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家暴案影片曝光後,肉圓爸遭民眾肉搜,有些網友甚至前往住處打人;17歲媽媽疑虐死親生女兒案件,同樣也引發群眾激憤,出現百名網友包圍警局。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易隆今(16)日受訪時表示,就臨床觀察,這些網友大多有共同特色,就是使用網路的時間非常長,幾乎為中、重度使用者,易受到言詞暴力、內容腥羶的社群煽動。至於出手打人的網友,他則是認為跟個人情緒不穩有關,而非單純為了伸張正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易隆表示,臉書上的爆料社團,較不受言論控管,用語言詞大多暴力、腥羶,且照片、影片非新聞媒體會主動打馬賽克,民眾看了之後容易被煽動情緒。此外,陳易隆也認為,網路名人若人格特質較為憤世忌俗、衝動,也會影響到粉絲,而當別人給予的關注越多、聲量越大,也會形成一種鼓吹情緒,他建議網友應慎選追蹤內容,以免情緒受到影響,公眾人物也應做良好示範。

肉圓爸遭網友毆打,其中一名動手,綽號「鱷魚」的陳姓男子出面表示,「沒有英雄不英雄,只是做該做的事!」。對此,陳易隆認為,一般人對新聞事件會處於旁觀狀態,動手大多非伸張正義,看到孩童被家暴而憤怒,其實是一種情緒投射,替自己不滿的情緒找出口發洩,而這些人可能與社交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有關。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賴德仁則表示,網路傳播有好有壞,好處是能讓壞事揭露,壞處則是無法判斷真假,情緒不穩的人,容易藉此點燃怒火,將不滿的情緒轉移到其他事情上。