是過大的利差。
整體來看,楊金龍上任前雖有「14A 總裁」的比較壓力,但一年過去,夾在貿易戰之間,台灣經濟仍穩定表現,顯然雙率政策的拿捏恰當。
在大方向的雙率政策外,楊金龍也更有彈性的努力讓社會大眾了解央行,以往,央行作風神秘,即便佇立在熱鬧的羅斯福路上,卻難以接近,而楊金龍上任後,不僅在去年 6 月第 2 次主持理監事會議起就開始進行直播,今年起又設立央行臉書帳號,要與民眾拉近距離的企圖心強。
另外,為加強與外界溝通時間,楊金龍自去年第 3 季理監事會議開始,將會議從過去的下午 3 點提前至 2 點召開,則是希望讓會後記者會有更充分的時間回應提問。
最特別的是,過去很少見到彭淮南到外部機構演講,楊金龍上任以來才 1 年時間,已 4 度應邀公開演講,就有業者私下提到「沒想到央行總裁願意來,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楊金龍演講的主題也不僅拘泥在央行業務,日前,在「金融科技生態系」高峰論壇中,他演講「虛擬貨幣與數位經濟:央行在數位時代的角色」,也曾發布過「川普總統調整美國對外經貿政策之緣由、策略與影響」供外界參考,最近一次則以「國際經貿新局—對美中貿易失衡的觀點」為題。
有金融業者私下透露,楊金龍蠻常找業者到央行泡茶,但並非是以往被解讀成與央行「喝咖啡」的關切態度,而是希望實務上強化與業界交流,藉此更加清楚業者發展業務的需求以及央行可以調整的空間。
楊金龍甚至還曾親上火線,召開臨時記者會為「金融帳流出」議題做解釋,改變以往彭淮南僅會在央行理監事會議後的記者會公開露面談話習性。
上任滿周年後,楊金龍種種改變令央行有了新氣象,也獲得不少肯定聲音,接下來,央行該如何因應國際局勢變化、國內民眾對於民生消費的不同聲浪?仍考驗著其智慧。
另外,據了解,彭淮南退休後成為彭顧問,但仍延續著工作狂規律風格,天天到央行顧問室報到,365 天沒有一天鬆懈,即便不再參與央行業務,也維持著讀書、找資料的經濟研究興趣。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楊金龍鎮守央行,讓國際禿鷹對於匯率只敢遠觀,在利率上,面臨著貿易戰衝擊、美國過去一年的升息循環,央行並未讓國內市場面臨資金緊縮壓力或是過大的利差。
整體來看,楊金龍上任前雖有「14A 總裁」的比較壓力,但一年過去,夾在貿易戰之間,台灣經濟仍穩定表現,顯然雙率政策的拿捏恰當。
在大方向的雙率政策外,楊金龍也更有彈性的努力讓社會大眾了解央行,以往,央行作風神秘,即便佇立在熱鬧的羅斯福路上,卻難以接近,而楊金龍上任後,不僅在去年 6 月第 2 次主持理監事會議起就開始進行直播,今年起又設立央行臉書帳號,要與民眾拉近距離的企圖心強。
另外,為加強與外界溝通時間,楊金龍自去年第 3 季理監事會議開始,將會議從過去的下午 3 點提前至 2 點召開,則是希望讓會後記者會有更充分的時間回應提問。
最特別的是,過去很少見到彭淮南到外部機構演講,楊金龍上任以來才 1 年時間,已 4 度應邀公開演講,就有業者私下提到「沒想到央行總裁願意來,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楊金龍演講的主題也不僅拘泥在央行業務,日前,在「金融科技生態系」高峰論壇中,他演講「虛擬貨幣與數位經濟:央行在數位時代的角色」,也曾發布過「川普總統調整美國對外經貿政策之緣由、策略與影響」供外界參考,最近一次則以「國際經貿新局—對美中貿易失衡的觀點」為題。
有金融業者私下透露,楊金龍蠻常找業者到央行泡茶,但並非是以往被解讀成與央行「喝咖啡」的關切態度,而是希望實務上強化與業界交流,藉此更加清楚業者發展業務的需求以及央行可以調整的空間。
楊金龍甚至還曾親上火線,召開臨時記者會為「金融帳流出」議題做解釋,改變以往彭淮南僅會在央行理監事會議後的記者會公開露面談話習性。
上任滿周年後,楊金龍種種改變令央行有了新氣象,也獲得不少肯定聲音,接下來,央行該如何因應國際局勢變化、國內民眾對於民生消費的不同聲浪?仍考驗著其智慧。
另外,據了解,彭淮南退休後成為彭顧問,但仍延續著工作狂規律風格,天天到央行顧問室報到,365 天沒有一天鬆懈,即便不再參與央行業務,也維持著讀書、找資料的經濟研究興趣。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